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唐朝大詩人們考過的試

大唐中期,狠抓文化教育,許多懷惴夢想的學子為了在科考中勝出,刻苦學習,晝夜奮戰。他們在詩詞上狠下功夫,因為唐朝科舉考試內容之一便是作詩。唐朝的詩歌成風,湧現出許多著名詩人,或與這個制度有關。

一提到大唐,就不得不提那些享有盛名的詩人們。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這些人在唐朝都是學霸級人物,才華橫溢,那他們的考試成績如何呢?

那些年,唐朝大詩人們考過的試

先說李白,這位“學神”級人物,如果參加科舉考試絕對秒殺眾人。可惜李白沒有參加,因為李白父輩是商人,大唐科舉考試大綱規定商人子女不能參加考試。所以就算李白再有才華,科舉考試的大門還是沒能為他敞開。“是金子總會發光”,李白天生自帶光環,其才能很快得到了皇帝的青睞,皇帝親封,破格錄取,何等風光。

那些年,唐朝大詩人們考過的試

再說李白的小夥伴杜甫,這位仁兄可謂仕途坎坷,在他考公務員的路上,大奸臣李林甫可以說是他的災星。杜甫滿腹經綸,才學出眾,卻在科考中落敗,不是他發揮不好,成績不夠優秀,而是李林甫擋在了年紀尚輕的杜甫面前。後來杜甫直接寫文章給皇帝,皇帝看後,大為驚歎,便把這樣一個人才放到了集賢院等待分配職位。按理說,杜甫得到皇帝賞識,應是前途無量,升官發達,可是“災難號”李林甫又出現了,而杜甫的悲劇人生也就此開始。才華橫溢的杜甫一生仕途不順,直到白髮蒼蒼才謀得一小官,令人唏噓不已。

那些年,唐朝大詩人們考過的試

相比杜甫的坎坷,元稹和白居易就幸運多了。元稹和白居易在考試的時候沒有“災難性剋星”,兩個人因考試相識並雙雙高中,成了最好的朋友。兩人仕途算順風順水,都做上了穿紫袍的三品官員,是一對勵志的小夥伴。

那些年,唐朝大詩人們考過的試

另一位詩人李商穩也是勵志型考生。李商隱的科考之路進行的比較緩慢,參加了多次公務員考試才考中進士。考中進士後,他仍然沒能一次性通過吏部考核,於是做了幕僚。第二年,李商隱再次參加吏部考試,這才通過了。政府最初安排給他的官職是校書郞,至此,李商隱算真正端上了“鐵飯碗”。李商隱的考試之路坎坷,仕途雖沒有元稹、白居易順暢,但比起杜甫要好得多。

那些年,唐朝大詩人們考過的試

大唐從中期開始,在科舉考試中對作詩這一技能要求很高,凡是想通過科舉考試的人,必先學會作詩,所以大唐“詩才”輩出,文化水平突飛猛進。看著一批又一批飽學之士先後通過科考入仕,拿著高工資,住著大房子,大唐的青年們逐漸轉變了“崇武”的思想觀念,把更多精力花在了“文化課”上。

綜上所述,想在大唐的官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努力讀書,做好考很多年的心理準備,當官很難,但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