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常被後人誤會的八大名人,個個大有作為

中國歷史上的名人眾多,有被後世歌頌、流芳百世的,也有被後人唾罵、遺臭萬年的。那些捨身為國、戰死沙場的英雄被後世歌頌理所當然,那些自私自利為了自己犧牲別人利益的小人們也是情理之中。但歷史上有些人明明很有作為,卻往往被後人唾罵,比如下面這8位,被後人抹黑的最嚴重。

中國歷史上常被後人誤會的八大名人,個個大有作為

第一位是商紂王。

商紂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抹黑的帝王,抹黑了三千多年。其實真實的商紂王並非如此。

據正史記載,商紂王此人見多識廣、力大無窮,不用武器,僅憑雙手就可以殺死猛獸,還能把九頭牛拉倒著走。商紂王繼位後,定都於沬,後改沬邑為朝歌。他在位時期,討伐東夷,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貢獻很大。

第二位是秦始皇嬴政。

後人對秦始皇的評價,多為貶責或者貶損。除明代思想家李贄讚譽秦始皇嬴政是“千古一帝”外,褒義之詞猶如鳳毛麟角。後人一直貶損秦始皇是推行苛政的殘暴之君主。

其實,秦始皇嬴政作為中國歷史上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他在39歲時就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強大的國家,並奠定中國本土疆域。

秦並天下後,秦始皇嬴政又忙著構建秦帝國。尤其是統一文字。統一文字不但普及了文化,也延續了文明。

秦始皇嬴政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中國歷史上常被後人誤會的八大名人,個個大有作為

第三位是曹操。

曹操被抹黑是眾所周知的,把曹操抹黑最嚴重的就是《三國演義》。

我們知道曹操歷來被人稱之為“奸雄”,是一個奸詐之人,而且還說了一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事實上,曹操根本沒說過這句話。

其次,奸雄也來歷不明。當時魏晉時候流行品人,於是曹操找到當時名流許劭給自己作評。最後許劭評價曹操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結果後來變成了“奸雄”了。

其實,曹操是一位非常能幹人,他能文能武。曹操的戎馬一生,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同時,曹操的文學成就非常之高。而且曹操唯才是舉,打破了魏晉時代的士族門閥壟斷仕途的現狀,為寒門人士上升提供渠道。這樣的人真不應該稱“奸”。

第四位是周瑜。

周瑜跟曹操一樣,也是被《三國演義》抹黑的。在三國演義裡,周瑜心胸狹窄,總想算計諸葛亮,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叫“三氣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但真實歷史並非如此,正史上記載周瑜“性度恢廓”意思是性情開朗,氣度寬宏。“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劉備說周瑜“器量頗大”,蔣幹說他“雅量高致”。

中國歷史上常被後人誤會的八大名人,個個大有作為

第五位是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的評價是很糟糕的。其實,隋煬帝楊廣一生在位15年,做了很多大事。

隋煬帝在位期間開科舉,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尤其是科舉制和大運河,至今都在影響,影響一千多年。

而且隋煬帝還大力提拔寒門子弟、打擊豪門世家,且大力開拓西域,使四方諸國誠服。乃一代有作為的國君所為。

第六位是潘仁美。

在任何一部有關“楊家將”的文藝作品中,潘仁美都會出現,並且永遠都是反面人物,以小人、奸臣的形象出現,與楊家作對,公報私仇,致使楊業自殺殉國。

可是作為潘仁美的原型,宋朝名將潘美應該是一個屢建戰功、有勇有謀的忠臣良將。至於潘美致使楊業死亡這一說法,也被史學家否定。《宋史》記載,楊業的死主要不在潘仁美,主要在於監軍。事後潘仁美也收到了降職處分。文藝作品中所說的潘仁美公報私仇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第七位是龐太師。

龐太師我們很熟,看過《包青天》的都知道,他就是裡面著名的大奸臣。其實龐太師並非奸臣,他是韓琦、范仲淹的好友,司馬光、狄青等人的恩師。

據《宋史》,龐籍是一位剛正不阿、廉政愛民、文可安邦、武能定國的忠臣、好官。

中國歷史上常被後人誤會的八大名人,個個大有作為

第八位是崇禎皇帝。

後世很多人都說崇禎皇帝都把他列為“昏君”、“暴君”一類,其實歷史上的朱由檢,自登基開始一直兢兢業業,直到李自成攻入北京。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皇帝,他繼位時,明朝完全是個爛攤子。東北危機,陝西亂民四處作祟、朝內官員腐敗、東林黨肆意妄為,再加上持續不斷的天災跟瘟疫。只能說他生不逢時,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