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廣場“激活療法”值得借鑑

觀察

本報記者 王南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時間緊、任務重。在繼續打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疫情阻擊戰同時,如何從前期“解凍”模式切換到“快進”模式,精準有序推動復工復產,鞏固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力爭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這是擺在為政者面前的急迫課題。

疫情突如其來,給很多行業摁下“暫停鍵”,而服務業可以說是受衝擊最大、影響最為直接的。一下子沒有了需求、斷了客源,對於餐飲、文旅、酒店、商貿等企業來說無異於“停止呼吸”,而僅靠自身機能“憋氣”時間有限。考慮到北京等一線城市服務業在經濟中的體量和比重,涉及千家萬戶的居家生活,復甦進程快慢影響既深且遠。根據中央政府的統籌部署,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釋放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需求,讓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正在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萬達廣場推出的“激活療法”以及在消費者、商家和地方政府之間引起的乘數效應,值得關注。

萬達廣場“激活療法”由一系列組合拳組成,包括免緩租金、金融紓困、發放消費券等。萬達廣場內所有商戶自1月25日—2月29日租金及物業費全免,僅此一項商戶負擔減輕超過40億元。聯合微眾銀行等10多家金融機構推出商家紓困融資,規模超過百億元。4月1日—30日,全國320個萬達廣場每天都發出2萬元的消費券,這又是2個多億元。在自身現金流遭遇巨大壓力的情況下,萬達這些做法堪稱大手筆。龍頭企業擔當,其表率作用和拉動效果也是多方面的,以北京通州萬達廣場為例,場內共有203個品牌商家,目前已開業188家,開業佔比93%,剩餘商家也在準備,客流逐步回升。

面對數十年商業史未遇之變局,在“開倉濟困”同時,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是萬達廣場“突圍”的另一個看點。傳統購物中心的商戶注重提袋率和線下銷售,面對疫情快速轉變經營思維,啟動線上“安心優選,宅家易購”營銷,通過小程序和微信等平臺進行直播帶貨和物流配送,藉助抖音、社群營銷等拓展推廣渠道,“駱駝蹄子走猴步”,效果頗可盤點。

服務業與地方政府四手聯彈、緊密互動,則是萬達樣本的關鍵橋段。以通州萬達廣場為例,每年給政府繳納稅金超過4000萬元,對於佈局所在的全國三四線城市而言,萬達的就業、稅源對當地政府的“錢袋子”乃至經濟景氣舉足輕重。這段時間很多地方為政者以上率下,紛紛到萬達廣場試吃和堂食,由此來看,鼓勵消費、拉動增長的政策意圖非常明顯。

疫情還在世界範圍肆虐,像所有自然環境和公共衛生災難一樣,對善於應戰者而言,“危”也往往意味著“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認為,疫情對中國將產生“V型影響”,經濟活動明顯降低,然後快速有效反彈。隨著國家政策落地、各地逐步放開限制,人們被壓抑的消費料有強勢反彈,萬達廣場客流和商戶銷售額恢復情況,亦得到部分驗證。在危機的劫灰餘燼中,新鮮活潑的商業模式如鳳凰重生,最終也意味著消費者的福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