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衡》第二十五卷│解除篇第七十五(3)

2020年04月07日 星期二

農曆庚子年【鼠年】三月十五


《論衡》第二十五卷│解除篇第七十五(3)

【原文之三】

解逐之法,緣古逐疫之禮也。昔顓頊氏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江水為虐鬼,一居若水為魍魎,一居歐隅之間主疫病人。故歲終事畢,驅逐疫鬼,因以送陳、迎新、內吉也。世相仿效,故有解除。夫逐疫之法,亦禮之失也。行堯、舜之德,天下太平,百災消滅,雖不逐疫,疫鬼不往。行桀、紂之行,海內擾亂,百禍並起,雖日逐疫,疫鬼猶來。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周之季世,信鬼修祀,以求福助。愚主心惑,不顧自行,功猶不立,治猶不定,故在人不在鬼,在德不在祀。國期有遠近,人命有長短。如祭祀可以得福,解除可以去兇,則王者可竭天下之財,以興延期之祀,富家翁嫗可求解除之福,以取逾世之壽。案天下人民,夭壽貴賤,皆有祿命,操行吉凶,皆有衰盛。祭祀不為福,福不由祭祀。世信鬼神,故好祭祀,祭祀無鬼神,故通人不務焉。祭祀,厚事鬼神之道也,猶無吉福之驗,況盛力用威,驅逐鬼神,其何利哉!

《論衡》第二十五卷│解除篇第七十五(3)


《論衡》第二十五卷│解除篇第七十五(3)

【拙解】

解除驅逐之法,源自古代驅逐疫鬼之儀。昔時顓頊氏有三個兒,生下來就都死了,一個居住長江成為虐鬼,一個居住若水成為魍魎,一個居住屋室角落之間專門以疫病害人。所以到了年終歲尾諸事完畢,人們便驅逐疫鬼,並藉以送舊、迎新、納吉。世人相互仿效,故而有了解除之法。驅逐疫鬼之法,也是禮儀之失。效行堯、舜之德政,則天下太平,各種災禍儘可消滅,即使不驅逐疫鬼,疫鬼也不會出來害人。仿效桀、紂之惡行,海內紛亂,諸禍並起,即使每日驅逐疫鬼,疫鬼仍會出來害人。衰敗之世人們偏好迷信鬼神,愚昧之人常好求福。周朝末年,迷信鬼神常舉祭祀,以祈求福助。愚昧之君心迷神惑,不顧治國卻妄自行祭,功業既未成,治國仍不穩定,故而治國在人而不在鬼,在德而不在祀。國家存在之期有遠有近,人的壽命有長有短。如果祭祀可以得福,解除可以去兇,那麼君王可以盡用天下之財,為國之長久而舉祭祀,富人家中的老翁老嫗可以祈求解除之福,以獲得長於世人的壽命。查驗天下世人,短命長壽富貴貧賤,皆有各自注定的命,操行的吉凶,皆各有盛衰。祭祀不會得福,福不會由祭祀而來。世人迷信鬼神,故而喜好祭祀,祭祀並無鬼神,故而通事理之人不會行祭祀。祭祀,是厚禮侍奉鬼神之道,尚且沒有吉祥福瑞之驗,何況奮力逞威,驅逐鬼神,這種做法能有何益處!

【小議】

針對鬼神,既有設壇供牲、極盡敬奉之禮的祭祀,亦有“盛力用威,驅逐鬼神”的解除之舉,莫非是人的思維出現了混亂而無所適從?雖然古人普遍認為鬼神確實存在,但在對待鬼神的態度上卻有很大的分歧。有人認為鬼神可以洞察人間的一切,是不可冒犯的,觸犯禁忌便是對鬼神的大不敬,將會受到鬼神的懲罰,如果誠心敬鬼神,則會得到鬼護神佑而獲福報。也有人認為少福多禍是因有鬼神在作祟,故而需要解除之舉,驅逐鬼神。以人之力,可驅鬼神否?古時不乏曾經創下蓋世偉業的帝王,他們何曾不想功業永存、朝代永續?以帝王之力,尚不能“解除去兇”以“興延期之祀”,世間凡眾,焉能驅逐鬼神求得“解除之福”?鬼神本不存,“愚人好求福”。善言鬼神者,欺人為謀生。人間諸事,“在人不在鬼”,“在德不在祀”,此言不虛!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東漢時期思想家,唯物主義者。

《論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僅存篇目,實存八十四篇,是東漢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義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論衡》的出現,在中華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由於作者身處的時代使其世界觀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並不影響其著作的歷史重要性。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對待歷史經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學態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讀國學經典,從中汲取有益養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