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自己虛度時光,找回本真快樂的自己

都說要珍惜光陰,時間就是金錢,在這樣一個人人努力賺錢的時代,你還要允許自己虛度光陰,憑什麼呀?正是帶著這樣一份好奇,三年前我買了馬德寫的這本《允許自己虛度時光》,我想看看有著這麼一個別致書名的作品裡,作者馬德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這三年裡,這本書時常會被我從書架上抽出,不必從頭看到尾,只是隨手翻翻讀上幾篇。因為每一篇都會打動我,都能引起我的共鳴,所以這樣隨意的閱讀方式反而更有趣味。

讀馬德的書,我時常會感到心底透來一股涼氣。這個人的洞察力太厲害了,怎麼可以把世事和人性看得那麼透徹!那些犀利的語言,常常是一針見血,一語驚醒夢中人。

比如對於人際交往,他會說:“不要苛求在所有的人那裡,都有好的評價。討好了所有的人,就意味著要徹底得罪了自己。與其要別人看好,不如自己活到好看。”

可是現實裡面,就是有太多的人,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他們活得小心謹慎,唯唯諾諾,最終並沒有為自己贏得什麼,卻受了一肚子的委屈。

現在的人,都熱衷於人脈,熱衷於圈子,然而圈子裡有熱鬧,同樣也有不堪與動盪。因此,他提醒我們,“一個人,得活在一個圈子裡,否則會孤獨。但最好時常離圈子遠一點,好讓自己活到安靜。”這樣的認識,充滿了智者的清醒。

說到和大多數人息息相關的單位,他指出,“在一個單位裡待久了,時不時會陷入到一種情緒之中:痛苦不堪。痛,是因為一眼看不到頭;苦,是因為一眼又看到了頭;不堪,是明知痛苦,卻無處可逃。”

這話說得似乎不那麼厚道,不也正是鐵錚錚的事實嗎?多少正直善良的人,一輩子掙扎與苟且,在一個單位裡熬到退休。驀然回首,幾多無奈,幾多悲涼。

說到朋友,他則提醒我們,“真正的知己,一定是淡泊的人,最終也只因淡泊,走到一起。”

這個世界,我們見識了太多的稱兄道弟,也看到了太多的反目成仇。什麼才是真正的友誼?馬德的話很能引起深思。

說到人心的浮躁,他會說:“日子風和日麗,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內心風煙俱淨。“

生活的確是瑣碎的,人心更是容易為各種利益所糾纏。當安靜的能力成為奢侈品,人生的電閃雷鳴也就接踵而至了。

允許自己虛度時光,找回本真快樂的自己

在這本書裡,有關人生的種種都有涉及,類似這樣直指人心的句子也是俯拾皆是。可以說,這是一本很能引發人思考的書。

我們每天都行色匆匆,忙忙碌碌,可能是為了生活在奔波,也可能是慾望的驅使。我們總是試圖要去證明什麼,要在他人的認可裡完成自我價值的體現。

為此,我們不敢去浪費時間,為了諸如房子、車子、頭銜、職位一類的東西,疲於奔命,狼狽不堪。可能最終得到了一些,也可能什麼也沒有得到。在這樣的狀態下,無論得不得到,人生巨大的虛無感遲早都會襲來。

因此,打開這本書,我們人人都能發現那個忙碌背後不堪的自己。我們是那樣不快樂,那樣緊繃著。難道我們就不能去虛度一下時光嗎?就像兒時,可以玩上一下午的沙子或者數上一晚上的星星。

誠如作者所言:“我慢慢明白了為什麼我不快樂,因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果。…….當有一天,我們開始卸下心上紛紛的慾念,才能與本真快樂的另一個自己相逢,才能重新發現這珍貴的人間。”

或許,這就是這本書取這麼一個名字的理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