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家機構申報後備人才社會培養基地,申城青訓結構轉型有活力

一石激起千層浪,百家機構聚青訓。自上海市體育局發佈2020-2021年度“上海市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社會培養基地”申報通知以來,得到了申城廣大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的積極響應。截至上週末,相關部門已收到近200家單位的申報申請,最終結果將於今年6月底出爐。

解讀政策、走訪指導 各區體育部門當“店小二”

市體育局的申報通知一經發出,就引起了不少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青訓企業的熱烈反響。通知發佈後的三天裡,寶山區體育局青訓部部長周冬燕的電話幾乎被“打爆”。一些機構起初對政策的理解還不夠充分,一些機構則對如何做好申報工作不瞭解,寶山區體育局為他們一一耐心解答。寶山區體育局共收到20家機構的申報書,經過認真審核,評選出七傢俱有一定競爭力且有人才效益的俱樂部的申報申請。為幫助相關機構更好地進行申報,寶山區體育局還積極走下去,對七家單位進行了實地檢查,對設施、器材、材料的準備給出了專業化建議。周冬燕表示:“通過這次申報工作,我們加強了對俱樂部的幫助和指導,讓俱樂部的規章制度、設施條件變得更為規範和專業,為日後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打好基礎。”

近200家机构申报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申城青训结构转型有活力

“通過這次的申報,許多曾經不在我們視野範圍內的俱樂部也出現在了我們面前,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青少年體育的市場活力。”據徐彙區體育局副局長王繼威介紹,徐彙區體育局共收到了16家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的申報書,項目涉及排球、籃球、乒乓球、網球和部分新興項目。為了對申報單位進行審核和指導,徐彙區體育局採取主動“請進來”,請16家單位到徐彙區體育局進行“路演介紹”:每傢俱樂部用15分鐘時間進行自我介紹以及現場提問。通過這種方式,徐彙區體育局不僅對申報俱樂部進行了審核與評估,同時也完成了對16家機構的調研,有助於日後進一步進行扶持。“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公平的市場機制,俱樂部不僅需要經費扶持,還需要場地等資源扶持,未來我們將給這些俱樂部提供更好的服務。”

有“老夥伴”更有“新面孔” 推動培訓向辦訓升級

本次參與申報的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中既有像曹燕華乒乓球俱樂部這樣的“老夥伴”,也有更多像上海祺祥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這樣的“新面孔”。“老夥伴”希望能夠通過扶持為上海培養出更高質量的競技體育後備人才;“新面孔”則更看重這一塊“金字招牌”,“這是上海首次命名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社會培養基地,我們很想申報,哪怕沒有經費,給塊牌子也願意!”

“新面孔”的頻繁出現,也折射了申城青少年體育市場的發展。根據專業機構調研顯示,目前上海有近千家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涉及50多個體育項目,已經基本具備了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塔基。在去年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上,上海代表團在馬術、乒乓球、高爾夫以及冰雪項目的社會俱樂部組別上表現亮眼,體現了上海社會力量參與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成果。

近200家机构申报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申城青训结构转型有活力

今年,上海市體育局通過“上海市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社會培養基地”申報工作,將投入1200萬元經費用於扶持社會力量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這一“硬核”政策不僅激發了市場積極參與的活力,同時也引導了本市更多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逐步從“培訓”向“辦訓”轉型。上海市體育局青少(科教)處朱衛明表示:“培訓是普及青少年體育技能,而辦訓更講究出人才、出成績,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投入。辦訓不僅需要俱樂部自身投入,更需要體育部門的引導和扶持。”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高炳宏教授認為,扶持社會力量辦訓可以進一步拓寬上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陣地,除經費扶持外,陣地還需要兩道“保障”:“一方面是保證社會辦訓機構的訓練時間,另一方面還要有好的競賽體系來調動社會力量辦訓的積極性。”

上海市體育局青少(科教)處處長張漪表示,通過這次申報工作充分感受到了社會力量的信心和活力,將通過下一步的工作將社會力量的“活力”轉變為“實力”,通過社會培養基地培育更多上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