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慈禧太后敢於對“萬國宣戰”?其實那只是因為一場“誤會”

古人云,成由勤儉敗由奢。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自古以來,人們大都讚美生活勤儉的人,而生活奢侈的人,往往都是大家抨擊的對象。

堯用茅草蓋了房屋就覺得很不錯了,但是卻讓各國都能安居。禹也只住簡陋的宮室,可是能讓百姓快樂的從事各人的本分。夏桀造璇室、象廊。殷紂築傾宮、鹿臺,結果都遭到了亡國。秦始皇因造阿房宮,傳了兩代也滅亡了。如此不衡量百姓的力量,只顧自己享受榮華富貴,沒有不招致亡國的。

為什麼慈禧太后敢於對“萬國宣戰”?其實那只是因為一場“誤會”

大清王朝自鴉片戰爭以來,國力日趨衰退,帝國主義列強的鐵蹄踏遍了清王朝的大部分國土,到大清朝滅亡之時,清王朝就同各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500多個不平等條約,導致清王朝步入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百姓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然而慈禧太后依然過著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竟然挪用海軍軍費供自己享樂。致使北洋水師自1888年成立以來,直到1894年滅亡,沒有增加一分錢經費。然而同期的日本天皇卻不斷的減少皇宮的內帑,用以增加海軍經費,逐步壯大日本海軍的實力,所以甲午戰爭的結局就必然是北洋水師以失敗而告終。

慈禧太后之所以敢於對十一國“宣戰”,那都是因為一場“誤會”。

話說在八國聯軍聯手侵華的前一段時間,慈禧太后和他們是進行過談判的。當時為了向八國聯軍示好,慈禧太后還下令解散義和團,因為義和團的口號與目標便是“扶清滅洋”,他們對洋人恨之入骨,同樣的,洋人也是極其痛恨義和團的人,雙方都將對方視為自己的敵人。

為什麼慈禧太后敢於對“萬國宣戰”?其實那只是因為一場“誤會”


有一點令慈禧太后不滿的是,那就是八國聯軍是極其支持光緒皇帝的相關政策的,因為這樣更有利於洋人賺錢。慈禧一看光緒皇帝並不和她站一塊,所以一直想要找個機會廢掉他,這樣才會對她更有利。但是西方列強為了自身利益一直在阻止慈禧太后這麼做,所以說慈禧和西方列強關係並不怎麼好。

公元1900年5月20日,軍機處大大臣榮祿得到密報:外國各個使館聯合要求慈禧太后歸政!這個消息無異於晴天霹靂!榮祿爭爭忙忙入宮稟報慈禧太后!習慣掌控主宰天下皇權的慈禧太后,深深的迷戀了權力帶來的快樂,哪會甘心交出?!

其實,這個消息是假的!可是,慈禧太后覺得有人挑戰她的權威,就要收拾一下!就召大臣商議!有的主戰,也有的主和!內閣大學士聯元就進言:如果同時向多國宣戰,只怕不妥!可是,慈禧太后不管不顧就以光緒的名義向十一個列強國發出宣戰書!


為什麼慈禧太后敢於對“萬國宣戰”?其實那只是因為一場“誤會”

這則假信息,慈禧太后卻信以為真,成為她“宣戰”的導火索。一方面,她想著這些年被洋人所欺負,割地賠款什麼的,感覺很委屈;一方面,她覺得洋人現在竟然還要求她這麼做,實在是欺人太甚。腦子一熱,便決定對西方列強“宣戰”,同時尋求義和團的幫助,決定與洋人決一死戰。

不過所謂《對萬國宣戰詔書》並沒有指名道姓要打誰,而更像是對當時清朝人的一種動員,鼓勵他們要團結起來。慈禧太后的宣戰,並不像正式的宣戰,而是內部的動員。

所謂的《宣戰詔書》,是由清廷在1900年6月21日發佈的《諭內閣以外邦無禮橫行當召集義民誓張撻伐》,內文有這樣的字句"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為什麼慈禧太后敢於對“萬國宣戰”?其實那只是因為一場“誤會”

但此文的核心內容仍是號召所有大清人,都站出來為保衛國家而戰。這份詔書,重點它是向內閣頒佈的,內容只傳達到至內閣及部分地方督撫一級。所以,清廷其實是在做"內部動員",而非"對外宣戰"。

至於列強,他們更是從未收到過這份所謂的《宣戰詔書》。

這份"內部動員詔書",僅能證明以慈禧為首的清廷高層,確實一度有與列強開戰的想法,所以先在內閣向重臣們動員一下。但很快就受到以李鴻章為首的地方督撫的抵制。所以,在8天之後,6月29日,清廷再下諭旨《軍機處寄出使俄國使臣楊儒等電旨》給清廷駐各國使臣,向他們強調此次戰事,決非朝廷所願。

為什麼慈禧太后敢於對“萬國宣戰”?其實那只是因為一場“誤會”

總結

慈禧太后就算再怎麼生氣,也不可能對正兒八經地與列強宣戰,因為就實力而言,當時的清政府估計連一個國家都打不過,別說10多個國家一起聯手了。

究其原因,慈禧太后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並非是為了整個國家考慮。在她當政期間,她並沒有將國家放在首位,而是將自己放在第一的位置,並且做出了許多錯誤的決策,使清政府處於被洋人欺負的狀態,所以後人對其評價一直不好。

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歷史知識,可以私信小編,小編會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資訊可關注:通史知興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