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如果老實接受撤藩則必死嗎?其實真相遠沒有他想的那麼消極

元1673年3月,年邁的平南王尚可喜請旨退休,欲回老家遼東養老,他想讓自己的兒子尚之信繼承王爵。結果不到二十歲的康熙帝出人意料地下令徹底裁撤該藩。此舉引發平西王吳三桂、鎮南王耿精忠的恐慌,紛紛上書請旨撤藩,以試探康熙的態度。果不其然,康熙帝就坡下驢,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就連撤藩時間都為他們制定好了。

這還得了,莫說自己用名節與鮮血拼來的權力地位即將被人剝奪,就連效仿明朝沐家永鎮雲南的美夢也將要破碎,心灰意冷的吳三桂不甘心決定賭一把,“我命由我不由清”。吳三桂不知道自己這一決定引發了一場歷時八年的天大浩劫,同時自己也成了讓康熙在練級道路上愈戰愈強的墊腳石。

吳三桂如果老實接受撤藩則必死嗎?其實真相遠沒有他想的那麼消極

吳三桂影視形象

八年後,“三藩之亂”被徹底平息,吳家的顯赫與榮華都隨著吳三桂的屍骨灰飛煙滅。其實,當初吳三桂完全可以選擇另一種結局,但由於自己對康熙政治戰略與智慧的低估,硬生生的將自己朝絕路上逼,直至最後成了個一生三叛,遭無數人唾罵的反面人物。

如果當初吳三桂坦然接受康熙帝撤藩的旨意,會有好結果嗎?康熙會不會向他舉起屠刀,他會善終嗎?其實吳的所有擔心都是多餘的,他本可以回遼東做個餘生無憂的王爺,順利撤藩後的康熙並不會殺他。

原因有三

  • 性格使然,康熙帝絕非嗜殺之人

學者楊啟樵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縱觀康熙帝一生,在皇帝中是比較寬仁的。普通官員臣下只要不是犯了觸碰最高利益的大錯,貶謫罷官降職罰俸了事,更不要說功臣了。和秦始皇漢武帝朱元璋朱棣雍正這些動輒株連九族,殺頭凌遲的嗜殺皇帝相比,康熙帝有本質不同。康熙一朝,官員致死率並不高,康熙晚年在他的遺詔中寫道“朕平生未嘗妄殺一人”,他是有資格這麼說的。

吳三桂如果老實接受撤藩則必死嗎?其實真相遠沒有他想的那麼消極

“三藩之亂”局勢圖

  • 涉事性質使然,康熙帝不會無理由為難大(功)臣

康熙朝幾位是非人物的結局

鰲拜:康熙初年政敵,下大獄,死於獄中。歷史上一般政治敵人最輕的也是下獄了,康熙沒做絕,沒殺,選了比較體面的方式。

耿精忠:和吳三桂一起反的,八年內反覆無常,平亂後康熙秋後算賬,被凌遲處死,這沒什麼好說的,該。耿精忠兄弟耿昭忠和耿聚忠由於沒有從逆,後來甚至被加封為太子太保,一生無憂,後人善終。皇帝當成這樣,真沒什麼說的了,所以說康熙的戰略佈局很清醒:他要的不是殺人而是穩定是統戰。皇帝你來當,你會那麼大度嗎?即便殺了也不費事,理所應當,可康熙能救一個是一個,能收買一個是一個。

尚之信:逼著沒反的老爹尚可喜投降吳三桂造反,八年中觀望擁兵自重,為人不法殘暴,結局被殺,家人赦免。這點可以看出康熙是講原則的,你有問題造反了,又觀望,又無道必須殺你,但畢竟沒有全力助吳,念在尚可喜的忠心和戰功,家人無關,不殺。

王輔臣:開始擁兵自重,被周培公擊敗後投降,最後畏罪自盡,家人無恙。

朱家後人:被殺,這沒什麼好說的,從劉裕開始,後朝皇帝不殺前朝血脈是情分,殺了是本分。同是漢人的李自成都“烹朱宰羊且為樂”了,莫說滿清,拿這點指責康熙殘忍實在是苛責。

吳三桂如果老實接受撤藩則必死嗎?其實真相遠沒有他想的那麼消極

澎湖海戰

施琅:收臺功臣,善終

姚啟聖:收臺功臣,善終病死

鄭克爽:鄭經兒子,澎湖海戰後投降清朝,病故善終

明珠:善終

索額圖:因參與奪嫡這樣的敏感事件,被囚宗人府,最後餓死,不冤

最後分析一下吳三桂:

很多人說他不會善終無非因為他是個位高權重的王,康熙不放心漢人,終會“狡兔死走狗烹”,其實這些都不成立。撤藩後,吳家只有地位沒有權勢,對滿清不會構成任何威脅,王位是可以一代代降級的,滿清完全有能力慢慢將吳家影響力降到最低。況且吳三桂沒造反前是滿清大功臣,和那些漢族大臣的性質是一樣的,又不是妖魔鬼怪,吳的下場完全可以複製粘貼在那些漢族善終大臣的模子裡,沒有任何異樣。康熙朝高士奇、陳廷敬這些漢人名臣太多了,康熙難道對他們不放心嗎?

很多人用吳造反後康熙的態度來判斷吳坦然接受撤藩後康熙的態度,這是片面的,主觀的,毫無邏輯的。“狡兔死”這種擔憂更是不必,前面說了,只要不是作死,覬覦皇權,康熙不是不念舊恩的人。

吳三桂如果老實接受撤藩則必死嗎?其實真相遠沒有他想的那麼消極

康熙帝影視影像

  • 大環境使然,無故虐待漢族功臣,與康熙初衷違背

康熙什麼初衷?滿漢一體,統戰第一

尊孔也好,祭明孝陵三跪九叩也好,題“治隆唐宋”也好,學董其昌的字收買江南士人之心也好,康熙帝做這些無非是想收攏天下漢人的心(也不排除他內心足夠仰慕中華文明)。他明白漢人的支持對滿清江山意味著什麼,他需要“滿漢一體”的政治格局。吳三桂沒反前是誰?是漢人忠於滿清的楷模,對於這樣一個楷模,如果他老實接受撤藩,康熙把他供起來都來不及,怎麼會殺他?吳三桂效忠愛新覺羅氏的待遇就是漢人效忠愛新覺羅氏的待遇,只要你忠心朝廷什麼都可以給你,除非你威脅到了皇權。

如果康熙在撤藩後出爾反爾無故對這位滿清的漢族大功臣罷官奪爵,抄家殺頭,這無疑是在打自己臉,不是讓漢人寒心嗎?不是逼他們造反?吳三桂的結局越好,漢人就會越安心,滿清的統治就越穩。康熙一生雄才偉略,怎麼可能這點都想不到,自毀標杆?

吳三桂如果老實接受撤藩則必死嗎?其實真相遠沒有他想的那麼消極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可憐明末邊將吳三桂,本一庸才,結果歷史陰差陽錯的在風雲際會之交一再讓這樣一個小人物粉墨登場,致使滿清鐵蹄縱橫東亞大陸。雖然憑藉一時的妥協與運氣位極人臣,但縱觀吳三桂一生每一步都是臭棋,毫無戰略眼光可言,每次的大動作都是被動的,從不會利用自己的優勢主動去做點什麼,創造機會。

大結局不會騙人,吳三桂用愚蠢換來的煊赫一時的人生,最終也因為自己的愚蠢與短視被無情地掃進歷史垃圾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