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周期已明牌!掘金光伏就看这篇

来了!本文兑现上篇的承诺!

立刻需要结论的,可以一滑到底看结论,别忘了顺手点赞。

或者,你也可以先读一下我究竟会BB什么逻辑,用什么思路来选股,再决定要不要采纳我的结论。

上篇我花了大力气,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光伏产业拐点是否存在?上行期能维持多久?

第一个问号,产业拐点是否存在?答案是确认的。这里面,做为全球装机占比最大的中国,能否达到预期装机量,是关键。

2019年年初的预期新增装机也是40GW,结果完成在30GW,2020年会不会再次预期落空?我认为不会。

因为上篇我们匡算过,2019年未完成的10GW,会落在2020年,而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年,且上周五ZZJ重磅会议已经释放信号,积极面对疫情对经济发展形势带来的挑战,未提“稳杠杆”,提的是:积极的财政“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更加灵活适度”,刺激消费,“加大投资”。

这里面受益的层面和方向不少,但我们聚焦光伏的话,可以判断,今年的落地节奏会快过去年。这两年国家能源局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节奏对比如下:

2019年:

2019年4月11日:征求意见稿
「2019年度安排新建光伏项目补贴预算总额度为30亿元,其中,7.5亿元用于户用光伏(折合350万千瓦)、补贴竞价项目按22.5亿元补贴(不含光伏扶贫)总额组织项目建设。」
2019年5月28日:正式通知
2019年7月1日前:申报完毕
2019年7月10日:确认总装机容量22.79GW。

2020年:

2020年1月23日:征求意见稿
「2020年度新建光伏发电项目补贴预算总额度为1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户用光伏,补贴竞价项目(包括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按10亿元补贴总额组织项目建设。」(据官方解读,预计竞价规模在27.8GW左右。)
4月30日之前:完成竞价项目上报工作。

补贴总额下滑,但规模上升,这是根据平均度电补贴竞价强度从0.06元/kwh下降到0.03元/kwh进行的测算。

第二个问号,上行期能维持多久?我的回答是,暂且看1年为限。

自从2017年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后,官方从未提过目标上调,但民间预估十三五收官的累计装机容量在230GW~270GW之间,取中则为250GW,这意味着2020年要完成45GW。各路分析师的一致预期则落在40GW,这就是上篇写的中国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由来。

十三五之后的目标怎么定,我们完全无法掌握,所以先看1年。海外的情况上篇已有分析,不再赘述。今年就是几个主要光伏市场增长共振的一年。

解决了上述问题,我们接着往下看,光伏产业链谁更受益。

受益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确定性,另一个是弹性

广义来说的光伏产业链上游,包含硅料、硅片、电池片,中游是组件,而下游则包含电站投资和逆变器。

上升周期已明牌!掘金光伏就看这篇

最上游的硅料偏资源型,接着的硅片-电池片-组件都是核心加工制造环节,而电站投资和逆变器靠近终端。

上游硅料环节,经过2018-2019年的大幅调整(包括硅料价格暴跌),二线产能和海外产能出清,有显著集中化趋势,国内五大地处西北西南,有电费成本优势,如今来自下游的降本需求已经不高(占组件成本10%,占系统投资5%),不过由于五大仍在扩产,且中游切片和新电池技术倾向减少硅料使用量,硅料价格短期只能看反弹。

下图为我国近年硅料产能、产量(万吨)和利用率情况:

上升周期已明牌!掘金光伏就看这篇

五大当中,通威、大全、新特都和隆基抱团,保利协鑫则和中环合作。五大的A股上市标的,其中通威主要看点其实在电池片环节(下面详述),新特除了港股上市也是A股特变电工的子公司,业绩占比不大,而常被提及的合盛硅业,在太阳能级硅料领域其实只能算杂毛。

综上,资源环节的硅料投资机会,我认为基本可以忽略。

下面是制造环节。光伏制造业技术迭代较快,而下游电池片以及组件封装新技术不断涌现,带来转化效率提升,摊低光伏整体成本。

不过这块也因为技术迭代降本的需求,加上重资产的投入,一直是刺刀见红的战区。

硅片环节两大技术路线,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胜负已分,但硝烟还在。

单晶多晶之争核心是单位成本、后端电池转换效率。两种工艺所采购的设备截然不同,资本开支也相对较大,使得硅片企业一旦选择某种工艺路线,后续经营路线较难调整。

多晶硅片的代表保利协鑫(03800.HK),就是船大难掉头的苦主,全产业链布局和规模化,并不构成护城河,保利协鑫就是最好例证。

单晶硅片采用拉棒工艺取代多晶硅片的铸锭工艺,2015年领先多晶使用金刚线切割硅片,每片硅片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不断提升电池和组件的转化效率,推动单晶市占率的快速提升。

单晶双寡头隆基中环是硅片工艺之争的胜出者,协鑫败落后和中环结盟,现在隆基中环之间则进行着硅片尺寸之争。

硅片在组件成本构成中占比30%~40%。一般而言,硅片尺寸的升级会增大产品受光面积,提高功率,降低每瓦制造成本,但同时也会增加一定重量。

近年来,硅片尺寸越来越大,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981-2012年:100-125mm
2013-2017年:156mm(M0)-156.75mm的(M1)-156.75mm(M2)
现阶段:158.75mm(G1)或166mm(M6)

2019年5月,隆基股份推出M6(166mm)大硅片,8月中环股份则推出了12英寸超大硅片“夸父”M12系列产品,以及M10、M9两款迭代产品。

隆基做M6的核心思路是对上下游的设备达到较好的兼容性,减少升级改造成本,因此也迅速获得了设备商、电池片商、组件商的支持,渗透率可望较快提升。

中环做M12则更激进,不止需要下游重新评估调整,还画了一个美好的大饼:M12+IBC电池技术,后者当前的实现难度甚至还在HJT异质结技术之上。

如此一来,上游好基友协鑫自然支持,但对处于硅片下游的电池片厂商来说,扶持供货商老二维持市场平衡的常规操作,成本可能会增加。目前通威、爱旭、日升、天合、晶澳已入局M12,从它们的动向看来,2020年的M12组件实际最大产出应该不超过10GW,占比年度预计总产出不到7%。

我的判断是,M12前途还有变数,乐观估计要和M6分庭抗礼可能还要1~2年时间,不该给估值溢价,1年为期的光伏景气上行投资,仍以现阶段能获得确定性收益的路线为主。

2020年隆基规划单晶硅片产能约65GW,估计M6硅片能占40%的产出比例。中环2020年产能55GW。两者合计占全球75%以上份额。

投资标的就是隆基

中环里面去挑选,不考虑其他。

隆基的P型单晶片较多,中环在N型单晶片的占比高于隆基。目前P型有成本优势,根据隆基董秘回答投资者提问,P型调整到N型的技术壁垒,应没有多晶和单晶之间那么大。

电池片环节,这里的技术之争只有更激烈,P型PERC电池2016年起逐年取代传统铝背场电池,目前正在寻求PERC+SE的工艺改进,同时N型的HJT异质结电池来势汹汹大有颠覆之势,不过两者都在为落地时间展开赛跑,暂时主流产能仍然属于PERC电池。

电池片的龙头是通威爱旭(去年12月完成借壳ST新梅),2020年全球PERC电池产能达到110~120GW,这两家合计占了一半。

组件加工环节

就是做发电单元的封装,是劳动密集型,这部分的原材料除了【电池片】之外,还加入了【辅料】。组件环节的特点是【稳定的利润率】,因为出货价格下降的同时,上游成本也在快速下降。

组件的客户主要为EPC建设方和电站业主,市场更加分散,中小型业主相比厂商显著更多,to C属性更强,更考验厂商的渠道销售能力。

组件厂几乎都以一体化形式存在,比如晶科、晶澳、天合、隆基、东方日升,都至少有电池片甚至硅片业务。

组件环节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建议单独考虑这块投资机会。

设备环节是制造环节的另一个上游,主要机会来自电池片和组件环节的增效新技术传导,也是光伏产业链扩产洪流当中实在的受益者。

其中做单晶炉的晶盛机电中环是绑定的,并不供货隆基。

电池片设备龙头是捷佳伟创

,所以当电池片龙头通威股份2月12日公布大规模扩产计划后,捷佳伟创和通威是共振走势,几天内完成了超过30%的涨幅。

组件设备龙头是金辰股份。

辅材环节,是组件的上游,里面从产业趋势来看值得关注的是【光伏玻璃】,这反映的是双面双玻、产品结构薄片化的主流趋势。

2019年光伏玻璃从年初的24元/平米涨到了29元/平米,在光伏产业链降本潮当中显得十分独特。

光伏玻璃主要厂商有信义光能、福莱特、亚玛顿等,后两者在A股上市,其中福莱特2015年先在H股上市,2019年在A股上市。

亚玛顿1月5日公告成为特斯拉太阳能屋顶项目的合格供应商,12月中旬就开始一路上涨,一个月翻倍,目前市净率在历史96%高位。

逆变器,关键功能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让电网可以使用。2017-2019年我国逆变器出货量分别为62GW、66.5GW、51.9GW。

逆变器环节并不性感,市场总体体量小,多家世界500强公司加速剥离逆变器业务可以说明问题。然而也因此,当前格局趋于稳定。

目前行业老大华为,老二阳光电源,都有电站业务,等于包揽了产业链当中最下游。

阳光电源做为A股标的,在531新政时下跌最惨,归母净利润直到2019Q4才浮出水面,历史估值位置显著低于其他环节标的。

电站业务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对经济政策周期高度敏感,有强周期属性。

至此,将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关注标的汇整如下:


硅料:无
硅片:隆基、中环
电池片:通威(次新)
组件:无
设备:捷佳伟创、晶盛机电
辅料:福莱特(次新)
逆变器:阳光电源


论【业绩确定性】和【财务健康度】,隆基是不二之选。但必须晓得隆基的现有优势不能算护城河,在光伏这个希望和绝望并存共生的领域,所有标的的确定性暂时只能看到一年,然后逐年重新检视。

若是【押宝新技术】,则中环-通威这条线可以参考,但更直接更确定的受益者,在【设备端】的捷佳伟创晶盛机电,因为技术话语权的抢占,必然需要产能说话(建产能需要设备),P型目前的成本优势,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就是规模经济。

辅料玻璃的福莱特比较鸡肋一点,因为光伏玻璃再涨价,理论上会拖累到平价上网的进程,所以如果你要做【一篮子】光伏,再考虑这块。

做【周期弹性】的话,可以重点参考阳光电源。它的商业模式,决定了现金流比较差,存在应收风险,我们必须心里有数,赌的是光伏上行周期+宏观流动性改善

光伏长期来看是朝阳行业,然而整个产业链都是重资产属性,所以至今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估值必须用PB、PE一起看。

PB用来评估地心引力,PE则用来评估弹性空间

对于硅片、电池片、设备标的,券商投研覆盖比较充分,不妨参考券商一致预期评估它们未来一年业绩增长空间。

需铭记:比起买好公司,买到好价格其实更重要。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研究结论,分享逻辑,绝非推荐,真要参考的话,还请各位自行拿捏好个人的仓位、买卖纪律。

不用打赏,无需付费,只分享研究思路

最后附一张标的数据制表,包括客观数据整理,我主观推算的股价理论空间。详情查看同名+V薇馨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