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人中之龍,文中之虎”

在南宋,有這麼一位狂士,他與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辛棄疾是至交好友,與儒學集大成者,理學家朱熹爭論十一年。他曾在朱熹、辛棄疾面前自贊道:“孰是人中之龍 ,文中之虎 ?”

可見,此人是多麼的自傲又自負。而他就是南宋文學家、思想家陳亮。

陳亮:“人中之龍,文中之虎”

那麼,作為一位狂士,他有多狂呢?

他曾以一介布衣身份向宋孝宗連上五章,講述自己的治世之論,其後,三十五歲時,又以布衣身份三次上書宋孝宗,批評南宋以來苟且偷安的國策,並提出改良意見。

“ 今世之儒士自以為得正心誠意之學者 ,皆風痺不知痛癢之人也”

像這樣的狂言誑語,在奏章中比比皆是。

而他更狂的是,他曾建議宋孝宗命令太子監軍,駐守建康,志在北伐,此言一出,滿朝大臣“在延交怒 , 以為狂怪”。

我們都知道,宋初文人們的人格形態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一心想要以天下為己任,又一心以完善自我人格為目標追求。久而久之,他們慢慢變得寧靜、內斂,最後變得恬淡寡欲,頹靡不振。

而彼時的陳亮,猶如平靜大海上的一陣巨浪,帶起一片片浪花,以至“人不以為狂 , 則以為妄”。

面對頹靡的南宋文壇,軟弱的南宋朝廷,陳良提出了事功說,創立了永康學派,其核心思想,朱熹歸納為八個字——“義利雙行,王霸並用。”簡單的來說就是功到成處,便是有德;事到濟處,便是有理。

他的一生意在“推倒一世之智勇 ,開拓萬古之心胸”,然而最終還是敗給了時代。

陳亮:“人中之龍,文中之虎”

一:一介布衣,胸懷天下

陳亮,字同甫,南宋高宗紹興十三年,即公元1143年,陳亮出生在婺州永康前黃龍窟一個沒落的士人家庭。

生而目有光芒、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

根據《宋史》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年輕時的陳亮聰明睿智,才華橫溢。

十八歲時,陳亮寫出《酌古論》二十篇,對於一些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從而歸納出一些古為今用的教訓。

而當時的婺州知州周葵讀了《酌古論》後,看出了陳亮“他日國士”的才華,引為上賓。後來,周葵歸京出任參知政事,而陳亮也得以跟隨,並在京師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京師,周葵授他以《 大學》《中庸》,希望他安安靜靜的研究正統學問,但是陳亮認為這些知識對救世用處不大,而是堅持的走著自己的路。他的路,當然是救國救民之路。

“十八九歲時 , 慨然有經略四方之志。”


陳亮:“人中之龍,文中之虎”

彼時的南宋,先是“紹興和議”,再是“隆興合議”,這個國家受盡了恥辱,也面臨著巨大的危險。於是,陳亮以布衣身份來向宋孝宗上書《中興五論》, 對政治、經濟、軍事、財政、法制等方面 ,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改革意見,然而猶如石入大海,沒有一點回復。

他只能回鄉讀書學習,然而,這並不能消磨他的救國之心。

於是,在數年後,他再次連上三書,抨擊了當時朝廷偏安一隅的國策。當宋孝宗看到奏章後,想要為其封官,但對其建議卻置之不理。

然而,陳亮的上書觸犯了許多人的利益,於是他先後兩次入獄,在好友的相助下才得以脫身的。

但是,雖然經歷了兩次下獄的摧殘,但是陳亮那顆救國救民的熱心卻一直沒有冷卻。

他將詞、文當做是自己的武器,詞以載道,詞文互通,皆以明道,對於陳亮來說,他不追求詞文在形式上的標新立異,對於他來說“理得而詞順 , 文章自然出群拔萃。”

既然把詞文當做政治武器,那麼,陳亮的詞文中自然而然的少不了政治言論等等。比如下面這句,

壯氣盡消人脆好,冠蓋陰山觀雪。

此詞為《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這兩句諷刺了當朝統治者的不作為導致國家局勢愈來愈差。

而像這樣的詞還有很多。

當然,對於陳亮來說,他最大的武器還是他的事功思想。

陳亮:“人中之龍,文中之虎”

二:事功思想,實事實功

二次出獄後的陳亮,開始將重心放在整理自己的事功思想上面。那麼,我們就來談一談陳亮的事功思想。

首先,我們先來聊一下陳亮的思想淵源。

《宋史》記載:“亮自以豪俠屢遭大獄,歸家益厲志讀書,所學益博。其學自孟子後,惟推王通。”

從《宋史》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陳亮自第二次出獄歸家後,所學習的知識主要來自於孟子和隋朝思想家王通。

接著,我們來聊一聊事功思想的主要內容。

在這之前,我們要知道的是,陳亮的事功思想其實並不是反理學的,雖然來說,陳亮與朱熹展開常年的辯論,但其實,陳亮的事功思想並沒有超出理學的範圍,簡單來說,事功思想是一種結合了現實思考的理學思想。

按照朱熹的話來說,事功思想的核心思想在於八個字——“義利雙行,王霸並用”,那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來闡述一下事功思想。

陳亮:“人中之龍,文中之虎”

一,義利雙行,義是天理,利是人慾,存天理,滅人慾,這是朱熹的觀點,而陳亮的觀點則是認為所謂的利是滿足客觀存在的人的慾望,通俗一點講,就是將“人慾”作為一種成就事功的工具。而義則是對利的一種制約。

“乾無利,何以具四德,禹無功,何以成六府。”

所以,陳亮認為義與利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二,王霸並用,王,是王道,霸,是霸道,朱熹認為,“漢唐以人慾行”,“三代專以天理行”,因而,要尊崇三代,要推崇王道。而陳亮則認為,王道和霸道從本質上來看是沒有多大的區別,無論是哪朝哪代,藉助義理和王道來治理國家,國家也都會治理得比較成功,

總的來說,陳亮的事功思想,其主要的目的在於推動人們要有功利心,以此來喚醒人們的抗金熱情。

陳亮:“人中之龍,文中之虎”

三:時代悲劇

彼時的南宋,彷彿一顆快要死去的大樹,而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力求挽救這棵大樹,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

有人想要除掉他周圍的大樹,來救活它,“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而有的人想幫忙除掉他枯萎的枝葉來救活它,“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而對於陳亮來說,他想從樹根來治,因此,他提出了事功說,想要以一種較為極端的方式來喚醒屬於人們保衛家園的決心。

陳亮的一生三次以布衣身份上書,也遭遇了三次牢獄之災,五十一歲時,中了狀元,而第二年,便離開了這個世間。

復仇自是平生志,勿謂儒臣鬢髮蒼。

陳亮的一生渴望復仇,渴望收復失地,渴望國家統一,然而最終只落下個悲慘的結局,這種結局是當時文人們的悲劇,也是當時整個時代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