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释放孩子有限学习时间内的无限潜能?做到三点就搞定!

如何释放孩子有限学习时间内的无限潜能?做到三点就搞定!

如何释放孩子有限学习时间内的无限潜能

家长往往觉得,孩子的学习时间与教育成果有着很强的正面关系,总是希望将孩子的所有时间都可以有效利用上,就连孩子在玩的时候也要有目的,有成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只要方法得当,通过对孩子有限时间的关注和利用,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

首先,懂得直接对掌控孩子的时间说“不”。对于过度管理与控制孩子的家长来说,生怕孩子的时间荒废在无用的事情上,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孩子对于事物的了解和掌握除了对于客观世界的学习,更多的来源于自己对于外界的实验,以及将其融入到自我世界后的感受。虽然这些认知与感受在家长眼中很幼稚,甚至荒谬。但孩子的成长正是在不断调整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中逐渐进步,形成具有独立思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未来将进入智能机器时代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

当家长改变自己的心态,合理地管理孩子的时间,为他们留出一些可以自己掌控的时间,就能慢慢感受到,孩子自我探索与理解客观世界的能力,远比有些学习过程更加高效。我们建议,你可以试着摆脱传统的“让孩子浪费时间,就会输在学习起跑线上……”的思维方式,直接对掌控孩子的时间说“不”,甚至可以再进一步,指导孩子自己安排和管理时间,想一下如果孩子可以理解和掌控时间,对于他的未来效果会是怎样?

如何释放孩子有限学习时间内的无限潜能?做到三点就搞定!

其次,寻找“沉睡”的时间。如果家长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有很多等待激活的时间。当然这些时间并不指的是孩子自己玩耍或者做“白日梦”的时间,而是在做事过程的效率与综合成果上。只要激活它们,就能帮提高孩子在单位时间上的学习与做事成果,甚至一举多得。

事实上,很多孩子能够比其他孩子学习更好,并非花了更多时间,而是家长重新调整了对孩子的管理方法,改善了孩子的做事流程,在对传统集中时间学习一项单一知识中进行了时间的再发掘,建立基于以此项学习为重点的行为链模式,将行为习惯、拓展知识与开放性思考融入其中,让孩子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要找到“沉睡”的时间,家长可以问自己,孩子在做一件事情过程中是否还可以有哪些情商素养(习惯、性情、特长等)和思维模式(多元性、拓展性、创造性等)进行协同教育?因为这些协同教育内容都是需要孩子长期坚持与贯彻才能形成的,集中教育未必能有可持续的结果。将它们融入到生活、学习与做事过程中,不但有利于孩子在无形中建立好的行为与思考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行为链思考模式,提升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效率。

家长不妨花点时间列出孩子主要活动或学习环节中,哪些可能的方面可以协同教育,并和孩子一道,写一项可以立即采取的唤醒沉睡时间的行动计划。

第三,让行为成为好的习惯。行为与习惯最大的区别在于大脑的意识是否参与到过程的决策过程中。大多数好的习惯是经过长时间训练与养成,大脑建立起的无意识的惯性行为,不需要经过反复思考和再学习,就能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自动触发,并产生作用。

让行为成为好的习惯,就是让一部分行为的思考简单化,将学习的精力集中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上,而非对固有行为的教育过程。毕竟,一个不良行为,或者坏的习惯需要家长花费更长的时间进行教育,孩子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纠正。

养成阶段不愿花精力与时间去培养,后期可能要花几倍的时间去纠正,而且难度会大上好几倍,甚至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可逆的不良影响。

因此,花一些精力与时间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上,慢慢的就会发现孩子在做事与学习上因为好的行为习惯效率会越来越高,学习成果也会事半功倍。

面对如何利用孩子有限的时间,让孩子更好的发展,家长要问自己两个问题:有限时间内是否可以有更多层面的内容进行协同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时间哪些需要家长来管理,哪些可以由孩子还支配?

把部分时间交还给孩子,让孩子试着自己认识与管理时间,他才能真正清楚和理解家长让他做事的目的,才能发自内心的提高做事和学习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