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该不该开口跟领导说?

严红军


肯定要说,我就患有抑郁症,是中重度的。在职场中,有事你要说出来,因为谁也不知道谁的哪一句话,哪怕是一个人的眼神,会成为压死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有话直说是一种责任,职场经常加班,你告诉领导的健康状况,领导在布置工作的时候,就会考虑到你的身体,你放心,领导是不会在你身体不好的情况下,给你火上浇油的,因为人人都怕出事,你要是因为工作犯病了,他承担不起。你也要放心,领导是不会把你的病情泄露出去的,同样的道理,要是被别人知道了,你因为这件事病情病情严重了,后果他承担不起。如果你有病不说,藏着掖着,最后不旦会导致病情的恶化,还会影响工作,得不偿失。

其次,不和领导说,不仅不会得到一些照顾,还很可能会加重病情,因为抑郁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很容易疲劳,反应慢,工作迟缓,什么都不想做。得了抑郁症之后,你的工作肯定会受影响,挨批评,受鄙视,是肯定的,你不和领导说,领导不知道你的情况,你很可定会受到批评,而你受到批评,会直接导致你的病情恶化,而你的病情恶化,又会导致你受批评,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后果你承担不起。

最后,得了抑郁症并不丢人,只要坚持做如下事情,就能缓解,不要悲观。1坚持吃药。2保证睡眠。3保证健康饮食。4远离能给自己带来压力的压力源。5主动和领导同事沟通,把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告诉领导和同事,这样可以得到群众的理解,领导和同事会在平时照顾我的情绪,还会主动分担我的工作。6千万不要逼自己,要在情绪崩溃之前,就停下来休息,不要让自己太累。7和家人沟通,得到家人的理解。8多做自己擅长的事,多做让自己快乐的事。


人生若只如初见CM


如果你是“高血压”,你会不会向领导开口?那为什么“抑郁症”就不可以不应该呢?

都是“病”啊:只不过一个是身体上的病;一个是心理上的病而已。

其相同点是:都是省、市医保和新农合认可并可以报销的疾病。

我想,之所以您会提出这个问题,不是你不痛苦,也不是你质疑领导的素质和知识水平,而是您自己的“病耻感”在作怪:

认为自己得这个病丢人?

担心领导认为你能力不足?

还是担心领导会因为你得“抑郁症”而不提拔重用?

恰恰相反,我就是一个单位的领导。

我知道凡是罹患抑郁症的人都是“责任心”很强的人;

都是对工作兢兢业业,非常认真的人;

都是追求完美,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人;

一言弊之,只有好人和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会得“抑郁症”!

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从事精神心理专业才这样想,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现在绝大多数单位的领导都应该具备这种素质吧。

现在该知道怎么做了麽?




心理医生张彦平


说,必须说,工作中得了抑郁症,我国劳动法是有保护措施的!

虽然卫生部门一直没有发布过准确数据,但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近3000万抑郁症患者,虽然它和国家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0199万相比来说是少数群体,但我国劳动法领域对于抑郁症患者的保护,目前还是有所建树的。首先是2013年05月0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该法的出台目的是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者的合法权益。但其中第四条明确指出精神障碍患者的劳动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四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精神障碍患者的教育、劳动、医疗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接下来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回顾一下反抑郁症歧视第一案,该案发生的时间刚好是《劳动合同法》刚刚实施的第一年。案件发生的背景如下(尽管新闻可以检索到相关信息,但我还是隐去)

毕业于华中某高校的袁2006年与某外资公司签订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担任某外资公司上海分公司研发工程师一职。2007年6月,处在较大工作压力下的袁出现健康问题,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症。袁将病情告知了公司。就在出现病情的同一段时间,袁与公司一名负责人在工作中发生争执,并为此写下辞职书,其部门领导表示辞职无效,并劝其以病假形式去医院治疗。此后,袁一直在看病而没有上班。治疗一段日子后,袁持医院开据的“建议边工作边治疗”鉴定,要求重新上班,却被公司拒绝,袁多次交涉无果。2008年2月,某外资公司上海分公司向袁出具解除合同通知书。

事后袁提起了劳动仲裁,2008年06月1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某外资公司与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补发自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至作出裁决之日时的工资及奖金共计57332元。

这起反歧视第一案涉及到的以下几个法律规定,他们不仅适用于抑郁者患者,也适用于全体劳动者,它们分别是: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劳动法》1994年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患病和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994年劳动部颁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注意,已于2017年被人社部废止失效)1995年劳动部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企业职工患病和非因公负伤医疗期管理规定的》的通知2002年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关于本市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标准的规定》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其中关键问题在于抑郁者患者的医疗期、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下面我将分别阐述:

第一、关于抑郁症患者的医疗期

医疗期简单来理解就是按照医嘱停止工作接受治疗休息法定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保护期,该保护期的长短于劳动者的社会工作年限和本单位工作年限有关(上海地区除外,上海地区的医疗期仅与本单位工作年限有关),由于袁在上海地区工作,参照上海市对于医疗期的规定:

医疗期按劳动者在本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设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第1年,医疗期为3个月;以后工作每满1年,医疗期增加1个月,但不超过24个月。

也就是说袁当时在某外资公司至少享受4个月的医疗期,在这四个月内袁可以休假申请治疗,公司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并需要按照上海地区病假工资待遇发放病假工资。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本市企业职工疾病休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最低标准的通知》一、企业支付职工疾病休假期间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不得低于当年本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80%。二、企业支付职工疾病休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最低标准不包括应由职工个人缴交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当然也可以根据: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加强企业职工疾病休假管理保障职工疾病休假期间生活的通知》疾病休假工资标准: 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1、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2、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计发;3、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4、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5、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第二、抑郁症患者法定医疗期满后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及医疗补助费

上述案例中袁的法定医疗期未满公司即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若公司在医疗期满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参照以下方式:1、公司经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该种情况一般有经济补偿金(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该种情况一般需要按照《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35条规定,先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而后解除劳动合同。(参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请长病假的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退休退职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注意,上文所规定情形的医疗补助费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中有规定,但该文已经于2017年被人社被废止,所以该情形的医疗补助费不再支付。3、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由于劳动者进入医疗期后,劳动合同法定续延至医疗期满,在医疗期满后,用人单位可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同时,根据《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以及劳办发[1997]18号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是指合同期满的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医疗期满或者医疗终结被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5-10级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第三、关于抑郁症患者的特别医疗期问题

抑郁者患者是否当然适用24个月特殊医疗期,应当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或司法鉴定的结论判断劳动者是否适用1995年劳动部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企业职工患病和非因公负伤医疗期管理规定的》的通知中所规定的精神病患者所享有的24个月医疗期。现在你应该明白我国劳动法领域对于抑郁者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上所做的努力了吧?但是回过头来说,袁案例最终的结局本身是袁两次自杀未果,惨淡离开某外资公司。我们都应该思考究竟对抑郁者如何的保护才是最佳的保护?


黄总驾到


我觉得视个人情况在考虑要不要说。

抑郁症一般有分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

在现在这个社会高压的社会,大部分人群都会有轻度抑郁症现象:情绪消沉,经常闷闷不乐或自卑心理产生的抑郁。这现都是属于普遍现象,大家可以不用紧张,平时多注意休息,多去户外走走,调节调节心情就好了。

中度

轻度抑郁如果没办法心理调节好那么就很容易发展成中度抑郁症。经常会无名的心烦意乱,自我评价过低,悲观失望,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自我封闭不喜与人交流,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沉浸在自己走不出去的困境里。这些是中度抑郁症的行为表现。

这种中度的抑郁症也是可以治愈的,如果自己无法调节开导自己的话,可以找心理医生,或者找信任的好友,让他们帮助你走出眼前的困境。

重度

重度抑郁症的表现会非常明显。在情感上会非常低落,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会有明显的厌食症、自闭症、狂躁症,经常性产生自杀、自伤的念头和行为。重度抑郁症发作的时候还会出现胸闷、出汗、失眠、嗜睡、体重明显减轻等症状。

名人明星中,像张国荣、玛丽莲梦露、作家三毛、作家海明威,还有近几年林肯公园主唱、乔任梁、韩国艺人雪莉,具荷拉就有几个因为重度抑郁症走不出困境,而选择了离开了这个世界。


抑郁症该不该开口跟领导说?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考虑,如果是轻度的,可以暂时先不和领导说明。先自我调节情绪,多和好友聊聊天,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多去运动,让一些开心的事情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消除。

如果是已经中度或重度抑郁症了,那我建议还是和领导说明下情况。当然说的方式方法要注意点。毕竟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如果知道自己的员工有抑郁症而且还有点严重。
  • 好的领导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对你肯定会优先考虑适当的减轻你的工作量。待你好转后在同等对待。

  • 如果是遇到比较无情的领导,可能会担心你因为抑郁症影响工作。或者如果之后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因此出了什么问题,怕担责,有可能会借故辞退你。

所以如果在选择和领导说的时候,可以说明下自身的情况,还有说明自己的想法和治疗安排,希望领导能够支持理解。

有的人会得抑郁症,可能是因为生活经常不如意,或者感情不顺利,或者受了什么刺激落下的病根。虽然抑郁症不会有身体上的病痛,但是心理上的病痛是其它病痛无法比拟的。身体上的病痛我们可以吃药控制治愈,虽然心理上的也一样可以吃药,他们也想痊愈,但是比较难控制,抑郁症的人会在精神上会一直在折磨自己,而且有时候自己的思想会不受自己控制,把自己困在一个泥潭里走不出来。

抑郁症其实也是可以痊愈的。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还有要去相信身边的亲人朋友,相信美好的事物。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多去做一些能够帮助别人的事。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好起来的。


以上是栋哥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注栋哥说职场,如有职场问题需要咨询栋哥,可关注、私信栋哥,栋哥会一一为你解答。


栋哥说职场


不要说,说了就会辞退你。


用户7974034812829


抑郁症坚决不要和领导说。


你以为领导是你爸妈,说你抑郁,他会安慰你,照顾你吗?

你太天真了!


公司是什么地方?是讲求利益的地方,讲求交换的地方。

你现在抑郁了,生病了,是个需要照顾的病人。没有利用的价值了。

别人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你,当然包括你的领导。

你的领导只会比他人做得更过分,因为你触犯了他的利益,使他少了帮手,没有了利用价值,他只会更嫌弃你,想办法赶你走。


我曾经工作过的公司,有一个同事得了抑郁症,其它同事都是像躲瘟疫一样躲她,并且在背后连嘲带讽地谈论她。最好只好辞职不干了。


所以,请记住,职场是讲求利益的地方,不要奢望有温情,有情义!


爱自己是最好的修行


我建议最好不要说,除非领导和你的关系非常好,达到知己的程度。

在职场上,领导考虑的是公司的利益,如果他知道你有病,第一反应就是把你辞退,根本没有二话可讲。

你要做的就是自己克服自己的问题,如果不能,就要寻求朋友和医生的帮助,如果你想靠给领导讲这事,以达到减轻工作压力,那是不现实的,除非你想辞职,你就可以跟领导大胆地说。

加油,职场中不容易的人们!

在职场中,大部分人才华都很平凡, 但所有人都想升职加薪,甚至成为老板,获得所有人的尊重。对如何达成这样一个付出少收获多的奇迹,作者认为用常规手段,根本不可能解决这类问题,在职场中,奇迹只能用非常规手段,对症下药才能完成别人认为不可能造就的成绩。请关注:勤奋努力的小蚂蚁,在我的主页作品中寻找答案。


勤奋努力的小蚂蚁


个人意见觉得不要说,说出来对当事人没有啥好处。

1.先问一下为什么要说?

2.把这件事说出来的目的是什么?

3.你想达成什么样的一个结果?

是想让别人同情你,照顾你,还是想让大家远离你。生病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拿出来说一说,就变成了大家的事情了。


职场老女人的前半生


[捂脸]你先解释一下为啥要和领导说?是因为病情耽误工作了?还是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去做?重点不是和谁说,是要明白自己现在病情到达啥情况,自己评判如果感觉严重,抓紧去医院,如果一边需要这份收入维持生活,一边自己还很煎熬,慢慢你会把自己搞坏的,我感觉没有任何必要,必须做出取舍,之前在头条回答过类似问题,后来有个网友私信我问题类似,抑郁症必须高度重视,而且靠自己调节是解决不了的,如果听之任之结果很麻烦,不夸张的说,抑郁症和癌症的区别是,他是可治愈的,希望你能分辨孰轻孰重!愿早日康复,


山脊


如果你觉得你自己身体还扛得住,工作也不是很重,那么就先别说,多干点体力活,那种能让你每天出汗的活、能多吃饭的活,周围人都不拿你当病人看,或许过些日子你也就好了。如果病情严重、而且工作精神压力大,那就告诉领导,转换个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