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盛世下的暗流涌动

大人物争权夺利,小人物苟延残命。这就是《长安十二时辰》的真相。即便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能看出大唐注定的衰亡。一幕幕活剧背后的推手究竟是谁呢?无外乎有三个:圣人,太子,安禄山。我们依次来分析。

长安十二时辰:盛世下的暗流涌动

一、圣人的真面目。

天宝三年,李隆基年近花甲,须发皆白,飘逸洒脱似天外之人。然而,经过几十年宫廷你死我活斗争的李隆基比任何人都看重皇权。他的一生,围绕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与无数人争夺过。他知道,只要自己稍有松懈,顷刻之间就会大权旁落,自己也将死无葬身之地,而牢牢掌控着权柄,别人的性命,可以任由他予取予求。

所以,当右相建造大使馆谋地害命,李隆基只关心那来使是否满意,毕竟这关乎着大唐的脸面和国威,和长安的辉煌。死几个人又算什么呢?

作为最高统治者,圣人占尽了资源,他所要做的,不过是在权力派系间搞好平衡就好,搞好权力平衡,他就可以把最高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李必当然是能看出其中奥妙的,他又何必打破这种平衡?

长安十二时辰:盛世下的暗流涌动

二、两面三刀的太子

太子很像他的父亲。李必为脱身,安排右相与太子见面。得知右相拿到了证据占了先机,先是冷嘲热讽,而后得知可以籍此翻盘,马上以礼相待。这种两面三刀与元载何其相似乃尔。

长安十二时辰:盛世下的暗流涌动

三、老谋深算的安禄山

安禄山这个人,尽管在剧中出场很晚,但是在大唐由盛转衰的过程中,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安禄山的眼中,谋刺右相,破案不力,这些都是可以罗织到太子身上的罪名。既打压了太子势力,又刺探了大唐的虚实。这一场场围绕长安城展开的活剧,背后若隐若现的是安禄山的黑手。

装疯卖傻,寡廉鲜耻,蛰伏多年,一朝出击,致人死命。安禄山的隐忍和毒辣,无人能及。所以,即便是李必,也没能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

请输入图片描述朝堂之上,太子与右相权谋相争步步惊心,市井当中张小敬追凶环环相扣。讹诈,交易,诡计在大唐盛世掩盖下的暗流涌动。

正元节的夜晚,剃头匠带着小女儿出门看花灯。这是属于市井百姓,凡夫俗子的快乐,谁能拒绝?谁有权利让他们拒绝?所以,当曹破延劝他们不要出门并没有奏效。小女孩笑得那么开心,灿烂。却不知这长安城的火树银花的绚烂之下,是怎样一片满目疮痍的世道人心。大唐盛世,正在远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