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农村孩子的记忆-我家的小院

老家房子建于1990年,承载了我和兄长所有童年的记忆。老家上房带上客厅共有5间,刚好够我们一家三代人同住,那个年代盖个红砖房是很不容易的。父母亲经常提起他们当年建房的初衷,那就是被亲人鄙视嘲笑太穷,父母亲咽不下这口气,就发誓一定要盖起5间平方。

房子年纪将近30年,比起现在的城市楼房住着更敞亮舒服一些,上房加东厢房共计十几间,家里来些亲戚朋友的也都够住。除了十几间房我最喜欢的是我们家的小院。说小院不合适因为院子面积很大,父亲把院子一分为二,俗称二合院,一边放农具杂物,一边作为我们主要生活区域,小时候家里田地很多,一到秋收季节,院子成了24小时通亮的景象。一家人晚上围在一起摘花生、剥玉米、碾压豆子等等,院子也成了我们小孩的乐园,跑跑闹闹,打打跳跳,只要不出格,大人们也不会厉声批评,任由我们性子去野。因为要抢收,所以一般晚上干到一两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所以我和兄长大部分都是玩累了直接倒头就睡,才不管是花生秧还是玉米堆上,睡着了父亲和母亲就会赶紧把我们抱回房间,他们继续劳作。。。。。

想想那个时候身体是真累,劳作很苦重,全人工作业,但回想起那时候的场景还是会不由嘴角上扬,我想这也不失为80后的一笔财富。

我家院子在我小学时候父亲种了一排葡萄树,有十几棵,从手指粗细的小枝慢慢由下而上沿着二合院的墙体爬满了葡萄藤,我们也翘首以盼的看着一串串葡萄从青到红到紫。每年葡萄收获,母亲都会摘一些送给四周邻居,让他们也尝尝鲜,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到我们家玩估计这也是加分项。

院子后来被父亲全部打成了水泥地,好处是下雨后不再泥泞不堪,坏处是种不了菜和果树了。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和兄长玩的兴致,还是喜欢在院子里蹦跳,傻乐,傻玩。

现在不经常回老家,偶尔回去一次,院子里除了枯叶就是杂草,一副荒败的景象,搞得心里也不免伤悲。不但我们家荒芜,整个村子都静悄悄的,没有往日的喧嚣和热闹,偶尔遇见一个人不是年迈的老人就是幼小的孩童,年轻人要么都去了外地打工,要么都搬到集体安置房了。

每次回家都会把院子打扫一遍,打扫得干干净净方可放心离开。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下一次归来还不知道是何时?

80后农村孩子的记忆-我家的小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