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撒钱”你捡到了吗?专家:除了消费券还有“组合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疫情防控需要,居民主动减少外出购物,纷纷取消聚餐聚会,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餐饮业受到明显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商品零售下降17.6%。

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了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放消费券就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各地都有哪些“撒钱”方式?效果咋样?专家咋说?一起来看看↓↓

中国式“撒钱”你捡到了吗?专家:除了消费券还有“组合拳”!


一、各地都是咋“撒钱”的?

在发放消费券方面,各地有各地的高招↓↓

最先行动的是山东,3月2日济南推出了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主要针对景区、旅行社、影剧院、演艺场所、书店等文旅类型的消费。

3月13日,宁波市宣布发放1亿元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券。同时,还将推出健身消费券,市民凭券可免费使用场馆场地设施健身。

3月13日,南京推出了力度空前的3.18亿元消费券。其中,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4类电子消费券共计5000万元。

截止3月底,全国已有30多个市或区发放消费券,杭州、郑州等多个新一线城市表现积极。广东省主要城市除了发放小额消费券,还打出了促消费的组合拳。除了文体餐饮,促进汽车消费也成为部分地方的一张主打牌。

二、花式“撒钱”效果咋样?

在南京↓↓

中国式“撒钱”你捡到了吗?专家:除了消费券还有“组合拳”!


工作大半年的孙女士近日和朋友分享了一件“喜事”:在“我的南京”APP上,她抽到了一张满150减100的餐饮消费券。“本来不打算出去吃,有了券的话就忍不住出去看看。孙女士口中的“消费券”,是最近南京市民热议的话题之一。为推动服务业全面复苏,南京市政府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电子消费券,共计摇出67万笔消费券,在5天内带动消费近千万元

在杭州↓↓

家在杭州的网友吴飘飘早晨8点就被妈妈叫了起来,打开支付宝抢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她妈妈抢到了5张(每张10元),而她没抢到。在微博上,不少人分享了自己的消费心得,当天有人为了将5张消费券用出去,花费了2850元。据杭州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下午4点,已兑付政府补贴2893万元,

已带动杭州市场消费4.53亿元,拉动效应达到15倍

“消费券本身是通过补贴方式来刺激消费、释放消费需求。从以往经验来看,消费补贴政策一般在短期内都会带动消费增长出现新高。特别是在消费券重点支持的领域,短期内会出现消费快速增长的局面。因此,对于短期消费的拉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为了应对疫情这种非正常因素对消费增长的干扰,的确需要出台一些短期的刺激政策来促进消费增长,推动消费回补,从而使因疫情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尽快释放,加快消费实现恢复性增长。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消费券相当于发钱,是直接用在老百姓身上,给老百姓补贴,这种刺激的效果最有效。”

三、钱“撒完”就完了?

公平问题要当心!

中国式“撒钱”你捡到了吗?专家:除了消费券还有“组合拳”!


消费券解决了效率问题,但另一方面,对那些没抢到的人,是否没有解决公平问题?在上海工作的李胜认为,政府补贴的消费券通过某个支付平台抢,有失公允,对其他电商或者其他线下不支持该平台的商户不公平,另外对那些不怎么用或者不能熟练运用该平台的群体来说也很不公平。如此推论,

消费券用摇号的方式也难言公平,摇到多少全看运气,另外有家庭收入已经很高了却获得了消费券,而有些家庭很贫困,却没有摇到消费券,这也是公平问题。

再有,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都是在本辖区实体店使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吴斌珍认为,地方政府自然会为刺激地方消费进而拉动地方经济而努力,对跨省消费不友好是可预见的,而且地方政府财力相差很大,有些地方没有财力刺激消费,经济启动慢,有些地方财力充足,经济启动快,这会加剧地方之间的不平等

困难企业还是要直接输血!

目前疫情背景之下,最大的风险是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急剧上升,导致家庭破产比例攀升,那么这场疫情就会转变成一场持久灾难。吴斌珍认为,短时间内,在国外疫情快速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的防控措施不太可能松懈,消费环境也不太可能正常化,因此用消费券启动消费面临很多困难

。她建议,尽快给困难企业直接输血续命,在防控解除之前,直接输血比消费券更及时有用。

中国式“撒钱”你捡到了吗?专家:除了消费券还有“组合拳”!


因地制宜很重要!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对于财政收入比较困难的地方,则不太适合使用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毕竟消费券资金来自财政收入,必须考虑到地方财政承受能力。消费券更适合选择在经济较为发达、财政收入较为充裕的地方发放。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财政收入比较困难的地方,则不太适合使用发放消费券的方式。专家认为,对于向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主要是为了避免低收入人群因疫情使其日常消费受到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层面要加强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管理,真正把好事办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指出,为促进国内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我国将突出抓好两件事。一是指导地方落实好既定扩消费政策措施,二是支持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哈增友强调,地方出台政策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真正把好事办好。

还要打好“组合拳”!

中国式“撒钱”你捡到了吗?专家:除了消费券还有“组合拳”!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建明建议,在消费券之外要充分打好“组合拳”,借助新技术有效提升消费回升成效

。例如,利用利率、贷款等经济手段推动市场消费持续升级,保障有效的市场供给是值得尝试的举措。相关部门还可以借助AI、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驱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消费市场变革,以产业升级推动消费升级。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本质上也是变相发放消费券。当前,我国家电更新升级的市场空间广阔,“家电下乡”类政策也仍有空间。消费升级趋势下居民追求品质生活,小家电需求十分旺盛。疫情期间,尽管家电消费总体大幅下滑,但主要头部电商的线上销售数据则显示,以厨房电器和生活电器为代表的小家电却逆势大幅增长,如面包机、电烤箱、破壁机、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凸显了现代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可以考虑效仿此前“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变相消费券政策设计,区分不同需求、不同地区、不同品类,有针对性地实施家电消费补贴等刺激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