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結局

引言:瑞幸因為自爆造假處於輿論漩渦之中,而這距離渾水發佈瑞幸匿名者的看空報告才剛過去兩月,相信看過我那篇89頁做空研報中文版的小夥伴都避開了這個雷,有幾個甚至也都跟著空了,有兩個買的持有的是空頭期權等到了爆賺一筆。有不少人問到瑞幸事件將怎樣收場,發文一併解答。


瑞幸的結局


我們先看幾個基本要點,弄清了結局我們基本就能預見結局了。


1、瑞幸商業模式到底有沒有硬傷,能否繼續經營下去。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決定了:

①大股東和現有管理層會不會繼續把公司做下去,而不是作為圈錢手段。

②有沒有其他人接盤繼續做下去。

1月底渾水發佈的那份89頁的報告我全文翻譯出來,裡面說了商業模式五個缺陷(如下,具體原文可看我專欄文章),單店根本沒辦法實現盈利,大部分客戶是衝免費去的,用戶留存率只有20%-25%,消費者對瑞幸印象的前三名是:1.優惠券多,2.具成本效益,3.價格低廉。一旦折扣減少流失率很高,沒法通過提高實際價格實現獲利可能。

商業模式缺陷一:瑞幸針對核心功能咖啡需求的主張是錯誤的,中國人均86毫克/天的咖啡因攝入量已經與其他亞洲國家相當,但是其中95%的攝入量來自茶葉。

商業模式缺陷二:瑞幸的客戶對價格高度敏感,慷慨的價格推廣是留住他們的動力;瑞幸試圖降低折扣水平(即提高有效價格),同時增加同店銷售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商業模式缺陷三:有缺陷的單位經濟(單店數據)沒有機會看到盈利:瑞幸破碎的商業模式註定要崩潰。

商業模式缺陷四:瑞幸“從咖啡開始,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夢想不太可能實現,因為它在非咖啡產品方面也缺乏核心競爭力。它的“平臺”充滿了沒有品牌忠誠度的機會主義客戶。它的輕工店模式只適用於生產已經上市十多年的“1.0代”茶飲料,而領先的鮮茶生產商五年前就率先推出了“3.0代”產品。

商業模式缺陷五:小鹿茶的特許經營業務合規風險高,沒有按照法律要求向相關部門進行登記,因為小鹿茶在2019年9月開始經營特許經營業務時,沒有達到至少有兩家直營店運營至少滿1年的要求。

瑞幸現在商業模式根本沒法盈利,大股東和管理層如果不能融資圈錢是沒動力去做的,也沒有新進入者接盤。

2、有沒有辦法繼續融資,維持正常運營或者繼續擴張。這非常難,大股東陸正耀人精繼續實質的投入基本不可能,他的神州租車可能都要出問題了。大爸爸聯想系也不會出手,模式已壞,聯想負債本身也太高。股份基本那去質押了,是不是樂視很像,銀行續貸沒可能,股權質押了,也暴跌銀行已踩雷。你說實物資產,對不起,門店是租的,店裡其他設備,不好意思,唯一值錢的咖啡機也是租的!其他機構接盤的可能性有多大,出了這檔子事還會來第二個孫宏斌麼?現階段沒法盈利,再不融資或者借貸根本難以運營下去。

3、投資者和機構會集體訴訟會讓造假者賠數億美元,一頓騷操作是保險公司賠!加州的GPM律所、Schall律所,紐約州的Gross律所、Faruqi律所、Rosen律所和Pomerantz律所在積極聯繫投資者進行索賠,這次自曝造假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間股票均價35.73美元,換手率較高333.9%,現在價格5.38,可能要賠數億美元。雖然現在鍋是劉劍揹著,但明眼人都知道是大股東陸正耀和小跟班創始人錢治亞。讓人驚歎的騷氣的操作是,瑞幸上市前買了董事責任保險【指由公司或者公司與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共同出資購買,對被保險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行公司管理職責過程中,因被指控工作疏忽(Negligence)或行為不當而被追究其個人賠償責任時,由保險人負責賠償該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進行責任抗辯所支出的有關法律費用並代為償付其應當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的保險】當然光保險公司賠是不夠的,造假者還是會要割點肉的。

結局

綜合起來看,瑞幸的結局基本就是企業走向破產,可能中間會出類似孫宏斌、許家印接盤之流而暫停破產進程,但基本是無解的。本身不賺錢也沒盈利的可能還在繼續燒錢。

而始作俑者的陸正耀錢治亞並不會得到多大的懲罰,這夥人早已經把一半股權抵押給銀行套現出來資金了,有些資金已經撤回部分回本盈利了。馬上能讓人聯想到陸正耀曾經和同一批關係密切的私募股權投資者從神州租車(00699)手中拿走了16億美元,而小股東則損失慘重。造假的鍋讓劉劍背了,投資者訴訟保險公司賠了。

今年1月初瑞幸最近通過增發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籌集了8.65億美元,說是要發展其“無人零售”戰略,彼時賬上還有55億現金。不管是這些高成本進入的投資者還是大部分AB輪融資機構,亦或是貸款給瑞幸的銀行虧損將慘不忍睹,我們收割的並不是洋韭菜,造假最終傷到的永遠是自己人。也有不少境外投資者買了瑞幸,這些人是看好中國發展認同中國企業的一批人,從戰略上說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朋友,每多一個這樣的瑞幸咖啡,中國企業的信譽就降一分,那些兢兢業業做好業績的中國公司就會多一分誤解。


瑞幸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