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裡,我們可以這樣做

宅家裡,我們可以這樣做

禪林


宅在家裡,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這個春節

圍繞在我們身邊的

不是如期而至的熱鬧團圓

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

牽動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

這幾日你是否天天在問自己

宅在家,我究竟應該乾點啥?


疫情要關注

但海量信息的湧入情緒

我們應該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

對疫情信息的過多關注

加上種種不實的消息

會讓人產生嚴重的共情傷害

會讓自己變得沮喪、消沉

壓抑、甚至焦慮


或許

可以學學古人的“獨處”智慧


宅家裡,我們可以這樣做


古人獨處的時候,他們是怎樣安排時間與日常生活的?來看看在流放中的蘇東坡,是如何度過獨處的時光的?


他曾經寫過:“凡焚香、試茶、洗硯、鼓琴、校書、候月、聽雨、澆花、高臥、勘方、經行、負暄、釣魚、對畫、漱泉、支杖、禮佛、嘗酒、晏坐、翻經、看山、臨帖、刻竹、喂鶴,右皆一人獨享之樂。”


由此看來,眾多獨處方式的背後,少不了的是好心態!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放假在家做好自我身體的調理


宅家裡,我們可以這樣做


大家都知道,這次疫情的感染者能夠痊癒的都是自身身體素質過硬的,抵抗力強的,那麼想要讓自己身強體健的各位,可以看過來了。


大家常常談論幸福,那麼究竟什麼是幸福?相信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有所不同,如果說健康是幸福這話也沒錯,雖然有了健康並不等於有了一切,但沒有了健康,剩下的一切都會貶值。


我們活得長不長,活得質量高不高,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對待健康的看法,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


可能你認為只有年紀大的人才會關注養生,其實不然,養生應該是從30歲就開始了。我們很多的生活習慣是青年時候養成的,比如說抽菸、喝酒、暴飲暴食、熬夜晚睡、三餐不規律等,所以我們應該從青年時期就養成好的生活方式與習慣,而不是等到中年老年時再考慮。


放假在家,正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與良好生活方式的好時候,莫不要不重視,如果這幾天身體狀態調整的好,這對於我們的2020年來說,身體、家庭等各個方面都能更上一層樓。


審視自己,陪伴家人


宅家裡,我們可以這樣做


老實待在家裡,不給國家添堵,正好,藉此機會自己深刻反思一下過去,審視一下自已生活軌道有沒有走偏?然後好好的和家人過一個安詳快樂的春節,再計劃一下未來,很多人在壓力和慾望面前都很吝嗇時間,這次“天公作美”硬生生的把所有人都困在家裡了,沒有了往日春節的喧囂,沒有了走家串戶的人情世故,只能死心塌地的宅在家裡。認真端詳一下自己身邊家人,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是陰曆還是陽曆?用心去陪陪他們,陪父母嘮嘮嗑,陪老公、老婆說說話,陪孩子讀讀書。


作為佛教徒的你

此刻可以這樣做


宅家裡,我們可以這樣做


1,真誠誦唸觀世音菩薩聖號,

為病患祈福!

祈願他們早日痊癒,吉祥安康!

2,真誠誦唸阿彌陀佛聖號,

為亡者燃燈祈福!

祈願他們往生極樂,花開見佛!


3,為前方的一線醫護人員,

念一聲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祈願他們平安健康!


4,這一期間,發心茹素,

不接觸、販賣、食用野生動物。


5,不歧視,不驅離,

平等對待生命,

對眾生一律施予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6,一起努力,

為武漢加油!

為湖北加油!

為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