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純電商時代(上)

所有電商賣家,今年應該明顯感覺到,流量變貴了,真的貴!

特別是中小賣家,哀嚎聲一片。大部分賣家反映,推廣成本變高,利潤變薄,雙十一腰斬,年底庫存一大堆。

另一方面,去年甚至更早重視淘外流量的賣家,卻普遍過得不錯。

我個人的分析,幾大原因:

1.流量碎片化:拼多多,社交電商,抖音快手,網紅直播等分走大量購買力,導致淘內流量少了,所以就貴了。

2.經濟增速放緩:人們壓縮消費;我之前在微博做過統計,消費者對可買可不買的商品,特別是對服飾類壓縮得很厲害。

3.傳統品牌:大賣家發力線上,進一步衝擊中小賣家,這個趨勢已經好多年了,從淘品牌消失就可以看出來了。

4.淘客氾濫削弱了官方活動的吸引力,聚划算淘搶購已經形同虛設了。

你們再去看淘外:拼多多,京東,以及基於微信的數不清的社交電商和小程序,遍地開花,如雲集貝店蜜芽有贊,而且還都喜歡打著比天貓便宜的旗號。

各種網紅帶貨,紅紅火火在各個社交平臺:快手電商,抖音電商,微博櫥窗,小紅書種草,社群賣貨等。

不管你關不關心,也不管你願不願意,社交電商這歷史的車輪已經碾壓著純電商時代,飛速向前奔馳!

這下好了,消費者口袋裡就這點錢,那裡買多了,這裡就少買了。

那麼就有人問了,為什麼現在淘系被分流那麼嚴重,阿里的財報還那麼亮眼。雙十一數據又創新高,這不矛盾嗎?

其實很正常,阿里的營收及利潤主要來自淘系,是淘寶天貓平臺的推廣及扣點。

首先、大量傳統線下商家湧入,支撐了天貓平臺的營收增長。比如優衣庫,耐克,可口可樂,茅臺等,這些品牌哪怕只把平臺當成收銀臺,也同樣需要貢獻5%左右的佣金。隨著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常規商品網上買),光這些佣金就是天文數字。

其次、阿里更賺錢與中小商家越來越艱難其實是因果關係,曾經風生水起的淘品牌,受到傳統品牌衝擊,都開始不行了,這些商家為了生存就會更依賴推廣,他們燒錢越多,平臺就賺得越多。

第三、渠道下沉,很多四五線鄉村用戶由拼多多培養了網購習慣,從而開始逐漸接受淘寶等用戶體驗更好的購物app。據統計,拼多多和淘寶用戶重疊程度越來越高。

第四、阿里整個流量向天貓傾斜。淘寶流量少了,天貓多了,於是佣金收入大大增加。

第五、雙十一業績亮眼,和人們壓縮消費有關,把平時省吃儉用的錢用到當天去買更便宜的,同時今年水分據說也不少,因為賽馬機制,某些大商家凌晨狂做數據,時候退款,我朋友圈都刷到好幾個。

所以我依然看好天貓,因為天貓的電商巨無霸地位暫時很難撼動,但是我們中小賣家如果還依賴這個平臺的站內流量,那明年就要自求多福了。

作為求生欲極強的中小賣家,怎麼可以坐以待斃?所以我們明年一定要想對策。這個對策的重頭戲,就是站外流量。

從大勢上講,明年應該是混合電商爆發的一年。私域流量,短視頻,直播肯定會進一步增長,帶來各種新的電商紅利。

可能有人會問,私域流量怎麼玩?人/貨/場,有人了,啥都好說!可想象的空間太大了!所以建議小商家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發自己擅長的東西,慢慢積累粉絲,然後轉到自己的私域流量!

靠誰不如靠自己!

你不嘗試,面對變化,可能就會被收割了還不自知。新的東西還是要做到了解的,這樣也許不會嘗試成功,但至少可以在變化中尋求發展,就算淘汰,至少輪不到你。

你看這兩年許多超級ip,如李佳琪,微婭,李子柒的同時,更多的小ip湧現,他們的帶貨能力同樣不容忽視。

我雖然不是什麼大v,可是我自己也想不到,那天賣巧克力,一條微博竟然15分鐘賣空500份!

另一股不可忽視的生力軍就是實體店,細心的賣家已經發現了,很多電商開始往實體店鋪貨,而許多實體店主,特別是老闆娘,本身就是微商,並有向小ip發展的趨勢。

這些東西我不親自實操是沒法說的,所以大家也看到了,我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把實體店地推,微商和帶貨全部實操了一遍。

未完待續…(下篇重磅實操,錯過損失幾百萬,留言區歡迎各位老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