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说到SNB(sandy bridge二代酷睿I)时代,大家会想到什么?

对许多人来说,这一年是英特尔转型牙膏厂,AMD转型农企的日子

但对红酒来说,这一年还象征着一个改变业界的定义的诞生

它就是“超极本”(ULTRABOOK)以及它背后的低压酷睿U

没错,这一套内外组合,就是英特尔近年来做的最成功的事情

超极本是由英特尔提出的

一种对符合特定要求的轻薄型笔记本的定义

「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早期超极本标准为搭载酷睿低压U,15寸及以上薄于21mm,以下薄于19mm,15寸以下轻于1.4kg,续航高于7小时)

酷睿低压U那就是奔腾M以来一路传承的ULV系列U,没什么好说得

第一章:AIR的威胁

超极本概念的诞生原因只有一个

各大笔记本厂商拿不出和MACBOOK AIR对决的win笔记本

MACBOOK AIR诞生于2008年

「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由于颠覆性的设计,当初人气甚至盖过早期iphone

一下子就让wintel阵营感受到了压力

其实AIR推出前,论黑科技当属索尼VAIO首屈一指

比如数年前的X505设计上就比AIR强不知凡几

AIR推出后,戴尔也推出两款ADAMO笔记本与之正面对决

「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但是这些笔记本都死在了AIR的前进道路上

英特尔作为WINTEL的掌柜,清楚地洞察了下面小弟们出现的问题

MACBOOK AIR虽然保持优秀设计,但是它是以消费级产品的定位存在

而wintel旗下的轻薄本,则多是以近乎奢侈品,概念机的形式去打造

宣发渠道到各方面的成本,最后落实到销售模式上都和AIR有差别

英特尔憋了数年,耕耘了一番ATOM,发现暂时烂泥扶不上墙

转头一看发现AIR还是保持独领风骚,坐不住了

推出了“超极本”概念。

第二章:原始超极本时代

推出超极本,一开始的目的有三

一、打压MACBOOK的势头

二、拉拢对传统笔记本厌烦的用户向超薄本转型

三、鞭策wintel阵营,转变设计思路

对于大陆消费者而言,首款能了解到的超极本是东芝Z830

「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戴尔、惠普、联想等厂商也都轮番上阵,推出自己的超极本

并在上面贴上了英特尔出品的“超极本”的狗皮贴(贴了英特尔就给回扣)

统一搭载酷睿SNB低压CPU

i3-2367m/i5-2467m/i7-2617m

但是由于价格非常高昂,大多万元起步

消费者普遍只能望本兴叹

英特尔见各厂商还是放不下架子,没有理解“领导”的真实意图

便来了一轮约谈,责令推进平价超极本进程

于是SNB后期就逐渐出现相对廉价的超极本了

初代超极本,由于价格昂贵,质量基本上非常过硬

因此只有性能不足相对是消费者们批评的重灾区

其中更以针对HD3000核显的批评占大头

第三章:廉价、多样化超极本时代

送走SNB,迎来IVY bridge

这一代的低压酷睿后缀全部改为U(后期还出现了超低压的Y系列CPU)

i3-3217u/i5-3317u/i7-3517u

CPU性能挤上了牙膏,但是HD4000核显性能相对前辈增加了75%

因此消费者的抱怨一时骤减

而且随着wintel阵营对超极本的大力宣传,这个概念也逐渐为人所知

平价超极本的推动也是如火如荼,一时间还颇有些矫枉过正的情况

低价超极本铺了不少,高价超极本一开始倒没厂商大力推动了

直到市场表现证明愿意千金买骨消费工业设计的人也不少

高价超极本才略显回暖

而且超极本的定义开始变得宽松,虽然酷睿U、体积、重量这三个铁则不能改

但独显超极本等新品种的出现还是丰富了超极本的家族

同年amd在超薄本插了一脚,推出一个擦边球的“ULTRATHIN”定义

「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首款ultrathin笔记本三星535u3c

搭载APU,其他和超极本差不多

结果暴死,就活了一代

而常规市场上,超极本推广对笔记本市场的影响也开始浮现

毕竟由奢入俭难,不少消费者购买或者接触了超极本之后

对传统笔记本的体积改革呼声也就越来越高

于是这一年传统笔记本也普遍缩减了各自的体积

而“削骨”动刀的过程中,CPU采用BGA封装的方式的笔记本也越来越多

这一年也成了内置光驱大规模退出笔记本的一年

而且SURFACE PRO的出现让win平板和二合一设备走进了消费者的视野

由于SURFACE PRO同样搭载酷睿低压U,厚度重量也符合要求

所以当初不少媒体在评测时都将其列入超极本的范畴

「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Surface Pro

第四章:泛超极本时代

4代酷睿,Haswell时代是不少笔记本发烧友的噩梦

3代酷睿以前,大多数笔记本cpu都是PGA封装,可以自由更换

即使是不能自由更换的BGA CPU,针脚普遍也与PGA相近

市场上一直充斥着BGA转PGA的低压U

「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价廉,如果选对了商家还物美,还省电

是不少发烧友的一大乐趣

然而四代酷睿低压U基板从原来的正方形变成了长方形

就此与PGA彻底划清了界限

HASWELL还是众多笔记本厂商的美好岁月

也是笔记本市场的一个巨大的颠覆时代

因为haswell低压U竟然集成了PCH芯片!

「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右边比较小的那块就是PCH

酷睿I系列推出之时,就将北桥大部分功能集成进了CPU

留下的部分和南桥合并统称PCH

然而4代酷睿终于将它集成进去了!

不要小看区区PCH,这枚芯片的集成,按照英特尔官方的说法

集成PCH能让笔记本的PCB板电路设计,简化40%

既节省元器件成本,又能做小PCB板面积

于是酷睿低压U开始了爆炸性的扩散

一夜之间,可以说是只要“没有太大必要上标压U”的笔记本

统统都换成了i5 4200u或者i7 4500u

市场对低压U的需求的暴增

甚至动到了不少传统笔记本系列用户的蛋糕

我商务本/影音本上原来这颗标压U呢?放在这里这么大的一颗标压U呢?

「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虽然4代酷睿得低压核显hd4400提升依旧不俗

然而CPU部分和前代的标压U对垒还是败的毫无争议

因此4代酷睿在业界整体来说是倒吸了一口牙膏

超极本的贤内助低压U开启了黄金岁月,超极本自己也迎来了幸福的烦恼

那就是超极本的定义,似乎快被玩坏了

首先随着SURFACE和ATOM的两方面爆发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搭载ATOM的平板和二合一设备出现了

问题来了,英特尔在IVY后期扩大了一下超极本的定义

将平板和二合一win设备纳入了超极本的范畴

结果就导致这些设备明明有些只是搭载atom的低能智障

还是被不少不严谨的媒体忽略了超极本必须搭载酷睿低压的事实

给这些atom设备在评测里打上了“它是超极本”的IQ认证标签

这样的评测,这样的说法多了,消费者也不少被潜移默化了

厂商们对这种自发的“贴金”高兴还来不及,肯定不会跳出来搞纠正

这便是超极本定义的第一次泛化

第二次泛化源于刚才说到的酷睿低压的流行

超极本普遍较主流本贵主要是因为设计难度高,做轻薄集成度就得上去

可4代低压U能让主板设计难度降低,也直接降低了笔记本做轻薄的成本

SNB时代提出的超极本的标准变得不再那么难以逾越了

就好比以前只有篮球明星才能上两米,现在不少人营养足够都能两米

这搞得不少厂商贴超极本的狗皮膏贴都有些“举膏不定”了

于是超极本的定义第二次被泛化了

第三件事是来自于超极本的宿敌MACBOOK

MACBOOK AIR系列到4代酷睿时,早已失去了往日荣光

在超极本诞生之初,几乎每一个推出的超极本都会拿去和AIR比一比

但随着时间推移,AIR已经失去了这种地位,甚至变成了板凳产品

苹果也懒得管它了,AIR的价位低,利润不够高,库克看不上眼

MACBOOK PRO RETINA才是下一个角儿

「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然而RETINA除了分辨率也仅仅是变轻、变薄而已

苹果暂时没想好如何在retina上做出类似垃圾桶一般的决定性改变

因此MACBOOK暂时从领跑者变成了跟跑

超极本没有了压力,自然失去了部分动力,英特尔对超极本的要求进一步放宽了

自此,超极本的概念,从令人惊艳的产品、到耳熟能详的广告

到4代酷睿末,已经逐渐变成了业界各方的一种潜意识

超极本渐渐淡出江湖,但江湖已经满是它的传说

第五章:后超极本时代

自五代酷睿起,英特尔不再宣传超极本在性能体积厚度方面有任何硬性要求

转而宣传现在最厉害的各种超极本,能做到什么样的参数

而各厂商中贴超极本狗皮贴的产品也越来越少

只剩下雷打不动的酷睿I3/5/7标,一如既往

超极本的宣传,也多从偏重传统硬指标的追求

转向偏重屏幕性能,设计等软指标

回顾超极本的发展,其实和手机业界的发展模式很像

前几年的手机,都是抓卖点,然后全业界一窝蜂的涌上去吹,吹完了换下一个点

从手机厚度,到相机像素,到屏幕分辨率,到内存大小……

到现在实在没啥特别好吹的了,于是就开始搞外形设计,搞特色化

而现在手机的主流外形,虽然还是玻璃大直板,却和数年前有了天壤之别

同样。超极本也已经不是刚出生的超极本,

笔记本们也普遍不再是以前的老样子

超极本的发展是它自身发展的结果,

但笔记本的转型超极本绝对要记首功

超极本作为英特尔提出来的,

原意是和MACBOOK AIR打对台的一种细分市场产品

它数年的发展深刻的影响了笔记本业界

也推动了自身采用的酷睿低压U

从小众变成如今占据笔记本CPU的半壁江山

从超极本体系中脱胎而出的win平板,二合一设备更是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微软开发通用系统的思考方向

因此鉴于超极本对业界产生了以上重要的影响

红酒认为超极本概念的建立与推广,便是英特尔近年来做的最成功的事情!

结语

如果喜欢这期节目,求鼓励求关注求支持

如果不喜欢请私信我提建议

「科技杂谈」英特尔近年最大的成功!超极本和低压酷睿的黄金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