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只要做老好人,我的人生就能開掛?

網友驚鴻一瞥在社交平臺上發表動態: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一回事兒,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一要你就給。你成功塑造了一個毫無原則的自我,既然你沒有了原則,人家對你自然就沒有了底線。

職場中,只要做老好人,我的人生就能開掛?

這引發了我關於職場老好人的一點思考。

1. 一味討好別人,會在職場中受盡委屈。

職場中,只要做老好人,我的人生就能開掛?

今天和我的同事宣宣一起吃飯,談及工作時,她放聲大哭:我每天一想起來上班就很崩潰,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加不完的班,大多數還不是自己的事情。永遠不知道有哪個同事會請我幫忙做事情,我都想去死……

她的這些話讓我大吃一驚,她在我們同事心裡就是一個老好人,幫忙打印東西,取個快遞,做個表格……

不管你提出什麼要求,她都會說:好的。

好的,我現在這會沒事。

好的,正好我也要去去快遞。

……

甚至你深夜給她要資料,而資料在公司。她也會說:好的,正好我離公司近,我過去發給你。

有一次評選優秀教師,本來名額是她的,但是另外一個同事說:我要晉級,這次你先讓給我吧。

她也說:好的,正好我現在用不到這個證書。(教育行業晉級需要證書。)

大家眼裡樂於助人的老好人,一直在順便的老好人,怎麼會突然情緒崩潰了呢?

原來她為了維持自己的“老好人”人設,不懂得拒絕,也不敢拒絕。

即使她很忙,也會騰出時間給同事幫忙,甚至熬夜加班到深夜,也被認為不值得一提。有的時候甚至耽誤自己的工作而挨批評。

即使她應該獲得榮譽和獎金,也會心疼的拱手讓人,並且還被認為理所當然,沒人會在意她的感受。

更有甚至,老好人還可能會被當做替死鬼、填坑者被犧牲出去。

2. 職場中的老好人,後來怎麼樣了?

職場中,只要做老好人,我的人生就能開掛?

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芳華》裡的劉峰就是典型的職場老好人,從想上的大學讓給了別人,到吃煮爛的餃子……事無鉅細的做一個全面的老好人。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對劉峰這樣的人讚不絕口,因為實在是太溫暖太善良了。永遠不用去在意他的感受,所以某個階段這種人畜無害的老好人會非常受歡迎,人際關係很好。

但一旦出現對其他人利益的壓迫或衝突,他被犧牲就成了理所當然,因為他毫無提防之心,也絕不會反抗。

劉峰遇見心怡的女孩——林丁丁,表白擁抱時被同事看到。同事認為是林丁丁在“腐蝕”劉峰。

林丁丁怕自己清白被毀,便告發誣陷劉峰耍流氓。

沒人在意事情的真相,劉峰就這樣被下放到連隊,送至前線。被下放離開文工團的那天,除了同樣被大家所孤立的何小萍,那些他曾經幫助過的人無人送行,也沒有幫他辯解。

我的朋友劉玲是做電器銷售的,電器門市店的規矩是:守在店裡的店員輪流接客戶,成單客戶被哪位銷售員第一次接待,銷售業績就算誰的。

這天劉玲的同事小A成交了一筆訂單,但是A不會用電腦填寫數據出單,就讓劉玲上二樓幫她出單。

A在一樓等著,突然來了一個新的客戶,A就進行接待。

A中途出去接了個電話,這個時候劉玲正好忙完看到客戶,就對著客戶進行銷售,然後成單了。

A就說這個單子應該是自己的,因為是自己先接到的客戶。

劉玲不想引發爭執,也沒有進行解釋,把單子重新填寫成了那個同事的。

後來劉玲聽到了很多背後的非議:劉玲這個人不厚道,想搶單……

劉玲妥協退讓了,但既沒有得到銷售提成,還落了壞名聲。

明星鄧萃雯在真人秀中就曾直言:在職場中不要做老好人。

職場中,只要做老好人,我的人生就能開掛?

節目中,她提起自己和同事的一次談話:跟我工作不要太有情緒,出了問題就好好解決,我沒有時間去哄你,不要帶情緒來工作,情緒留著拍拖用吧。

對待工作,鄧萃雯說:以前我不希望別人覺得我強,但是有時候工作上被人欺負,還是要用一下我的氣場。有時候太好人了,還是容易被人欺負。

做事情還是要謙卑,不過不能太謙卑,要有自己的氣場。

為什麼總有一些人寧願委屈自己也要去滿足別人的要求呢?

3. 討好型人格讓人對生活絕望。

《取悅症》一書中關於老好人的心理描述是:我應該滿足他人的需求,這樣我才是個好人,別人才會喜歡我。

這就是一種最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

“討好型”人格指的是: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它會嚴重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1)討好型人格容易得抑鬱症。

老梁在騰訊視頻上有一個解讀視頻《為什麼討好型人格容易患上抑鬱症?》

其中提到了《愛情公寓》裡的關穀神奇,劇中的關穀神奇扮演者是一個很搞笑的角色,利用自己的呆傻蠢萌來逗大家開心。

這種“討好型”人格,在喜劇演員身上極其常見。而不可思一定是,很多在臺上搞笑詼諧的喜劇演員得了抑鬱症。

風趣幽默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做客《藝術人生》中坦言自己曾被抑鬱症折磨到想要自殺。

世界喜劇之王卓別林也曾向醫生求助治療抑鬱症,醫生當時給的建議是去看小丑表演,殊不知他就是個臺上歡笑臺下落寞的小丑。

2014年8月11日,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姆斯在家中自殺,病因也是抑鬱症。

這是因為:喜劇演員把自己變成一個不是自己樣子去逗別人快樂。入戲進喜劇裡,扮演“討好型”人格,這讓他幾近崩潰。

因此當《愛情公寓》搬上大屏幕的時候,關穀神奇扮演者放棄了出演這個角色。

(2)討好型人格會嚴重影響自己的人際交往。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中醫生對嘉賓說:“在與人交往中,你要學會說不,否則你會變得沒有退路,最後你會有崩潰的那一天。

當一個人向你提出請求時,他的心裡原本就應該有兩種預設答案:同意或被拒絕。

所以你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先把分內的事情,努力做到一百分,有餘力再去幫別人。

(3)討好型人格會直接影響自己的薪資待遇。

美國康奈爾大學勞資關係學院的一項調查中,發現了性格隨和的員工的薪酬比「帶刺兒的」員工低 18%。討好型人格的工資水平普遍較低。

為什麼呢?

在老好人那裡,當你提加薪的時候,老闆一句:“今年公司不賺錢,我也很為難,某某項目的工程款項還沒有收回來,你作為公司的骨幹員工,這個時候應該以公司利益為重,與公司共進退。”

然後你就立馬心生愧疚:“老闆也不容易……”

於是每一句:老闆我想加薪,變成了脫口而出的:老闆,我去加班。

除了影響工資水平之外,討好型人格甚至會使自己的工資下降。

4. 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工作。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會害怕起衝突,害怕被討厭,因此只能一味的迎合別人,壓抑著自己的想法。

而這種委屈自己討好別人的方式未必會收穫好的結局。

2018年蔣方舟上了一次熱搜,原因是在《奇葩大會》上提到自己的一次戀愛經歷時說,自己怕失去男朋友,因此幾乎從不敢反駁男朋友。所以即使犯個小錯,也可能被男朋友打電話罵2個小時。

職場中,只要做老好人,我的人生就能開掛?

越是恐懼的越容易發生,蔣方舟最終還是沒有和她的男友走到最後。正如鄭爽自卑到為了張翰整容,最終得到的是:“你不是我記憶中的那個樣子了。”

這在職場上也十分常見。

網友ForeveR說:我剛進入工作崗位由於是中專畢業,還是臨時工,所以總是幫同事填坑。

有一次,部門經理要求下午下班前讓小B提交一份合作項目的整理資料,小B讓ForeveR幫他核對。但當時F正在處理自己的工作,又不好意思拒絕就說讓小B自己核對,說自己如果發現錯誤的地方會告訴她。

糟糕的是,那份報表碰巧有一處數據有問題,並且恰巧被客戶發現了,認為及其不專業。

部門經理找到F說:你怎麼做事這麼不仔細,小B說這個報表是你最終核對的,這個月的績效獎金減少20%。

F一臉無奈,也沒法辯解,因此在經理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很多職場老好人,經常會被填坑而不敢為自己辯解,擔心被同事孤立。

5. 重新定義職場人際關係

職場中,只要做老好人,我的人生就能開掛?

職場老好人們之所以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其實是對職場人際關係和鏈接人脈的認知過於淺薄。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職場上更是如此,所有的合作關係最終想要持久,一定靠的是可以給對方提供價值。

《國富論》中有一句名言:“我們不能借著向肉販、啤酒商、或麵包師傅訴諸兄弟之情而獲得免費的晚餐,我們填飽肚子的方式,是源於他們對自身利益的看重。”

友愛善良、任勞任怨在職場上的價值,和能力比起來永遠略遜一籌。

請記住,作為決定地位。職場中,讓你開掛的永遠都不是“討好別人”,而是“提供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