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2)


《論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2)

【原文之二】

人在天地之間,猶蟣蝨之著人身也。如蟣蝨欲知人意,鳴人耳傍,人猶不聞。何則?小大不均,音語不通也。今以微小之人,問巨大天地,安能通其聲音?天地安能知其旨意?或曰:“人懷天地之氣。天地之氣,在形體之中,神明是矣。人將卜筮,告令蓍龜,則神以耳聞口言,若己思念,神明從胸腹之中聞知其旨。故鑽龜揲蓍,兆見數著。”夫人用神思慮,思慮不決,故問蓍龜,蓍龜兆數,與意相應,則是神可謂明告之矣。時或意以為可,兆數不吉;或兆數則吉,意以為兇。夫思慮者己之神也,為兆數者亦己之神也。一身之神,在胸中為思慮,在胸外為兆數,猶人入戶而坐,出門而行也。行坐不異意,出入不易情。如神明為兆數,不宜與思慮異。

《論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2)


《論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2)

【字詞】

1、鑽龜:古時的一種占卜術,鑽刺龜甲,並以火灼,視其裂紋以斷吉凶

2、揲蓍:(shé shī)數蓍草,古時問卜的一種方式

【拙解】

人在天地之間,猶如蟣蝨附著人身一般。如果蟣蝨欲知人的心意,其在人的耳旁出聲,人也不會聽到。為何?人與蟣蝨的大小不同,聲音語言不通。如今微小之人,問巨大之天地,怎能做到天人聲音相通?天地怎能知曉人心之意?有人說:“人身懷有天地之氣。天地之氣,存在於人的形體之中,確通神靈。人將要進行卜筮,告知蓍草龜甲,於是神以其耳聞口言,如若自己有所思念,神明便從其胸腹之中聞知人的心意。故而鑽龜甲數蓍草,徵兆便會出現在數字中。”人用精神思慮,思慮不能決斷,故而求問蓍草龜甲,蓍草龜甲表現出來的徵兆數字,與人的心意相應,則認為是神能有明確的答覆。有時或許人的心認為可以,但兆數不吉;或者兆數顯示吉利,但人的心意認為是兇。思慮便是自已的神,得出的兆數亦是自已的神。同在一身之神,在胸中則為思慮,在胸外便是兆數,猶如人進屋而坐,出門而行。行與坐不出自己之意,出門與入室也不離自己之意。如果神確實顯示出兆數,不應與思慮有不同。

【小議】

人做小事依習性,或對或錯無大礙。

若逢大事難思量,絞盡腦汁算利害。

上古便有求天者,鑽龜揲蓍解無奈。

貎似神奇頗玄妙,卜筮之應人編排。

佔匠卜工本術士,巧舌如簧是其才。

天馬行空說神靈,吉凶福禍信口來。

世間萬物皆生命,既有茂盛亦有敗。

阡陌縱橫人如蟻,無問天地即釋懷!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東漢時期思想家,唯物主義者。

《論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僅存篇目,實存八十四篇,是東漢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義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論衡》的出現,在中華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由於作者身處的時代使其世界觀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並不影響其著作的歷史重要性。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對待歷史經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學態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讀國學經典,從中汲取有益養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