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近視怎麼辦呢?


古代人近視了怎麼辦?

那時候既沒有眼鏡,

也做不了近視手術。

古代人近視怎麼辦呢?


Step 1古代人近視風險低

重慶的一家養生研究所所長張貴文在查閱了大量古醫書後發現,雖然很多醫學著作像《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均記載了多種眼病,但是唯獨沒有近視的相關資料,只有清代的《醫宗金鑑》上記有一例。

這樣看來古代會不會真的沒有近視?

那當然不是!跟現代相比,古代近視的人非常少,這個也因為大環境造成的。

古代人近視怎麼辦呢?


一、近視是富貴病。

古時候讀得起書的人不多,即使讀得起書也都在白天看。只有家庭條件好的才能在晚上點油燈看書,所以近視=有錢人。

古代人近視怎麼辦呢?


舉個例子,北宋時期秉燭每條價格400文。根據當時的物價,10文錢可以買到12.5斤糧食,也就是說一條秉燭可以換500斤糧食!按照一晚燒3根來算,秉燭夜讀一晚上就要花1200文,大約1500斤糧食!一般人燒不起啊!

二、古人寫字用的是毛筆,比較長。

這樣的好處就是,人們在寫字的時候眼睛距紙的距離就會比較遠,客觀上也能起一定的預防作用。

三、古代的讀書人大多家境清貧。

在讀書之餘,還要抽空幹些農活。每天保持一定的戶外運動,也能有效預防近視。

Step 2 這些名人也是近視

雖然古人近視的概率很低,但是由於遺傳、職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他們中間還是有不少近視眼。

古代有個形容讀書用功的詞叫“聞墨”,大意是讀書的時候貼著書看。扎心的是,這其實不是用功,而是近視了看不見……

一、周文王

古代人近視怎麼辦呢?


《史記》中記載,孔子懷著音樂夢,向師襄子學琴,學的是周文王的音樂。學到一半,孔子表示非常欣賞周文王:“……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而誰能為此也!”

這裡有一句“眼如望羊”,後來有一本叫《釋名》解釋,望羊的意思是“遠視茫茫”,就是看遠看不清,這不就是近視的症狀嗎那當然就是近視了。

二、歐陽修

古代人近視怎麼辦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也是近視,而且是高度近視。南宋葉夢得在《石林燕話》記載:大文豪歐陽修近視以後讀書非常不方便,直接讓侍從在旁邊念給他聽。

歐陽修側面反映了近視果然是富貴人家的病……

三、雍正

古代人近視怎麼辦呢?


清朝的雍正皇帝,沒錯就是《步步驚心》裡的四爺,他不僅是個近視患者,還是一個眼鏡狂熱愛好者。

據歷史記載,造辦處為雍正帝專門製作的各式眼鏡整整多達35副,而且材質各不相同,包括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等等。

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初二日,雍正命令郎中保德針對他一天24個小時,要設計24副不同的眼鏡!

Step 3古代人近視了怎麼辦?

即使沒有先進的科技設備,老祖宗們還是找到了很多“治療”近視、提高視力的辦法。雖然不一定有用……

1.製作綠色的燈油

古代人近視怎麼辦呢?


比較愛折騰的讀書人就直接從燈油上入手,宋代的《養病漫筆》中寫道:“枸杞子榨油,點燈觀書,能益目力。”這個“綠色油燈”大概就是現在市場上那些護眼燈的鼻祖了吧。

2.洗洗更健康

古代人近視怎麼辦呢?


一般不願意折騰的人,更多采用的是外洗法。操作很簡單:打一盆熱水,然後用雙手灑在緊閉的眼睛周圍(這不是用洗面奶洗臉的方式嗎……)

根據史料記載,大文豪蘇軾曾因寫作過勞患上了目痛,通過採用這種外洗的方法而得以痊癒。方法有沒有效果不好說,但經常沖洗至少肯定是衛生的!

3.服用中藥

古代人近視怎麼辦呢?


《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多種有明目功效的藥材,比如蕪菁花“主治虛勞眼暗,久服長生,可夜讀書”,槐實“令人可夜讀書,延年益氣力”,蒼朮“治目盲,燥脾去溼宜用”等等。

4.佩戴眼鏡

古代人近視怎麼辦呢?


眼鏡出現之前,中國的勞動人民已經發明瞭讀書必備神奇:放大鏡。國內已知最早的鏡片是東漢王室劉荊的墓中出土的金圈嵌水晶放大鏡,可以放大物體5倍。

後來眼鏡被西方傳教士帶入中國,在清朝的時候才真正流行開來。就像上文提到的雍正皇帝一樣,不過當時的眼鏡是進貢物品,只有皇族成員有資格享用。大臣如果有幸受賞了一副眼鏡,還會感激涕零地帶回家裱起來,把這當成無上榮耀。

所以大家也不用擔心古人近視了怎麼辦,要小編來看,古代的人近視了最後都會去世,不信你看他們沒一個人活到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