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遊戲兒時樂

簡單遊戲兒時樂


對於現在的孩子們來說,且不說從小就有父母給買的各種各樣的玩具,以及精美電視動畫片的陪伴,又可以進入自己喜歡的各種趣味班去書畫彈跳快樂的節拍,還能隨著父母去游泳池、滑雪場、體育場、娛樂城去健身和玩耍,甚至可以陶醉於手機上的遊戲,可謂花樣繁多,豐富多彩。而小時候的我們,那可是沒有這麼好的優越條件盡窮時樂。已是人到中年的朋友們,你們可還記得自己童年的玩樂時光?


​童年記憶 | 簡單遊戲兒時樂

我的家鄉把小孩叫碎娃,記得小時候,作為邊遠山村的孩子,碎娃幾乎沒什麼可享有的玩具,要是哪個小夥伴擁有一把塑料槍或小小的汽車飛機模型,那無疑是家裡有個身為工人的從城裡帶回來的奢侈玩意,很是讓同伴們羨慕。所以,碎娃們多是以承襲流傳的項目或自創的方式自娛自樂,而且樂在其中。


​童年記憶 | 簡單遊戲兒時樂

那時村小學的體育器材只有一個磚砌石板鋪的乒乓球案子,和一對木製的籃板。奇怪的是卻沒有乒乓球拍子,要打乒乓球就得自己買上乒乓球,用木板自制一個簡易的球拍去打。就連上體育課時,學校僅有的一隻籃球和一隻足球,老師都捨不得讓學生玩的,也只是每個班的學生一月玩上一兩次而已,多半都是一些田徑運動,或者組織學生玩個丟手帕、老鷹抓小雞、拔河的遊戲。

​童年記憶 | 簡單遊戲兒時樂

器材與項目的單一,常常讓體育課顯得索然無趣,老師不得不採取一種自由活動的方式。這時候,女娃就自組踢那種用公雞毛插於銅錢眼裡所製作的毽子,或踢起用花布包著蓖麻的花包,上下翻飛,也是精彩異常,令人眼花繚亂。也有的女同學玩跳繩,或一人獨自掄繩單跳,或兩人掄繩多人同時起跳,掄繩的人轉著圈的可勁掄,考驗著起跳人的彈跳力與反應的速度。男娃則會滾起那種從廢鐵桶上取下來的,或是粗鐵絲彎制接合的鐵環,競相你追我趕,看誰滾的遠,看誰轉圈轉的好。沒帶鐵環的則或追逐嬉戲打鬧,或一人彎腰作木馬,其他人飛身跨過,或三五成群玩鬥雞,玩的人用手把一腿提至腰部,一腿如金雞獨立,然後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端著膝頭相互頂撞,直鬥得前仰後翻,哼哈摔地,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童年記憶 | 簡單遊戲兒時樂

下午放了學,要麼牽上家裡的羊兒去山溝裡放牧,要麼就拎上竹籠拿上鐮刀去給家裡養的豬羊去割草。而放牧或割草的間歇總是要玩一會的,一同結伴的無論男孩女孩都會玩捉迷藏的遊戲。山溝裡草木茂盛,曲裡拐彎藏身的地方挺多,所以找人還得費點功夫。有時藏身的人也會在對方久尋不到時猛喊一嗓子,故意挑逗,然後藉助地利而快速轉移,讓尋找的人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使得捉迷藏的遊戲平添了更多的樂趣。

​童年記憶 | 簡單遊戲兒時樂

此外,女孩還會翻絞絞、跳皮筋和踢房子。翻絞絞就是一人用雙手手指將一根連接的繩子撐起,另一人將對方手指上的繩子,以新花樣翻到自己的雙手上,如此來往,似絞線錯綜,就看誰翻出的花樣多。跳皮筋則是兩個人用腿將一條連接的長皮筋撐直拉展,另一人則唱著《瀏陽河》的歌曲,隨著歌曲的節律迴轉著跳進跳出,皮筋也會逐漸由低升高增加難度,看誰既不會觸碰皮筋又能跳得高。而說到踢房子,有的地方叫做跳格子,就是用樹枝或粉筆在地上畫一個由兩個“田”字相連的長方形格子,格子一頭的頂端中央畫上一個向外凸起稱為房子的小框,然後從另一邊把一小瓦片或小石子,單腳踢著一格一格踢過,最後踢進另一端的房子裡,踢時超格或出格,都算失敗,這考驗著一個人平衡、定力與耐心結合水平的高低。

​童年記憶 | 簡單遊戲兒時樂

調皮的男孩則會地去追花栗鼠,去鳥窩裡掏鳥蛋,去捅馬蜂窩,去漫山遍野摘野果。若是老實一點的話,就會用下雨後的積水或就近的泉水和上泥巴,要麼捏一些人呀動物、屋子等的造型,像不像是另一回事,關鍵是自得其樂;要麼找一光整的地面摔泥窩窩,就是把泥巴捏成一個缽狀的泥窩置於掌心,然後向下摔出扣於地上,泥窩在氣流衝擊力下爆破而響,誰摔的泥窩爆破且爆眼越大,就算勝人一籌。摔泥窩的好壞,就看泥巴的軟硬是否合適,泥窩捏的是否薄厚均勻周正,摔時是否利落,角度是否垂直,這也是有點講究的。沒玩泥巴的方便,那就砸四角,有的地方叫摔寶。四角就是用廢舊書本的紙張,兩張分別折成長條狀,然後十字摺疊成四方形的樣子,當然也有單張摺疊成三角的樣子,但都稱為四角或寶。砸四角時,一方的四角在地,另一方用自己手中的四角砸去,將對方的四角翻面就算贏到手。由於摺疊四角的紙張大小薄厚不同,四角的大小薄厚自然也有差異,以及地上的寶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同,要想贏取還是要講究角度及發力大小和方向的,技巧與智慧不可或缺。

​童年記憶 | 簡單遊戲兒時樂

有時,男孩也會就地取材玩一些更簡便的遊戲,那就是年齡大一點玩的狼吃娃和幼小時的喂面。狼吃娃就是用一根樹枝隨便在地上畫一個四縱八橫的棋盤,對戰雙方各據一邊,一方用三個小石子作為狼,一方用十二節小木棍比做娃,四娃將狼圍住不能行動,則狼死,狼盡則輸,若狼將娃蠶食,剩餘人數已不能有效抵抗,則娃輸。這個遊戲可謂從側面反應了那時野狼出沒曾屢屢傷人的情景,並帶給人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記。所謂喂面,是我家鄉對磨面的獨特叫法,因為過去人們磨面用的是上下兩盤的石磨,磨面時糧食是由上層石磨的食眼喂進,喂進因磨而得麵粉,所以家鄉人形象地把磨面稱作喂面。而小孩喂面,無非就是在高的地畔上面挖一錐形小壕,再從地畔側面半空鑽一孔直通小壕,將塵土溜進壕裡,從小孔流出,大粒流向遠方,此為麩皮,細塵則流在了地畔牆根,此為麵粉。這種再簡單不過的娛樂方式,可謂訴說著那個食物貧乏的年代,孩童們對飽腹每餐的渴望。

​童年記憶 | 簡單遊戲兒時樂

若是春秋時分,也會讓父母給自己在屋樑上,或門前後院的樹上用繩子綁上一個鞦韆,在夥伴可勁的助推下,縱情飄蕩,與來往穿梭的燕兒同舞,與倏忽摩挲的煦風聯歡,愜意異常。當然,也會在父母的幫助下,一起做只簡易的風箏,在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到村外的曠野上高高飛起,放飛翱翔藍天的夢想,放飛如同鳥兒暢遊遠方的願望。若是炎炎夏日,要麼結伴去村外深溝裡蓄洪的水裡去游泳,要麼用馬尾(yi)打一個活結綁在長長的竹竿上去套知了(也就是蟬),也會滿山溝裡去逮螞蚱。而冬天則會溜冰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也是不亦樂乎。

​童年記憶 | 簡單遊戲兒時樂

不過,平時閒來,女孩還會熱衷於手剪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精美窗花,等待節日來臨時盛裝自家的窗子。男孩則傾心於製作一副彈弓去打麻雀,或摺疊紙飛機飛翔海闊天空的夢想,或藉助大人的幫忙,用合適的木料刻出一把木製手槍,以裝扮男子漢的豪氣。若是有條件,更醉心於用粗鐵絲製作槍托,截取五六節自行車的廢鏈條作槍膛,做一把填裝火藥,扣動扳機便啪啪作響的簡易手槍玩耍,那可是持槍在手,很以為兵的榮傲。而最受孩子們熱捧的還是小人書,也就是連環畫。要是誰買了一本新的小人書,大家都津津有味地爭相傳看,諸如《三毛流浪記》、《平原游擊隊》、《劉胡蘭》、《雷鋒的故事》、《哪吒鬧海》...…等等一大批生動有趣的故事圖冊,可謂是那時的孩子們極為珍貴的精神大餐,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人的思想成長與人格塑形。而小人書故事描畫間天然的留白方式,對於孩子們思考想象能力的調動,無疑遠勝今天直觀如流的影視呈現。

​童年記憶 | 簡單遊戲兒時樂

除了小人書,還有難得一看的電影。看電影可謂那時一年難得的奢侈享受,一個公社只有一個放映隊,排村輪月放映,一個村子一年放映兩三次就不錯了。所以,只要聽說鄰村放映電影,一定會結伴前去觀看,哪怕是十多里路外也是不肯錯過,欣然前往。倘若是在場院裡放映而無法進入,為看電影,不惜爬樹登牆,就要看《林海雪原》裡楊子榮智勇雙全的英雄風采,就要看《上甘嶺》裡以王成為代表的志願軍戰士,可歌可泣的戰鬥事蹟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就要看《江姐》裡共產黨人江竹筠為革命而堅貞不屈的獻身精神,《草原英雄小姐妹》、《渡江偵察記》、《奇襲白虎團》、《從奴隸到將軍》......等一部部經典影片將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深植於幼小的心靈,豎起了一生成長修為的座標。而《咱們的牛百歲》、《喜盈門》、《不該發生的故事》......等一系列題材新穎、生動有趣的電影,帶給人撲面而來生活新氣象的感染,啟示稚嫩的孩子們對於真善美的追求,對於更加美好生活的嚮往。

​童年記憶 | 簡單遊戲兒時樂

如今童年遠去,回首兒時的簡單娛樂,雖說與今日的孩子們所擁有的途徑方式不可同日而語,但相比現在的孩子對於電子遊戲互聯網的過度沉溺,以及少於戶外運動、起居完全依賴家人打理等許多不好的行為習慣,帶給孩子的視力和身心健康的損害,那時孩子們的娛樂方式無疑值得今天的人們多一些反思。小時候大自然的親密陪伴,不僅給予孩子們清新的時光和強健的體魄,更是激發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其結伴參與自尋其樂的方式,悄然間提升著孩子們動手動腦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培育著孩子們的自理能力與獨立品格,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乃至以後的人生觀都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醜學迅,富平橋山腳下莊裡鎮醜家村人,鍾情於文字抒發浸透骨子裡的鄉土情懷,和那故鄉所給予的坦誠淳樸而厚重的質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