《青銅葵花》:對話童年,分析苦難對於成長的意義

受疫情影響,妹妹2020年的寒假格外悠長,雖然她沒有去上學,但在家也沒閒著,按照學校提供的書單,陸陸續續看了不少書,其中有一本就是曹文軒的《青銅葵花》。

《青銅葵花》的作者是曹文軒,兒童文學的代表作家。《青銅葵花》自2005年出版後獲得了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優秀兒童文學獎等諸多獎項。與市場上歡樂的、快節奏的兒童文學相比,《青銅葵花》這本書具備著高級的審美感和崇高的現實意義。

這本書歷久彌新,小的時候我喜歡看,我長大了後妹妹也喜歡看,可以說是非常經典了。


《青銅葵花》:對話童年,分析苦難對於成長的意義


本文將從苦難的角度分析《青銅葵花》,探析兒童經歷苦難對成長的意義。

第一重苦難:充斥於童年的孤獨感

《青銅葵花》這本書講的是50年代江南小村中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是葵花。青銅是大麥地村裡放羊的啞巴男孩,葵花是一個受時代影響,從城市下鄉的漂亮女孩。青銅一家收養了葵花,故事由此開始了。

書中的主角都是寂寥的,這種寂寥與當代獨生子女們經歷的孤獨十分相似。書中對於葵花孤獨的描寫如下:

“葵花很孤獨,是那種一隻鳥擁有萬里天空卻看不見另外任何一隻鳥的孤獨。”

葵花的媽媽在兩年前去世了,爸爸進了幹校。大河的兩邊,一邊是大麥地,一邊是蘆葦蕩。大麥地上有很多的小孩,蘆葦蕩這邊只有葵花一個人。

《青銅葵花》:對話童年,分析苦難對於成長的意義


晚上,葵花的爸爸扔下葵花去幹校開會的時候,心裡面會感到酸溜溜的。葵花常常在於一朵金黃的野菊花說話,在與一隻落在樹上的烏鴉說話,在於葉子上幾隻美麗的瓢蟲說話。

與此同時,青銅也很孤獨。青銅在5歲時在一場大火後生了大病,病癒後就成了啞巴。他沒辦法像同齡的小孩一樣去上課,他只能在路上牽著牛,聽著空氣中傳來的朗朗書聲,獨自默默流淚:

青銅很孤獨。一隻鳥獨自擁有天空的孤獨,一條魚獨自擁有大河的孤獨,一匹馬獨自擁有草原的孤獨。

孤獨感另這兩個孩子備受苦難,但是在機緣中,兩人相遇了。


《青銅葵花》:對話童年,分析苦難對於成長的意義


一次葵花坐船遇險,青銅救了她,兩個人開始有了羈絆。從此青銅與葵花都有了一個伴,雖然各自的伴都在對岸。

青銅放牛時, “他會不時地抬一下頭,看一看對岸。這是一個無聲的世界。清純的目光越過大河,那便是聲音。一天一天地過去了,青銅覺得自己應該為對岸的葵花多做些事情。他應該為葵花唱支歌,但他卻無法唱歌。


他應當問葵花:‘你想去蘆葦蕩 撿野鴨蛋嗎?’但他卻無法向她表達。後來他將他的這一邊,變成了一個大舞臺。他要在這個大舞臺上好好地表演”。

於是青銅開始了他的表演,他在河邊、在牛身上、泥巴里爬上爬下,故作滑稽。而葵花在對岸看的津津有味,心有靈犀。

對於兒童來說,有了玩伴,世界就有了顏色,從此兩個人再也不孤獨了。

青銅,葵花,兩個乖巧文靜的大人一樣的小孩終於有了孩童調皮的樣子,他們突破了自我世界,開始認真的與這個世界產生聯繫。

而他們之前的孤獨也為了他提供了當下幸福生活難以提供價值——他們體會到了人與自然相處的樂趣,習得了善良、也學會珍惜得來不易的友情!


《青銅葵花》:對話童年,分析苦難對於成長的意義


第二重苦難:無法躲避的貧窮

受市場上言情小說文化的影響,似乎只要書中的主角是一男一女,那麼他們一定會談戀愛。但是這本書並沒有落入俗套,對於青銅和葵花來說,兩人愛超越了友情、親情,在苦難下達到了“大愛”。

青銅家並不富裕,但是當他們在路上看到葵花孤單的坐在石碾上等待被領養的時候,他們一眼就相中了葵花,他們覺得葵花是個漂亮乾淨的小女孩,他們從看到葵花的第一眼起就萌發了想為葵花吃苦的念頭。葵花也看到了奶奶,喜歡上了奶奶,覺得好像在哪裡見過奶奶。

然而青銅家太窮了,連村長都覺得青銅家沒辦法領養青銅。於是這天,青銅與葵花擦肩而過。

青銅回家後爬上了高高的水泥樁自閉了,而後哭著求家人收留葵花,他喜歡葵花做他妹妹。事實上青銅一家都很喜歡葵花,只是他們太窮了怕養不起葵花,也怕虧待葵花。結果青銅這麼一鬧,這事兒就真的成了。

多了一個孩子,多了一筆支出。青銅為葵花放棄自己的學業、冒雪賣蘆花鞋、給葵花捉螢火蟲照作業、為葵花製作冰項鍊參加文藝演出;葵花把買頭繩得錢用來買筆教青銅認字,為給奶奶攢錢治病撿銀杏,從來不說累也不管家裡人要東西,為了不讓家人給她增加開支買燈油,她每天跑到同學家寫作業受盡冷眼;奶奶為葵花賣掉了伴隨她一生的嫁妝,還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放下自尊去親戚家借糧食。

低俗的“愛”是大難臨頭各自飛,高尚的是歷經風風雨雨仍然相互陪伴。

一家人就這樣在相互依偎中,度過了各種艱難的日子。青銅和葵花也都明白了愛的定義,變成了更自信更聰慧的孩子。

貧窮也讓青銅葵花更早的走向了成熟,學會與生活鬥智鬥勇,培養出了為生存而頑強奮鬥的堅韌意志,即使面對困難,也能風度翩翩,優雅淡然。


《青銅葵花》:對話童年,分析苦難對於成長的意義


第三重苦難:最痛苦的不是相遇是離別

成長中有幸福也有苦難,就哲學意義上而言,苦難彰顯了生命的價值。

《人類簡史》中曾說,在人類誕生以來,人類面臨了種種困難,但是人們越戰越勇,最後走向了進化,從動物走向上帝。

青銅和葵花的苦難並沒有結束,葵花上到五年級的時候,葵花城裡的親戚找到了葵花,要把葵花接走。親戚家的條件很好,青銅一家一時間都不知道怎麼面對了,相反平時相處不快的村民嘎魚爸爸自告奮勇的衝上前,他不希望有人把葵花帶走,他覺得葵花就應該在青銅家。葵花本身也不願意離開青銅一家,但最後葵花還是被親戚帶走了。

葵花回城那天,青銅再次爬上了草垛頂上,一動不動。因為那裡可以看到大河最遠的地方,葵花消失了的地方。

無論颳風下雨,青銅的坐在上面,整個人縮小了一圈,最後他等到了滿上遍野的葵花。他也在這個時刻,發出了多年未曾發出過的聲音:“葵——花——”。

青銅終於再次會說話了!

品嚐過離別之苦的青銅,終於長大了。

雖然結局仍是場苦難,但羅曼羅蘭曾說:“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雖然值得讚頌,但痛苦同樣也值得讚賞。這兩位是姊妹,她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魄。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是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與葵花相處的經歷成為了青銅一生的財富,他經歷最真摯的“愛”與“被愛”,明白了人生真味。


《青銅葵花》:對話童年,分析苦難對於成長的意義


總結:長大後,我明白了苦中做樂的快樂是真實的

如今的書籍的結尾總是大團圓,如今的小孩被大人保護的連玩的土都要選擇“無菌”,如今提到苦難,我們立刻想到的詞語一般都是“苦盡甘來”,似乎吃苦總是在為之後的美好生活做準備,如果沒有美好的未來,那麼現在的苦便是一文不值。我們迷失在了“享樂主義”中,逐漸娛樂至死,卻又對自己的境遇一無所知。


《青銅葵花》:對話童年,分析苦難對於成長的意義

我珍藏的作者簽名

當然,苦難並不值得歌頌,我們要做的也不是學會歌頌苦難,而是要學會“苦中作樂”。因為哪怕是最困苦的日子裡,也有讓我感到快樂的事蹟,我們應該抓住那些在黑暗中閃光的日子。

《青銅葵花》的扉頁上,作者如是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曾遭受苦難的人們以及他們的子孫”

苦難讓人成長,苦難讓人生豐滿,希望我們都能從這本書中明白苦難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