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午夜接到好友電話,還沒說話,她已經哽咽出聲,“什麼都別問,我沒事,就是想哭一會兒……”

哭泣中,她斷斷續續的發著牢騷。

“努力有個屁用……都是假的……我到底都幹了些什麼呀……”

我似懂非懂,但最終也沒問出什麼來。

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這不是我第一次接到友人深夜崩潰到哭的電話。我自己也曾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在午夜夢迴時,痛哭流涕。

成年人誰都有不能傾訴卻必須要發洩的壓抑與痛苦。

誰也說不清,為什麼明明日子越來越好了,我們卻總是不開心。

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1

上個月,公司“三板斧”培訓,結束時已經凌晨三點多。

第二天一早老李就行色匆匆的走了。原來,在我們三板斧培訓的時候,老李在老家的父親突發腦梗去世了。

老李其實不老,才三十二歲。母親很早去世,父親一手帶大了他和妹妹。

他從小懂事,知道父親辛苦,憋著一股勁,努力學習,拼命工作。

他一年有兩百多天出差在外,和父親一個月通一次電話。

閒聊時他也會感嘆陪家人的時間太少,但又會自我解釋一般,加上一句,“年輕就是要奮鬥啊!”

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父親去世,妹妹拿話懟他,“你就知道賺錢,就算成了百萬富翁有什麼用,你再也沒有爸爸了!”

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因為妹妹這一句話,哭的像個孩子。

我們年輕時,總想到處闖蕩,在大城市裡做體面的工作,升職加薪賺大錢。

真的賺大錢了,也就開心那麼幾天,剩下的都是壓力。

年輕時,總以為時間很多,機會很少。

談戀愛?哪有時間!陪父母?父母年輕力壯,哪裡用陪。

如今才知道,時間比機會珍貴。

想要陪陪父母親人,才發現,什麼都晚了。

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努力奮鬥,但不開心,這幾乎成了現代人的常態。

這不是因為窮和苦,而是因為既想要奮鬥一個好未來,又想要誰都不辜負。

到頭來,未來還沒走到,不想辜負的人,卻都辜負了。

2

芬芬是我的同學,我們有一個共同的作家夢。

不同的是,我一直在嘗試寫,她一直在等一個可以專心寫作的機會。

“等我賺到了足夠的錢,就辭職專心寫小說。”

這話芬芬唸叨了至少有十年了,但還是沒賺到足夠讓她有勇氣辭職的錢。

她總是說,這輩子除了寫作不想做別的事,可是她一直都在用最多的時間做著她口中的“別的事”。

在她的邏輯裡,工作就有工資,有工資就能養活自己,養活了自己才能去寫作,寫作沒有工資,所以要去工作。

就這樣,芬芬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她拼盡全力把不喜歡的工作做好,以此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但是卻始終沒有勇氣在喜歡的寫作上孤注一擲。

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我們身邊有很多像芬芬這樣的人,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徘徊,過著近乎分裂的生活。

手上做著不喜歡,但能賺到錢的工作,心裡卻渴望著放下一切去追求理想。

某雜誌曾對全球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一次關於“一生中最後悔的事”的問卷調查,其中73%的人後悔年輕時選錯了職業。

很多選擇,並不是老了之後才知道錯了。而是年輕的時候沒有勇氣為正確的選擇付出代價。年輕時,花了大力氣去做不喜歡,但風險小的事,到老了才知道根本不值得。

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想拿的拿不起,該放的放不下。這是我們現代人選擇時常犯的錯誤。

長此以往,不僅當下不會快樂,還會在未來平添許多遺憾。

3

參加寫作營認識了小凡,她是有想法的姑娘。畢業之後一直在世界各地旅遊,雖然不穩定,但也有一定的收入。

今年年初,小凡媽媽一哭二鬧三上吊,讓她好好回老家找個工作結婚生子。“馬上30了,再遊蕩下去,我都沒臉見人了。”

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小凡停止了旅遊,家裡給安排進了一家廣告公司,過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又在親戚的張羅下相親,和一個據說還不錯的男孩子在交往。

我們閒聊時,她說,有一次聽見她媽媽給外婆打電話說,“小凡懂事多了,工作也認真,和同事關係處的好。以前不愛搭理人,現在可會辦事兒了。”

親人們在為她的改變而欣慰,但我知道小凡過得多不開心。

她找不到有共同話題的人。

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她喜歡看書、看美劇、看話劇,可是同事們私下裡說她太能“裝”了。她喜歡旅遊,她們說她是有錢人才過的日子。

同事們整天說不完的老公孩子,她不感興趣。卻不得不裝作一副認真的樣子,否則會被視為清高。

工作上沒有人為業績負責,出了事推來推去。在老闆面前都搶著幹活,遇到問題,就甩鍋。

小凡說,老家的一切就像一個怪異的牢籠,她既想適應,又怕適應。

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我們身邊很多個“小凡”,心裡痛苦著不能做自己,卻始終積攢不出“特立獨行”的勇氣。

於是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

然後重複著這種矛盾,一直煩惱痛苦。

因為,無論是努力活成別人,還是堅持做自己,都不輕鬆。

其實生活很簡單,與其煩惱糾結,不如忠於選擇。

不貪心,才能多些快樂。

4

黃霑曾在《隨遇而安》中唱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怕拼命怕平凡;有得有失,有欠有還,老天不許人太貪。”

時隔二十幾年,再次聽這首歌,忽然就明白了歌詞中蘊含的道理。

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年輕時我們總有幾分理想主義,總覺得命運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不悲壯的犧牲點什麼,不足以談人生。

於是,為了工作,犧牲健康,犧牲陪家人的時間。

為了房子車子票子,放下理想和追求。

為了得到更多的認同,我們努力迎合,改變了自己。

所以,我們越努力越不快樂。

我們總是覺得生活裡,有各種“缺”,缺錢、缺愛、缺時間…

我們習慣把“不缺”當作幸福,做任何事都有一個“為什麼”。

但是你看,那個打敗北大碩士的外賣小哥雷海為,因為喜歡詩詞,默默學了十幾年。他做這件事,不為什麼,但一場詩詞大會,他一鳴驚人。

你再看百歲匠人褚宏生,因為喜歡,做了82年旗袍。他做這件事,不為什麼,如今已是旗袍大師。

寫給曾深夜痛哭的你:既然那麼艱難,何不放下

生活有時候需要我們做減法,俗世繁雜,學會放下。

就像梭羅所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