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與陳亮的離別,兒女淚,君休滴

宋史中記載有一對璧人,辛棄疾與陳亮。他們是多年的好友,辛棄疾比陳亮大三歲,兩人性格相似,文風相近,都在主張抗金,反對議合。辛棄疾的一生為國為民,所作所為充滿著仁義情懷,讓人不由崇慕其為人。陳亮又名陳同甫,才氣豪邁,有魏晉風度,在當時人們稱其為"豪俠"、“狂怪”。

辛棄疾與陳亮的離別,兒女淚,君休滴

陳亮自東陽來看望辛棄疾,兩人相聚一起十日,便要分開。辛棄疾雖然努力挽留,卻也沒能留住好友。同父走後,辛棄疾又去追趕,沒有追上,晚上留宿旅店,遠處傳來了悠揚的笛聲,聲音悲切,如同嗚咽,思念之情不能掩抑,便寫下一首《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辛棄疾與陳亮的離別,兒女淚,君休滴

辛棄疾並沒有像柳永那樣,分別的時候,相互流淚,連話都說不出來。他們在長亭分別,面對蕭瑟的景色,仍然在把酒暢談。陳亮是君子,重約卻輕易面對分別,飄然東去,沒有絲毫留戀。兒女淚,君休滴,辛棄疾只是希望那惹人相思的笛子,能停下來,莫要吹裂。

辛棄疾與陳亮的離別,兒女淚,君休滴

陳亮一生充滿坎坷,因為他的狂傲得罪了不少權貴。孝宗時期,以平民身份詣闕上書,感動孝宗,但因為直言無諱而受到詆譭,宰相問話又"落落不少貶",因此沒有被錄用。官沒當上,還被誣進入大牢,被打的體無完膚,孝宗知其為人,將大理寺卿的奏章都扔到了地上,才得免死。回家沒多久,又因家僮殺人而入獄,這次家僮被打的死去活來,家僮自取其咎。陳亮也遭了殃,幸得丞相王淮與辛棄疾為其奔波,奮力救援,才復得免死。沒過幾年,參加鄉宴後,同坐歸而暴死,陳亮受牽連再次入獄。一波未平,一波已起,同鄉呂天濟被人打個半死,卻誣告“陳上舍使殺我”。陳亮遭到酷吏訊問,最終一無所得,被轉送入大理,大家都認為陳亮必死,清者自然清,大理寺少卿鄭汝諧在宋光宗面前極力為他辯白,才得免。陳亮既第而歸時對弟弟陳充說道“使吾他日而貴,則首逮汝,死之日,各以命服見先人於地下足矣”,然而由於多次受到迫害,內憂外患,身體內耗,還未上任,便在一天夜裡飄然西去,飛向了另一個世界。

辛棄疾與陳亮的離別,兒女淚,君休滴

陳亮用自己的勤奮博學,志存於國家,可說是忠肝義膽,坦誠肺腑,最終以平民身份入朝為官,實現了祖父的願望。此時距辛棄疾與陳亮相聚分離又過了數年。這些年,他們一直書信來往,對陳亮的死訊,辛棄疾是不願相信,也不肯相信。他沒想到天人永隔的一天會這麼快到來。從今以後,可是沒人與辛棄疾在鵝湖邊的清陰裡休息閒聊了,沒人與他盪船遊玩於鵝湖之中,以長歌互相對答,談談人生志向,論述世間事,渴了就喝瓢泉的水,餓了吃隨身攜帶的乾糧。兒女淚,君休滴,這是他勸誡朋友的話,可如今,雖然知道悲傷沒有用處,他也沒法不“涕不能已”了。

辛棄疾與陳亮的離別,兒女淚,君休滴

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原文如下: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