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经典名言——左传(41~50)


必读经典名言——左传(41~50)

41、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鸇之逐鸟雀也。——文公十八年

见到对他的国君有礼的,事奉他,如同孝子奉养父母一样;见到对他的国君无礼的,诛戮他,如同鹰鹯追逐鸟雀一样。

4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宣公二年

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

43、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宣公二年

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人。刺杀百姓的主人,就是不忠;放弃国君的使命,就是不信。两件事情有了一件,不如死了好。


必读经典名言——左传(41~50)

4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宣公十二年

百姓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匮乏。

45、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宣公十五年

国君能制订命令就是道义,臣下能接受命令就是信用,信用贯彻了道义然后去做就是利益。

46、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成公二年

惟有器物和名号,不能假借给别人,这是国君掌握的。名号用来赋予威信,威信用来保持器物,器物用来体现礼制,礼制用来推行道义,道义用来产生利益,利益用来治理百姓,这是政权中的大节。如果把名位、礼器假借给别人,这就是把政权给了别人。失去政权,国家也就跟着失去,这是不能阻止的。

47、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成公九年

说话中举出先人的职官,这是不忘记根本;奏乐奏家乡的乐调,这是不忘记故旧;举出楚君做太子时候的事,这是没有私心;称二卿的名字,这是尊崇君王。不背弃根本,这是仁;不忘记故旧,这是守信;没有私心,这是忠诚;尊崇君王,这是敏达。用仁来办理事情,用信来守护,用忠来成就,用敏来执行。事情虽然大,必然会成功。


必读经典名言——左传(41~50)

48、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成公十六年

德行、刑罚、和顺、道义、礼法、信用,这是战争的手段。德行用来施予恩惠,刑罚用来纠正邪恶,和顺用来事奉神灵,道义用来建立利益,礼法用来适合时宜,信用用来护守事物。人民生活优厚,道德就端正;举动有利,事情就合于节度,时宜合适,生产就有所成就;这样就能上下和睦,相处没有矛盾,有所需求无不具备,各人都知道行动的准则。

49、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成公十七年

人能站得住,是由于有信用、明智、勇敢。有信用不能背叛国君,明智不能残害百姓,勇敢不能发动祸难。

50、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公十八年

想要得到别人的拥护,一定要先为他付出勤劳。

必读经典名言——左传(41~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