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俗·清明又寒食 經典憶先賢

園林線上課堂(36)| 節俗·清明又寒食 經典憶先賢

​在當前特殊時期,中國園林博物館“閉館不閉展,服務不斷線”,推出“園林線上課堂”,持續推廣科普教育。


中國節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園林博物館在此推出“園林線上課堂”節俗專題,瞭解節俗,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在清明時節,我們遵循節俗緬懷先人與先烈,唱響尊重英雄、歌頌英雄、懷念英雄的主題曲,追憶過去,展望未來。


點擊觀看視頻


清明淵源


清明節,又稱祭祖節、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等。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園林線上課堂(36)| 節俗·清明又寒食 經典憶先賢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節是傳承信仰、家庭人倫的重要載體,清明祭祀是文化表達和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掃墓祭祖習俗經歷代沿襲已成為固定的禮俗主題。


遵循著清明節的習俗,人們祭奠先人,踏青出行,在這一天追憶故人並且開啟新的生活。


園林線上課堂(36)| 節俗·清明又寒食 經典憶先賢

清明與寒食節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古代寒食節、上巳節的習俗,並在歷史更迭和民族交融中逐漸演變、進化,最終取代了兩個古老節日的地位。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前一二日。這一天只能吃冷的食物,原則上是不應該開火的,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據史籍記載,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奉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聽信讒言,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


園林線上課堂(36)| 節俗·清明又寒食 經典憶先賢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為之禁兮,報大德之優遊。

思久故之親身兮,因縞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節兮,或訑謾而不疑。


——節選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九章·惜往日》


園林線上課堂(36)| 節俗·清明又寒食 經典憶先賢

園林線上課堂(36)| 節俗·清明又寒食 經典憶先賢

清明與寒食“青團”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為他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所以每逢寒食,百姓們會提前蒸好青團,作為寒食節的冷食,以應和習俗,並紀念先賢甘願隱居、不討封賞、不為利益失格的風骨與品格。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明逐漸與寒食節合併,於是清明時節最流行的時令食品就是青團,根據記載,青團最早用於祭祀。


清明既是寄託哀思的日子,也是走向新生的日子。我們心懷感恩,致敬英烈,同時也迎候生命的生生不息。讓我們懷揣希望,篤定前行。


園林線上課堂(36)| 節俗·清明又寒食 經典憶先賢

園林線上課堂(36)| 節俗·清明又寒食 經典憶先賢

“園林線上課堂”將推出更多形式豐富的優質科普,藉助互聯網的力量,讓大家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能瞭解璀璨瑰麗的園林歷史文化、藝術、生態和科技。美的園林,就在你身邊。


關注中國園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園林”

線上觀展覽 賞文物 品文化

後續還將有更多精彩的“園林線上課堂”系列推送


溫馨提示

1、做好個人工作場所清潔消毒,勤洗手,多通風,增強防護;

2、同一辦公空間內有多人時,佩戴好口罩,保持適度距離;

3、正確獲取權威發佈的疫情信息,不傳謠、不信謠;

4、消除恐懼心理,作出理性判斷,保持良好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