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市:創新社區治理路徑解鎖小區治理難題

走進位於靈武市城區街道西平路社區的一建七區,映入眼簾的是智能化的門禁系統,平整的水泥路面……和諧有序的小區環境讓人耳目一新,昔日的散片區已然成為人們交口稱讚的幸福家園。這些都離不開靈武市創新社區治理措施的落地。 去年以來,靈武市不斷探索社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新方法,通過發揮黨組織優勢和集聚效應,進一步完善城鄉社區治理機制,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支部建在小區,居民有了“主心骨”小區成立了黨支部,大小事務都有了“主心骨”。如今,林秀苑B區不少居民發出這樣的感慨。在林秀苑B區,有這樣一處溫馨之所——小區黨群之家,小區居民給它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議事廳”。平日裡,這裡總是熱鬧非凡,小區黨支部、業委會、業主監督委員會等參與輪值服務,面對面為群眾解決問題,提供一站式服務。不僅如此,議事廳還定期向居民徵集問題,列出問題清單,共同商議。 “林秀苑B區是朔方路社區最大的居民小區,小區裡不僅有城市居民,還有3個村的村民在此居住,由於生活觀念、方式不同,雙方難以融合,小區內矛盾重重。”林秀苑小區黨支部書記王嘉楠告訴記者,林秀苑黨支部成立後,就開始以黨員為旗幟,發動黨員做好群眾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黨員與群眾開始慢慢融合,小區裡的居民和“村民”有了融合。 說起黨支部的作用,和林秀苑B區只有一路之隔的林秀苑A區居民楊軍表示了極大的認可,因為小區裡的不少煩心事、揪心事、鬧心事有人問、有人管、有迴音了。在調研的過程中,城區街道辦發現該小區居民中北沙窩林場職工佔據了一半多,為了將這一資源利用起來,街道辦在林秀苑A區探索了駐地單位負責人兼任功能型黨支部書記的機制,也就是說,北沙窩林場黨支部在朔方路社區林秀苑A區設立功能型黨支部,目前,該黨支部不僅幫助小區治理出點子、想辦法,還列出問題清單,協助社區協調解決。 “出租房難管理、垃圾分類亂、私家車亂停放等諸多治理難題是全國城市小區面對的難題,也是靈武市面對的難題。而出現這一難題的根源就是社區治理出現空白點,小區自治缺乏黨建引領,致使矛盾頻發,難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為此,靈武市把基層黨建同基層治理結合起來,以建好建強小區黨支部為切入點,強化黨在城市基層中的執政根基。”靈武市委組織部部長魏富表示,今年,靈武市計劃升格14個社區黨支部為黨總支,在全市190個居民小區中設立50個居民小區黨支部,並按服務群眾實際需求,對照綜合管理、醫療服務、特殊人員關愛、環境衛生整治、物業管理監督等功能設立68個功能型黨支部,162個功能型黨小組,形成“一區一支多小組”的組織構架,將黨組織沉入小區、細分到樓棟,面對面精準服務。截至目前,按照整合資源就便和提供服務就近原則,靈武市已升格社區黨總支4個,在14個試點小區新成立居民小區黨支部5個。

此外,為了強化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靈武市還改造了5個小區黨支部微陣地,將34個黨支部微陣地設置在小區老年活動室、日間照料中心、小區物業用房等地,5個居民小區黨支部實現陣地與物業新建並聯辦公。

社區治理下沉小區,打通服務群眾“最後100米”在木華苑小區記者看到,該小區以社區工作者、網格員、黨員志願者等為骨幹力量,將包抓部門黨員、社區直管黨員、物業公司黨員、離退休黨員等各方力量全部納入小區治理隊伍,融入到網格中,壯大治理隊伍和力量。 “過去是社區或物業單幹,現在是黨員、群眾主動參與幹。這樣的轉變,體現了靈武市基層黨組織服務效能和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水木靈州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之前就實行了在職黨員向社區報到制度,但缺少硬性制約,廣大黨員的工作隨意性大,各類資源不能有效下沉。此外,對物業監督協調也不夠有力,調不動人、管不住門等突出問題也是社區的難題。 針對上述常見的問題,今年以來,靈武市以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為契機,將街道劃分為129個網格,將包抓部門黨員、社區直管黨員、物業公司黨員、離退休黨員等各方力量全部納入小區治理隊伍,形成了強有力的管理制度,讓各種人力資源得到有效下沉。 據介紹,目前,靈武市已有3654名黨員主動到所在社區(村)報到,以實際行動“亮身份”“樹形象”,助力基層社區治理。為了讓這些黨員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靈武市還通過設置“紅色樓棟長”,組織選派和自主申報的方式,實現黨員認領樓棟,網格管理到樓棟。同時,為了實現全市一張網,加強對網格的管理,近期靈武市在原有的73名網格員的基礎上,已經面向社會招聘專職網格員56名,進一步增加治理力量。

徹底消除無物業小區,讓老百姓看到實在變化一建七區是西平路社區轄區內的一個老舊無物業小區,說是小區,其實只有兩棟樓,而且這兩棟樓之間有一道圍牆阻隔,兩棟樓因此就成了兩個無人管理的小區,成為城市管理的難點和痛點。 小區業主韓明輝在一建七區住了有十年,他告訴記者,自從入住小區就沒有物業,到了晚上八九點鐘,外來車輛停得亂七八糟,晚上有人喝醉酒了,就在小區樓道里隨地大小便,環境很糟心。 這樣的小區如何成為居民安居樂業的家園?西平路社區西子湖畔黨支部通過對居民的走訪,多方協調,最終引進了幸福物業為該小區提供物業服務。 “有了物業,小區的衛生好了,亂停車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最重要的是拆除了圍牆,新安裝了電動門禁,兩個小區變成一個小區,更安全了。”韓明輝滿意地告訴記者,小區在變好的同時,西平路社區還為他所在的小區和其它8個無物業小區組建了黨支部,該黨支部採取網格化管理模式,將黨員分配到各自居住的9個居民小區,讓每一位黨員都能在家門口發揮自身作用。 “我們街道辦從一建七區的治理改造,找到了一個突破口。接下來,我們將拆、建、管並舉,成熟一個、創建一個、交付一個,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靈武市城區街道黨工委書記馬佔龍告訴記者,該街道辦現有社區14個,小區190個,居民15萬多人,由於歷史原因,無物業小區達到115個,這些小區門房、大門等設施老舊,服務黨員群眾陣地不足。針對這一問題,街道辦通過與物業公司合用、租用等形式,充分調動包抓部門、轄區非公企業、物業公司等積極性,盤活了社區、小區現有陣地資源。 “按照計劃,靈武市將於4月底徹底消除無物業小區。”馬佔龍表示,下一步,城區街道辦將緊緊抓住小區這一社會治理的最基本單元,繼續改革創新,以黨建引領有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銀川日報記者 張碧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