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老不好?多半是因为感统失调

上小学一年的诺诺小朋友曾很苦恼的说:“我总是把p与q、b与d搞混,把6看成9,把9看成6。爸爸、妈妈和老师却说我粗心,可我真的不是粗心,我仔细地看呀看呀,可最后还是搞反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孩子成绩老不好?多半是因为感统失调

平时一向聪明活泼的洋洋学别的东西挺快的,可就是在掌握单词、词汇方面比较困难,默写时常出现漏笔划、错别字等现象。他很委屈的说道:“我真的很认真很努力的学习,可就是记不住。爸爸妈妈总以为是我贪玩,没认真学习,我真的太冤枉了。”渐渐地,洋洋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学习成绩也逐渐下滑。

孩子成绩老不好?多半是因为感统失调

当家长乱给孩子贴上“粗心大意”和“不认真学习”的标签时,很容易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因为他们可能并不是粗心,他们真的有认真学习。这种情况孩子很容易产生一种逃避心理,或者是自我怀疑。从而越发不认真学习或者不想学习。

孩子有类似的情况,很可能是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不良儿童的大脑细胞不能很好地将各器官感觉信息整合起来,从而影响其对身体内外的知觉作出反应。

类似诺诺和洋洋的小朋友有很多,如果父母不重视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孩子成绩老不好?多半是因为感统失调

什么是感统失调?  

所谓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把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获得的信息输入大脑,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协调整合之后,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我们手眼所有的行动,都需经过大脑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能力叫做“感觉统合”。

感统失调,通俗地讲,就是心里想的,与身体做的,很难统一起来,即身心发展不同步。结果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话、学习跟不上。 

孩子成绩老不好?多半是因为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以下情况:

♦ 学习困难

♦ 不善交际、孤僻、不自信

♦ 口齿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弱

♦ 情绪控制差、易怒、爱哭闹

♦ 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耐心不足

♦ 胆小、黏人、分离焦虑、入园困难

♦ 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差、笨手笨脚

♦ 空间感差、方向感差、逻辑思维能力不足

♦ 粗心大意、爱破坏纪律、兴趣保持时间短

♦ 阅读跳行漏字、写字丢笔少划、左右颠倒

♦ 记忆力低下、听讲记不住、作业磨蹭拖拉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很难改变。

出现感统失调,训练越早越好

0-3岁是感统训练的起步期;

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

6-9岁是感统训练的补救期;

9-12岁是感统训练的抢救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