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誇讚一下這部電影,不知如何開口,那就從罵開始吧

《快把我哥帶走》,這電影上映之前我斷斷續續不是很認真的看過一些新聞的標題。從而判定這是日本的動漫改編電影,屬於青春愛情喜劇,日本人不都喜歡拍這樣的影片嗎?然後我在腦殼裡都能YY出劇情了,於是進一步判定,就算不是是爛片也是一部平庸之作,這樣的日本電影也能引進,現在真開放。

我想要誇讚一下這部電影,不知如何開口,那就從罵開始吧

錯了,錯了,直到我看到電影開頭的廠標,我發現我錯了,以前的一切猜想和判定都錯了。這是地地道道的中國電影,國產電影。

我想要誇讚一下這部電影,不知如何開口,那就從罵開始吧

是國產的動漫改編電影,跟《滾蛋吧,腫瘤君》一樣是動漫改編電影,也和《滾蛋吧,腫瘤君》一樣,上映後口碑不斷髮酵,這就是為什麼我會選擇看這樣一部電影。

好吧,我承認,我是衝著日本電影去看的,我不太想看國產現有的青春片,就算口碑再好,我都不想看,而最近幾年,每年都會出一部口碑好的青春電影,比如去年的《閃光少女》,前年的《七月與安生》,上前年的《我的少女時代》。

而今年的口碑青春片就是這部《快把我哥帶走》一定程度來說,這部《快把我哥帶走》是我被我自己騙去看的,沒想到。看哭了。

我想要誇讚一下這部電影,不知如何開口,那就從罵開始吧

我想要誇讚一下這部電影,但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誇讚過誰了,已經不知道怎麼開口了。那不如就從罵開始吧。

從電影的標題可以看出,電影主線是在說兄妹之間的事情。且這條主線把握得相當出彩,沒有讓副線搶了風頭。反而是讓副線推動主線達到高潮,促使觀眾的淚點。簡單的說就是主次分明,導演很厲害,所呈現的效果很顯然是非常好。

但讓人看著特別不舒服的,我個人認為給電影減分的部分就是,電影表現的是兄妹之間的感情,那是親情啊,導演卻用拍狗血愛情戲的套路和拍攝手法進行敘事。這讓電影在最開始的時候變得有點不倫不類,我時不時就會認為,下一秒會不會出現亂倫的情節。

我想要誇讚一下這部電影,不知如何開口,那就從罵開始吧

我思想是不是很齷齪。

然而並不是,如果喜歡看日本電影或是日本動漫劇的會發現,日本人特喜歡這樣拍,把親情拍的跟狗血愛情戲似的,臺灣人拍現代劇也經常有這樣的情況。

我寫到這裡,突然意識到什麼,於是我百度了一下,果然,導演是臺灣人。難怪我開始覺得這電影看起來好“假”。可能這是我對臺灣電影的一種誤區。

這個“假”,我之所以打引號,並不是說拍的不真實,而是最開始的時候我會產生一種隔空的距離感,我想使勁靠近,電影卻離得越遠,這就跟你做夢的時候一樣,在夢裡你越想看清某種事物或是人,你就越看不清。

我想要誇讚一下這部電影,不知如何開口,那就從罵開始吧

然而《快把我哥帶走》裡面,除了導演是臺灣人,演員都是貨真價實的大陸人。但整體風格都偏日式,我猜想我在開始對這電影產生距離感的原因,不在於導演不在於與演員和地區,也不是電影整體風格。而是電影類型向。

換句話說,漫改的青春電影是日本的強項,學日本也就理所當然也在情理之中,而這種理所當然中變出現了一種文化隔閡。而這種隔閡就把我這樣類似的人給隔斷開來。從而產生一種距離感。

我想要誇讚一下這部電影,不知如何開口,那就從罵開始吧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動畫電影裡面,最典型的就是《魁拔》系列電影,地地道道的中國電影,就是因為裡面的人設幾乎集合了日本動漫人物的畫風,從而阻斷了很大一部分觀眾。這就是《魁拔》出現口碑兩極化的原因之一。

故事是好故事,卻披著外來者的衣服,《快把我哥帶走》也存在這樣的情況。話是這樣說,《快把我哥帶走》為了把這種隔閡儘量減小,進行了大量的本土化創作。比如沒怎麼處理的商場場景,比如校服,再比如不怎麼後期處理的樓房街道。可能會有人不明白“處理”這個詞的意思,簡單說,沒有開美顏的照片。

我想要誇讚一下這部電影,不知如何開口,那就從罵開始吧

當然,上面說的都是表面上的,更深層次也就是這電影的副線,二胎下的家庭。 如果父母感情破裂,要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導演並沒有去探討這個問題,這也是導演的高明之處,上面我已經提到過了,在不影響主線的前提下,還能推動主線達到高潮。看電影彈幕的時候,很多人都發“最後20分鐘是哭著看完的”,而這裡能讓觀眾看哭的,也不是副線的父母感情破裂給孩子的痛苦,而是,就是主線的兄妹的感情。

也就是說,換句話說,雖然副線推動主線達到高潮,但也完全沒有影響到主線的內容。這裡我不說導演牛逼。

我要說的是:好電影本應該如此。

我想要誇讚一下這部電影,不知如何開口,那就從罵開始吧

《快把我哥帶走》口碑好,票房也好,第二部已經提上日程。我現在非常希望的是,第二部不要跟第一部有關聯,從新開一個故事,跟《竊聽風雲》系列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