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李鱓故居——“浮漚館”

浮漚館的感嘆

潘仁奇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著名書法家、收藏家陶白先生專程來到興化,尋訪名列“揚州八怪”、時稱“盛世畫仙”的清代畫家李鱓故居——“浮漚館”所在。

他循跡來到興化南門儒學街西首。清朝乾隆年間,這裡曾建有一組氣勢恢宏、別具一格的園林式建築群,它就是曾經擔任過康熙皇帝“南書房行走”的李鱓親自設計、指揮施工,歷經幾個春秋建造而成的浮漚山館。可當陶白先生尋訪至此,卻只見一條老街,數楹舊屋,低矮昏暗,擠縮在一起,怎麼也找不到浮漚館深宅大院的留存,怎麼也想象不出浮漚館當年的恢弘氣象。

陶白先生在此默立良久,感慨系之,提筆揮毫,題書:“李鱓故居舊址”。一個“舊”字,蘸滿黍離之嘆、惆悵之思。

陶白先生的手書,被鐫成漢白玉石碑,至今還嵌在興化市第一中學西端一間老屋的外東牆上。

這塊令人感慨萬千的字碑,把我們的思緒,引領到二百多年前。

李鱓,字宗揚,號復堂,自號懊道人,是明萬曆年間狀元宰相李春芳之六世孫。自小受家學陶冶、名師授教,於經史制藝詩詞書畫等諸方面,皆作攻讀研習,朝磨夕練,打下不俗之基礎。

“學而優則仕”,這是科舉制實施以來中國曆代文人的抱負。可才華橫溢而又單純坦誠的李復堂,卻經歷了一條曲折坎坷的仕途。

李鱓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赴江南貢院應試中舉,卻因鹽商賄賂考官引發科場風波耽誤了三年一度的會試。李鱓不甘坐等,決定出奇制勝,面君自薦。他於五十二年(1713年)赴熱河獻詩獻畫於康熙帝,康熙帝慧眼識才,將其欽取為南書房行走,並命他到院派畫家相國蔣廷錫處學工筆,當宮廷畫師。這時的李鱓,因其學養、才藝、膽識和機緣,“驊騮初試珊瑚鞭,護蹕出入古北口,橐筆侍直仁皇前”,名噪京師及江淮湖海,聞者無不望慕歎羨。如果他肯因循乃師,遵從其道,也許他能安安順順,步步晉級,官場終老。可文人的稟賦卻使他更希望通過自己的丹青筆墨來表達自己的志趣情懷,進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成為盛世的棟樑。

中國式的文人,好學深思,修身種德,每以才傲世,卻很難以文聞達。因其清高,亦因其率性,不肯隨俗俯仰,不甘墮其心志。這種可愛而又可敬的秉性,卻往往使其難以見容於世。

李鱓不愛陳規舊法,改工筆為潑墨,冀以自成一家。可他標新立異,才高遭忌,被迫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離開宮廷,浪跡江湖。“聲色荒淫二十年,丹青縱橫三千里”。可對於昨日輝煌的失落,他並沒有完全自棄,仍抱著積

興化李鱓故居——“浮漚館”


興化李鱓故居——“浮漚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