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筆記36,心學的思想脈絡之四:王艮之後

中華文化筆記36,心學的思想脈絡之四:王艮之後

四、王艮之後


陽明心學主要精神為兩點:1 打破教條強調人的主體性;2 強調知行合一,重視實踐。泰州學派是完整的繼承這兩點的王門學派。而泰州學派王艮之後最有代表性的是具有狂禪性格的何心隱,人稱其“猖狂無忌憚,英雄莫比”。何心隱早年曾在家鄉把族人聚合在一起成立“聚合堂”,做理想社會的實驗,後被打斷而改為講學。


中華文化筆記36,心學的思想脈絡之四:王艮之後

何心隱的實踐,是一次十分具體的民主試驗,中國的烏托邦實驗


繼承王陽明和王艮的天地萬物本一體,天下為一家,中國猶一人的思想,泰州學派的何心隱提出了“農工商賈可超而為士”,“相交而友,相友而師”,“凡有血氣之莫不親莫不尊”的尊重人,愛護人,人人平等,個性解放等啟蒙思想,充分體現了時代的主題。並且他設計了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以講學為組織形式,以“會”為組織細胞,人人可任會長,輪流主會,再由會組織國家,成為君子之國,以會長為國君,輪流擔任。這種國家設計實際上是一種人人有政治權利的民主社會,類似於西方的空想社會主義,可比法國的聖西門和傅里葉。更進一步,他針對宋代以來的“無慾”理論,提出要“育欲”,要“與百姓同欲”,這樣才是孔孟的仁道,簡直就是資本主義的代言,是非常重大的歷史進步。倘若沒有後世的阻斷,他的學說應該真的能夠孕育出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可惜歷史沒法假設。


中華文化筆記36,心學的思想脈絡之四:王艮之後

公然承認私慾的合理性,泰州學派簡直就是資本主義的代言人

泰州學派中最為極端的當屬近乎“異端”的李贄。在他看來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只有滿足人的私慾才是真道,“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積倉之獲,而後治家必力;為學者,私進取之獲,而後舉業之治也必力……雖有孔子之聖,苟無司寇之任、相事之攝,必不能一日安身於魯也,決矣”。這在道學家眼裡簡直是大逆不道,可李贄並不滿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比王艮更加直接。李贄強調必須打破“齊之以禮”的教條,讓人的不同慾望都得到滿足,“齊之以禮,是欲強天下使從己”,“千萬其心者,各遂其千萬人之慾”。這種違反千年禮教的觀點,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明末發展在思想上的體現。


中華文化筆記36,心學的思想脈絡之四:王艮之後

承認弱肉強食,是社會經濟發展反映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必然結果

李贄反對虛偽,反對循規蹈矩,主張率性自然,對市井小民高度讚揚,對道貌岸然的士大夫強烈抨擊。進一步他認為自由競爭弱肉強食才是符合天道的,“強者,弱之歸,不歸必並之;眾者,寡之附,不附即吞之。此天道也,雖聖人其能違天乎哉?”這表明李贄對資本主義的到來有了深刻的洞察,也表明社會確實到了要轉型的時候了,新的社會條件下大家對傳統道學家那套道德說教再也不信了。李贄學說的出現,是心學在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條件下的自然發展,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碩果,而並非後世道貌岸然的學究們口中的“異端”。心學,尤其是泰州學派是第一個具有近代傾向的儒學形態,是中國儒家跨向近代的第一步。心學能在明代流行是與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相適應的,後來心學傳到日本成為日本明治維新中的重要啟蒙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