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名人傳——抗倭英雄戚繼光竟是!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孟諸,山東登州人,明朝將領。戚繼光出身軍戶,奉命戍守浙江和福建十多年,招募士兵組成戚家軍,練兵嚴格,軍法嚴厲,創立新戰術,注重武藝訓練,多次擊敗倭寇,肅清閩浙的倭亂,戰跡彪炳,從參將多番轉遷,升任福建總兵。後來戚繼光受命鎮守北方邊境防範蒙古,得到首輔張居正和兵部尚書譚綸的信任,擔任薊州總兵十四年,重修長城,建造塔樓加強防務,官拜左都督,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地位顯赫。張居正過世後,戚繼光屢次被參劾,退休回鄉,晚境淒涼。他著有《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詳細記述其行軍練兵的經驗與戰術。戚繼光受譽為抗倭功臣,一代名將,其兵書亦著稱於後世。

大明名人傳——抗倭英雄戚繼光竟是!

明將戚繼光畫像

  • 早年

戚繼光年少時自父親戚景通學習詩書禮儀和兵法戰略,1544年父親過世,戚繼光承職父職。1548年至1552年間,他奉命率領登州衛所士兵遠戍北京東北的薊門,春去秋歸,每年一次。1549年,他考中山東武舉,次年入京會試落第,因事暫留京城。當時正逢蒙古入侵,進逼北京,戚繼光參與守城,並上書明世宗,陳述與蒙古作戰與防禦對方再次入侵的方略。當時戚繼光獲計士元、劉瑤、阮鶚等多位官員舉薦,頗孚眾望。1553年戚繼光26歲時,獲任命為山東都指揮僉事,負責防範山東沿海的倭寇。他嚴格執行軍紀,嚴懲不聽令的部下,以紀律嚴明著稱。

大明名人傳——抗倭英雄戚繼光竟是!

戚繼光劇照

  • 鎮守南方

1553至1566年,是東南沿海倭寇為禍最烈的時期。當時浙江倭寇肆虐,朝廷選派有才能的將領前往浙江,增強當地軍力。1555年,戚繼光調任浙江,擔任浙江都司僉書,負責屯田事宜,次年受浙江總督胡宗憲賞識,升任參將,負責防禦錢塘江以東地區,並支援寧波、紹興、台州三府。他與台州知府譚綸一同訓練當地軍隊對抗倭寇。譚綸很賞識戚繼光,從此一直把戚繼光留在左右。戚繼光計劃訓練鄉勇以抵禦倭寇,得到胡宗憲批准後,他開始招兵,1557年,在紹興招募了三千多人進行訓練。1558年,戚繼光在舟山群島抵抗王直養子,並不成功。他發現將城市人訓練為精兵實在困難,決定只訓練農村青年。1559年,官兵進攻浙江岑港的倭寇巢穴,久而無功,戚繼光和俞大猷雖然沒有參與戰鬥,卻被降職,受令限一個月內蕩平岑港,否則帶至京城問罪。之後戚繼光受命負責訓練來自義烏的三千多名志願者,創立新的陣形“鴛鴦陣”。戚繼光有感當時官兵漫無紀律,猶如烏合之眾,旗號猶如兒戲,練兵特別注重軍紀、戰術、戰技、偵察,並培養士兵的戰鬥精神。這支軍隊後來以戚家軍聞名,有效打擊倭寇。

1560年3月,戚繼光恢復參將職位,統轄台州、嚴州和金華三地軍務,繼續訓練士兵。次年,倭寇大舉入侵台州沿海,戚繼光領兵抗擊,一個月內九戰九勝,倭寇幾乎全部殲滅,而戚家軍傷亡極少。立功後,戚繼光升任為都指揮使,名聲大震,江西官員向朝廷要求派他前往江西鎮壓叛亂。1561年11月,他率兵前往江西,不出一個月就凱旋,江西人見識到一支紀律嚴明、給養充足,領導有方、作戰有素、富有默契的軍隊。1557年倭寇首領王直被捕後,餘黨由舟山群島南遷,為禍福建和廣東。1562年6月,戚繼光率軍援救福建以抵禦倭寇,多次戰勝後返回浙江。12月,倭寇援兵大量抵達,攻陷福建各地,包括平海衛城和興化府城。倭寇之亂以來,這是第一次連府城也淪陷,遠近震動。次年初,戚繼光獲任命為副總兵,負責福建北部沿海防務;譚綸獲任命為巡撫,提督福建軍務。二人齊心協力,重挫倭寇,在5月時收復平海和興化,並摧毀倭寇在福建沿海最後的基地。

1563年,戚繼光升任為都督同知,年底被召回福建,升任總兵,統領閩浙兩省軍務。次年追擊在福建與倭寇勾結的寇賊吳平,一直追至廣東。戚家軍是長勝部隊,勝利紀錄無出其右。其他官兵幾個月都無法解決的倭寇據點,戚家軍可以在幾小時內攻克。戚繼光平倭有功,不僅取決於訓練精良,還在於守備有方,並能與其他官員齊心合力。他從受倭寇侵略的地區招募鄉勇,並在當地知縣支持下,給予鄉兵豐厚軍餉。由於訓練有素,士兵勇敢作戰,不會膽怯退縮。戚繼光和福建巡撫譚綸和監軍汪道昆密切配合,到1567年,已將福建沿海倭寇肅清。

大明名人傳——抗倭英雄戚繼光竟是!

戚繼光劇照

  • 鎮守北方

明朝開始重視北方邊防,戚繼光被召到北京,負責到京城北部訓練軍隊。離開閩浙前,他把自己出色的舊部皆委以軍事重任。1567年戚繼光到達北京後,獲任命為禁軍神機營副將,這是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職位。他自覺無用武之地,請求負責薊州、遼東、昌平和保定地區的防務。譚綸比戚繼光先入京,擔任薊遼總督,極力推薦戚繼光。1568年5月,戚繼光受命總理薊州、昌平和保定三地防務,次年又兼任薊州總兵。1570年,譚綸由薊遼總督轉任兵部尚書,戚繼光則仍留守薊州,其後輔佐了四任總督。戚繼光訓練一支作戰有方的軍隊,在張居正和譚綸轄下嚴密佈防。張居正對戚繼光十份信任,指示他要保持邊境和平,不要主動進攻,而戚繼光自己則其實想採取攻勢。1571年明朝與蒙古訂立和約。與在沿海平定倭寇相比,戚繼光守衛長城抵禦蒙古人的十五年間,可謂平靜許多。他從一名戰略指揮轉型為一位軍務管理者。他請求徵調一些他在浙江時的舊部,朝廷批准把他在浙江訓練的士兵調到薊州,最初員額為三千人,後來擴充至二萬。由於北方士兵質素極不理想,戚繼光還是主要信賴來自南方的舊部。1573年,蒙古土蠻與俺答曾侵犯邊境,戚繼光領兵截擊。蒙古人因畏於戚繼光守邊,此後不敢再進犯薊州。

戚繼光屢受封賞,1570年,他獲任命為右都督,1571年長城塔樓基本竣工,他接任世襲登州衛千戶。1574年,升任明朝最高軍職左都督,七年後加封錦衣衛百戶、少保兼太子太保。戚繼光到任前,薊州十五年間換了八任總兵,而戚繼光擔任薊州總兵則長達14年之久,除了因為他有軍事才幹外,也因為他在朝廷有兵部尚書譚綸及首輔張居正為後盾。

大明名人傳——抗倭英雄戚繼光竟是!

戚繼光像

  • 晚年

1582年張居正逝世,戚繼光因與張居正關係密切而得罪明神宗。大臣提醒明神宗,戚繼光是宮門外的猛獸,只聽命於張居正,別人無法節制。張居正逝世後不到六個月,戚繼光遭受彈劾而被罷免,回到登州,後來調為廣東總兵,官階依舊,但失去了拱衛京師的重要地位。1585年他被參劾,被明神宗免職。戚繼光罷官居家後,很少朋友仍然和他來往。他積蓄甚少,晚年一貧如洗,甚至醫藥費不繼。1588年,有監察御史上疏建議重新起用戚繼光,受明神宗駁回和責罰。3個月後,戚繼光在登州家中辭世,身後汪道昆為他撰寫墓誌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