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盡在屯溪老街

有人這樣說,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不勝枚舉。比如北京的大柵欄;南京的夫子廟,老門東;蘇州觀前街;成都錦裡、寬窄巷子;武漢的六渡橋、漢正街;杭州的河坊街、孩兒巷;福州三坊七巷;黃山屯西老街;麗江古城;鳳凰古城等等。這些古老的街巷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巷子文化。

屯溪老街位於安徽黃山市西南隅,坐落在新安江畔,是現存最完好的一條宋式商業長街。老街全長1.5公里,寬約七八米,路面以大塊青石板鋪砌而成,街道兩側店面鱗次櫛比,多為兩層,間以三層,以茶樓、酒店、書場、墨莊、商場居多。

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盡在屯溪老街

老街建築物全為磚木結構,以樑柱為骨架,外實砌扁磚到頂。在挑簷、挑枋下,通常裝有鵝頸軒,既起支撐、牢固作用,又起裝飾效果。樓上,臨街裝木欄與裙板,並安置有各種花窗,十分典雅。

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盡在屯溪老街

步入老街,青石白牆撲面而來,木門黛瓦流光溢彩,彷彿突然間迷失在宋明朝代的中國街市。古意盎然的茶樓酒肆,店鋪字號,書場墨莊,盡入眼底,或朱閣重簷,或金額漆匾,或旗招幌挑,令人目不暇接。

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盡在屯溪老街

俗話說“屯溪美,屯溪美,一半街市一半水”,一半街市,指的是屯溪老街,一半水,指的是新安江。元末明初,屯溪人程維宗在這裡一次建造了47間商鋪,用來招徠商賈,囤積貨物,為最早的老街雛形。

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盡在屯溪老街

追溯老街的歷史,當從明代說起。嘉靖十三年,屯溪尚屬古鎮,鎮西落成一石橋,名鎮南橋,今稱老大橋。街市逐向東邊發展,店鋪日增,商賈雲集。到清代,街面商號更多,綢布、百貨、南北貨、中藥、茶莊鱗次櫛比,逶迤數百米,聞名的有“老翼農”,創於崇禎年間,“紫去館”改建於咸豐時期,“同德仁”起業於同治歲月,還有“程德馨醬園”等難以一一枚舉,光陰輾轉到宣統末年,這裡更成了錢莊、典當、銀樓、藥材、鹽糖、瓷器、黃煙、紙張、酒樓之天下。

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盡在屯溪老街

石板路意境幽古,店鋪樓參差錯落,老字號流光溢彩,保持著她特有的活力。建築內雕樑畫棟,徽派建築磚、石、木三雕特色展現得淋灘盡致。漫步在屯溪老街,彷彿領略到了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屯溪老街因此被中外遊人譽為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

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盡在屯溪老街

那一幢幢因勢而就、鱗次櫛比的古民居,錯落有致、青瓦白牆的馬頭牆,玲瓏精緻的水口園林,總帶著讓人回味無窮的古韻,我們在徽州的街巷裡行走,是令人心醉的。

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盡在屯溪老街

老街的魅力傾倒了影視界,至今已有百餘部影視作品是在老街拍攝,業內人士稱之為“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

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盡在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的後面是黎陽老街,兩街相連接的石橋極具年代感,坑坑窪窪的石板,讓我懷疑它到底見證多少人的來來去去。黎陽老街不似屯溪老街的熱鬧,一江之隔,對比還是很明顯。

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盡在屯溪老街

遊屯溪老街,給人一種穿越時空之感。老街的繁華,沖淡了新樓的妝容,老街的光影,遮蓋了現代的霓虹。或許,老街的魅力,就在於它從古老走到今天,又將今天變成了古老。老街,從千年時光裡來,終將回到千年時光裡去,淡靜,優雅,豁達,包容。

中國著名的古巷太多,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餘韻盡在屯溪老街

每個地方都有一條這樣的街,在桂林叫西街,在黃山就叫屯溪老街。但是屯溪老街的商業化並不發達,家家戶戶一樣的東西,讓人覺得還停留在旅遊發展的早期,特色不足,亮點不多,唯一能看的可能就是殘留的古建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