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天問》和苗蠻的古歌

我們知道在屈原之前,漢文化沒有以“問”名篇的這種詩歌體裁。就是有,也只不過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問話句子。以“問”這種形式名篇的詩歌,實屈原首創。屈原為什麼又能創造出以“問”名篇的“天問”這樣的詩歌體裁來呢?歷代名家雖然對楚辭作了很多研究。


屈原《天問》和苗蠻的古歌


其中東漢王逸著所作《楚辭章句》,是《楚辭》中最早的完整注本,對屈原《天問》創作背景的研究距離屈原生活的年代較近,他不僅肯定了《天問》是屈原在放逐沅水流域期間所作,而且更明確指出《天問》寫作的緣起和詩中的內容,乃是屈原“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休息其下,仰見圖畫”,故“書壁而問”的結果。

因此,《天問》的創作時地及內容,均與楚宗廟祠堂的壁畫有關。


屈原《天問》和苗蠻的古歌

現在尚存的漵浦古寺廟


王逸的這種屈原流放見廟堂壁畫而作《天問》的觀點,給這篇天書式的奇詩提供一種合理的解釋的。而作為屈原放逐地漵浦自古以來就有在宗祠、廟堂中繪製壁畫的習俗。王逸還說過:“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神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而這種祭祀活動,大多是在廟堂中進行,在廟堂中繪壁畫、題記,做泥塑也是一種渲染祭祀氣氛的手段。

但是他們沒有深入到“南楚”的五溪蠻中,終未能探究出其中的原因。其實這與五溪苗蠻的民族古歌有關。

屈原去世兩千多年後的1896年,英國傳教士克拉克就在其著作中提及苗族古歌,在小到百字的經典概述中,傳達了苗族古歌比較重要的幾個特徵:苗族雖然沒有文字,卻流傳著大量的口頭傳說,這些傳說是歷史上集體創作、代代相傳的結晶。有許多傳說是詩歌體的,能歌可吟,格式多半是一行五個音節,每段長短小一。這些古歌都是在歡度節日時,由兩人或兩組對唱,一般是青年男子和青年女子各一組,一組發問,一組應答,吻合了古歌傳統的古歌演唱形式,克拉克在苗族古歌的起步研究上對古歌作出了貼切的概述。


屈原《天問》和苗蠻的古歌

苗族男女對歌戀愛


其後美國學者葛維漢在大量實地採訪的基礎上一共蒐集到了752件苗族歌謠。他發現苗族歌謠把幾乎所有神話、傳說、族群的史實都編成了歌,一代一代口傳心授流傳下來”。


屈原《天問》和苗蠻的古歌

唱古歌的苗族老人們


苗族由於沒有文字,就由歌手用驚人的記憶能隨時隨地用詩歌的形式來闡發人類的起源、社會的演變、歷史的盛衰、民族的興起、天下的興亡等等紛繁複雜的浩翰內容,反映了苗族先民對天地形成、萬物產生、人類起源、民族遷徙等方面的認識。歌手們把古老神話加以人化,結合當時的史事傳說和生活習俗,編纂創作出綜合性的敘述歷史的長篇古歌,這就是創世史詩。苗族歌手編唱創世史詩是為了敘述民族歷史,歌頌英雄祖先,好讓子孫後代不忘“民族的根譜”,便把過去傳下來的神話詩、敘事歌和歷史傳說,按創世過程,以史為線索,編纂為史詩,在重大慶典和節日裡演唱。


屈原《天問》和苗蠻的古歌

苗族古歌 打柱撐天


如現在流傳於黔東南苗族地區的古歌,就分為“開天闢地”“運金運銀”“打柱撐天”“鑄日造月”“射日射月”“呼日喚月”“楓香樹種”“犁東耙西”“栽楓香樹”“砍楓香樹”“蝴蝶媽媽”“十二個蛋”“洪水滔天”“兄妹結婚”“打殺蜈蚣”“沿河西遷”等十六部分,

從茫茫天宇的產生和遼闊大地的形成唱起,一直唱到人類的誕生,遭遇到的天災大難,祖先的艱辛勞動與創業,艱難的舉族大遷徙,豐衣足食、與世無爭、安穩歡樂的恬靜生活以及人世間的情愛與悲歡……


屈原《天問》和苗蠻的古歌

苗族古歌長卷


問答是苗族古歌的基本敘事結構;總結了苗族古歌的五種問答敘事形式——一問一答、一問多答、多問多答、自問自答和否定追溯式問答。苗族古歌用問答式對唱為主要演唱形式,而苗族古歌往往喜歡探討一些宏大的題材,這又和這個民族的浪漫氣息息息相關,這是一個在艱難的生活中仍然保持在好奇心的民族,古代他們的生活環境都在大山深溝,生活艱難,普遍比較貧困。但僅僅在吃飽飯後,他們就想探討開天闢地、鑄日造月、人類萬物產生、洪水滔天、民族遷徙等內容,內部篇章之間有著緊密邏輯聯繫,具備神話史詩性質的苗族民間‘活形態’押調文學作品。


屈原《天問》和苗蠻的古歌

古代苗族的生活環境都在大山深溝,生活艱難,普遍比較貧困,這是民國年間湘西的一個苗寨


屈原到了的五溪苗疆之後,與五溪蠻共同生活,熟悉了苗族“古歌”這種詩歌體裁,這種體裁就完全是“問答式”的嶄新詩體。屈原以苗族古歌為學習的榜樣和“模特”,然後才寫出了橫空出世的(天問》來《天問》,一連向天發出了172問。對比苗族古歌和去遠點《天問》的許多相似之處。


苗族古歌

我們看在開天闢地的時候,

哪個造山嶺?

哪個造種地的山坡?

哪個造江河?

哪個個造人類?

哪個開始犁天下?

是“告勞”開始種樹子,

是“告勞”開始種莊稼,

是“姜央”開始造人類


屈原《天問》譯文


請問那遠古開端的情況,是誰把它傳下來的?

那時候天地還沒形成,

又根據什麼辦法去考察?

當時晝夜不分一片渾沌,

那麼誰又能把混沌分辮得清?

太陽從天明走到天黑,

它一天要走多少路程?傳說女媧能夠造人,

那麼女媧本身又是誰造成?


屈原《天問》和苗蠻的古歌

屈原這種面對蒼茫的大地一問一答的句式,實際上就是苗族古歌無窮無盡問答的迴響。


屈原這種面對蒼茫的大地一問一答的句式,實際上就是苗族古歌無窮無盡問答的迴響。

苗族古歌以輪迴問答的形式去追問天體形成、人類的起源以及各種世道的滄桑變遷。苗族唱“盤歌”的目的是為了對子子孫孫進行歷史傳承和世代家族繁衍過程的傳統教育。而屈原的(天問)同樣是以問答的方式去寫自然界天體是怎麼形成的、日月是怎麼運行的、人類是怎樣誕生的。所不同的是苗族最老的女始祖是“姜央”,而漢族則變成了“女蝸”;其它內容雖然有差異,但以“問”這種形式來闡述各種問題卻是相同的(不僅是一般地“問”,而且是刨根到底的—“盤問”—“盤歌”。

屈原以對天文、地理、歷史、哲學等許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這些問題有許多是在他那個時代尚未解決而他又懷疑的,也有明知故問的,對許多歷史問題的提問,往往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見解和對歷史的總結、褒貶;對自然所提的問題,表現的是作者對宇宙的探索精神,對傳說的懷疑。《天問》以新奇的藝術手法表現精深的內容,在當代詩歌中獨樹一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