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64年前,數百上醫人西遷重慶創業,鑄就了重醫人的戰疫基因。


64年後,血脈相連的醫療隊伍逆行戰疫,在武漢前線驚喜相逢。


這既是歷史巧合,也是血脈情緣!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中,全國138所高校的371家附屬醫院,派出了1.4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來自長江頭和長江尾、血脈相連的醫療隊,因為戰疫相逢在武漢,但因為戰場不同,直到最後時刻驚喜相聚,然後又匆匆惜別。


共同戰疫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武漢國家醫療隊(以下簡稱重醫附一院醫療隊)160名醫護人員自2月13日抵達武漢後,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2個重症病區。在圓滿完成了救治任務後,各地支援武漢市第一醫院的10支醫療隊陸續撤離返回。重醫附一院醫療隊是留下來的4支醫療隊之一。他們於3月21日轉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以下簡稱東院)繼續戰鬥。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重醫附一院醫療隊離開武漢市第一醫院時合影


根據武漢自3月15日起實行的梯次轉運工作機制,重症患者將集中至3家定點醫院進行救治,東院也正是其中之一。武漢保衛戰中,每一個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之地,都意味著將是最後的“紅區”。包括李蘭娟院士團隊和多所高校附屬醫院醫療隊在內的精銳之師匯聚到了東院,進行最後的攻堅戰。


東院要給每一個支援醫生設置工號,診療過程中工號是每位醫生最重要的ID,擁有這個號碼,才意味著有了在醫療系統中給患者寫醫囑、開處方的權力。在為各地醫療隊的醫生錄入工號時,東院醫療部的工作人員說,翻看著名單,川大華西、復旦中山、山東齊魯、中國醫大、重慶醫大……有一種“巨星雲集”的感覺湧上心頭。當這些象徵中國醫學界實力的醫院,將專家團隊成建制派往東院,一家戰疫“超級醫院”逐漸浮現。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武漢醫療隊共136醫護人員於2月7日到達武漢,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兩個重病區。復旦中山醫療隊所接管的病區位於5號樓病區,而重醫附一院援武漢醫療隊在3號樓病區。兩支具有歷史淵源的隊伍雖然在同一個醫院奮戰,但在不同的病區大樓,因此並未碰過面。


驚喜相逢


3月23日,李蘭娟院士帶領支援東院的21支醫療隊代表在東院區揮鍬播綠、同心共植“逆行天使林”。在植樹過程中,重醫附一院醫療隊領隊肖明朝副院長與復旦中山醫院醫療隊領隊朱疇文副院長相遇,親切的合影留念。但兩支醫療隊的隊員們都因在各自的病區奮戰忙碌,直到重醫附一院醫療隊返回,兩隊也沒能安排時間相見。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重醫附一院醫療隊領隊肖明朝副院長與復旦中山醫院醫療隊領隊朱疇文副院長在“逆行天使林”前合影留念


令人意外的是,重醫附一院醫療隊在武漢光谷的駐地酒店遇上了復旦華山醫院醫療隊的隊友們。原來,華山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2月9日到達武漢後,整建制接管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監護室。在武漢保衛戰中,華山醫療隊在武漢同濟光谷院區ICU用高水平醫療技術和精良的裝備一次次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重醫附一院醫療隊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病區敢打敢拼啃下一個個硬骨頭,創造了“五個第一”。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華山醫院第四批醫療隊在武漢同濟光谷院區成功完成首例ECMO救治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重醫附一院第四批醫療隊在武漢市第一醫院成功開展首例ECMO救治


在支援武漢的280支醫療隊中,三支兄弟隊伍,為同一個目的來到武漢,原本戰鬥在三個不同醫院,住在不同的酒店。非常巧合的是,因為轉戰東院,重醫附一院醫療隊與中山醫院醫療隊在同一個醫院戰鬥,與華山醫院醫療隊同住一個酒店。重醫附一院醫療隊隊長周發春作為國家醫療救治專家組重症巡查組專家曾經去華山醫院接管的武漢光谷醫院查過房,並與華山醫療隊同行做過交流。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重醫附一院醫療隊隊長周發春主任在武漢光谷醫院巡查


共敘情緣


在駐地酒店,兩支醫療隊生活在一起,大家經常沿湖邊的小道跑步,坐班車上下班互相招呼。漸漸的開始有隊員們互相隔空喊話,互相分享救治經驗,互相聊起共同的前輩師長,聊起60多年前的那段感人肺腑的西遷歷史。


1956年,上海第一醫學院(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400名教師和醫護人員(其中將近一半的人員來自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胸懷大局、愛國奉獻,義無反顧地從繁華的大上海西遷重慶,創建重慶醫學院。他們用生命和汗水、青春和熱血,開創了重醫的宏偉基業,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西遷精神。(詳見《一個關於400位上海人西遷重慶的故事……》)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錢惪、劉約翰、王其南等傳染病學專家在重慶


華山醫院傳染科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的學科,連續九年在全國排第一,在傳染病的防治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重慶醫科大學傳染病學科的奠基人,著名傳染病學專家錢惪、劉約翰、王其南等專家,就來自華山醫院傳染科。正是他們在不同的領域開拓進取,將重慶醫科大學的傳染病學科帶入了第一批國家重點學科行列,奠定了重醫在傳染病學領域的重要地位。60多年來,這種血脈聯繫始終不斷,2017年1月,重醫附一院傳染科原主任王其南教授辭世時,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曾親臨重慶參加追思會。


華山醫療隊為重醫附一院醫療隊送來了美味精緻的上海菜,重醫附一院醫療隊也為華山醫療隊送去了辣氣騰騰的重慶火鍋。聊起共同的前輩師長,一脈相承的兩支醫療隊的隊員們倍感親切!我們不知道在歷史的長河中,重醫與上醫相遇過多少次,但在武漢抗疫戰場上,這樣大隊人馬的特殊相遇,肯定是第一次。


深情送別


3月28日,重醫附一院醫療隊返回重慶的前一天,華山醫療隊特意與重醫附一院醫療隊在就駐地酒店舉行了一次聯歡活動。兩個醫療隊的隊員們一起合影留念,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互贈了禮物,加了微信,還有小夥伴創建了“華山重醫一家親”的微信交流群。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重醫附一院領隊肖明朝副院長在活動致辭中,感恩西遷的400多名上醫人,他們胸懷大局,服從組織調遣,告別十里洋場的繁華大都市,來到當時條件極為落後的重慶,無論是在學術事業上還是在生活和家庭上,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克服各種艱難困苦創建了重慶醫學院,無怨無悔地紮根重慶,並把餘生的心血都獻給了重醫,為重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業。他們不僅是重醫的創校功臣,也是西部醫學教育事業和醫療衛生事業的開拓者。直到今天,還有數位耄耋之年的西遷人,仍然在醫療衛生崗位上奉獻。希望重醫附一院與復旦華山的年輕人要傳承兩校前輩的西遷精神,加強交流與合作。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3月29日,是重醫附一院醫療隊離開的日子,送別的人群中來了好多華山醫療隊的小夥伴,朱磊醫生和叢支磊醫生幫忙搬運行李。23歲的張文翠護士是華山醫療隊中比較小的90後,一直牽著重醫附一院醫療隊裡同樣90後羅夢玲護士的手,送到車上還不肯離開,短暫的交往中,她們已經形同姐妹。離別那一刻,大家如同親人般揮手道別、相擁而泣,還有因工作沒有現場送別的華山小夥伴都發來了祝福。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依依不捨地相擁


華山醫療隊的楊慶香護士在“華山重醫一家親”的微信群裡寫道“夜班勞累的華山人,大清早在寒風中冷得瑟瑟發抖也要為重醫送別,這是華山人的有情有義……”重醫附一院胸心外科的王小文醫生在微信群裡寫道,“感謝你們,華山人的這份情義已經深深的埋藏在我們心中,相信在重醫人的真情澆灌下,我們的友誼之樹永遠常青!”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3月31日,是華山醫院援鄂第四醫療隊凱旋返滬的日子,已經回到重慶正在隔離點修養的重醫附一院醫療隊部分隊員為他們進行了一場“雲送別”。


“重醫”與“華山”,在抗疫戰場上特別的相聚相送!


雖然不能像3天前那樣相互握手、擁抱,但大家一起在“雲端”送上祝福,祝福華山醫院的朋友們一路平安,待他日再重逢,共敘情誼。


撰稿:重醫附一院援鄂醫療隊 王小文

排版:鍾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