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三要素之臨床經驗分享。

中醫養生三要素之臨床經驗分享。

中醫養生三要素之臨床經驗分享。


“陰陽調和”是中醫養生的總綱,“氣機條達”也是其中一項,為什麼要把他單獨陳述呢?那是因為人體的陰陽和氣血再正常,再健康,氣機一旦失調,它可以讓“陰陽調和”和“氣血旺盛”都瞬間分崩離析。有人可能會問,有那麼嚴重嗎?大家可能聽說過:某某被氣死了;某某被嚇死了;某某笑死了;某某被嚇傻了;某某被氣下病了......很多這樣的例子,究其原因,都是因為人體的氣機瞬間失調了,換句話說就是氣機不條達。。

什麼是氣機?他是什麼東西?和失眠什麼關係呢?

氣機失調

氣機也叫三焦氣機,就是氣在人體內三焦的作用下升.降.出.入的協調運動。氣在人體內的升降出入能協調平衡運動,就叫氣機條達,也叫氣機調暢。氣的升降出入因某種原因造成不協調,平衡紊亂,就叫氣機失調。氣機失調分氣滯,氣逆,氣結,氣陷,氣脫。

A、氣滯就是由於某種原因,比如氣虛,血瘀,痰結等造成氣的運行阻滯不前或不通。氣滯在氣機失調裡比較普遍,症狀算輕的,不多說。

B、氣逆就是氣的上升太過或下降不及時。氣逆是最害人的,比如說前面提到的,某某被氣死了,某某被嚇死了,某某被嚇著了等,這都是氣機太過,瞬間失調,三焦失去調節作用造成的。

C、氣陷就是氣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過。氣陷主要出現內臟下垂。

D、氣脫就是氣不內守而外溢。這主要出現在重病或中暑。

E、氣結就是氣不能外達而結聚在一起。氣結也是比較麻煩的,比如食管癌,乳腺癌等都是由於平時容易生氣引起的。

七情致病

人有七情,怒喜思悲恐驚憂。這七情分別對應五臟肝(怒),心(喜),脾(思),肺(悲憂),腎(驚恐)。中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

A、怒傷肝,怒則氣上 。人在發怒的情況下,會使氣血上湧,引起高血壓腦溢血,吐血等。

B、喜傷心,喜則氣緩。過於高興,會是心血洶湧,引起失眠,腦溢血等。

C、思傷脾,思則氣結。思慮太過,易引起失眠,抑鬱等。

D、悲憂傷肺,悲則氣消。悲傷憂慮過度,能使呼吸困難,上氣不接下氣,水氣氾濫等。

E、驚恐傷腎,驚則氣亂,恐則氣下。驚恐過度能使二便失禁,心腦缺氧,危及生命等。

如果七情中的某兩個或更多聯合失調,就會出現更嚴重的危險。比如怒和思結合太過,就可能會得癌症,如果再和悲驚恐結合,那麼這個人的生命就不會超過三個月了。喜和思結合,就會出現狂躁症,失眠症,神經病,顛狂症等。思和驚恐結合,就會出現抑鬱症,自殺證等。七情太過,都會瞬間引起氣機升降出入失調,給人體造成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調達氣機?

在五臟氣機的升降出入上,一般來說心肺主降,肝腎主升,脾為中間,協調其它四髒升降出入,故脾為氣之樞紐;但是五臟各自都有升降之作用,比如肺臟,既主宣又主降;肝臟既主疏又主洩;心臟既主推動血液運行,又主降心火;脾主升清降濁;腎主陽氣生髮,又主藏精。

在中醫養生中,氣機調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麼怎樣才能避免氣機失調呢?達到氣機調達呢?避免氣機瞬間失調呢?

1.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

人有七情:怒,喜,思,悲,恐,驚,憂。我們必須要學會控制這七種情緒,不能使其中的每一個情緒發生劇烈變化。

2.避免和人發生不愉快和摩擦。

中醫說,“氣是殺人精”。儘量不要和人生氣,鬥氣,打鬥等,生氣是日常最常見的引起氣機瞬間失調的主要原因,也是很多疾病的病因,因此要學會和氣生財。

3.不要和熟悉的人開玩笑。

比如兩個人關係很好,有時突發奇想,我趁他不注意嚇嚇他,這是很危險的,輕的你可能嚇他一跳,重的如果在崖邊,如果在晚上,都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4.不要一個人獨自發呆。

獨處一室,這樣容易思慮過度,胡思亂想,慢慢發展就會出現抑鬱,失眠。要走出去,多和人交流,多參加外活動。

5.不要過度悲傷。

誰家都會出現傷心事,但不要過度悲傷。過度悲傷會出現神志不清,四肢僵硬,呼吸困難等肺的氣機失調。

6.避免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易引起脾胃功能紊亂,升降失調。出現上吐下瀉等。

7.中藥調理。

出現氣機失調,除需要自我調理外,要儘早用中藥調理,舒暢氣機,避免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引起生命危險。具體以後我再詳細說。

以上只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敬請指正。

更多健康問題,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進入主頁,點擊下方“找我諮詢”,或私信向我諮詢

中醫養生三要素之臨床經驗分享。


中醫養生三要素之臨床經驗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