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

那些書法家們~第348篇

【原創】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

蔣士銓祖父姓錢,叫錢承榮,錢承榮九歲時,因為甲申之變,為避兵亂與家人失散,隨人輾轉,從祖籍浙江長興流落到了江西鉛山縣永平鎮,為邑長蔣某收為子嗣,從此宗蔣氏。

【原創】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


蔣士銓的父親蔣堅是位秀才,困於舉子業,長期靠遊幕為生。這些遊幕為生的人,非官非吏,無品無位,只是受聘於幕主官員的佐治人,須得學有專長或是謀略過人,否則,難於立足。蔣士銓的父親蔣堅性好任俠,有古烈士遺風,專攻刑名之學,著有《求生錄》四卷,《晉昌紀獄》二卷,《鐵案》、《劍旁詩》、《書法指南輯說》各一卷。因為善斷,屢雪疑案,為官吏所倚重,在當時很有影響。所以,蔣堅在做幕僚的文人中算是混的好的,靠本事吃飯,到那都不用刻意奉承,他得以長期佐幕于山西澤州,不用到處流動。

蔣士銓的父母都知書識禮,他的母親鍾令嘉工詩善文,著有《柴車倦遊集》。蔣士銓四歲時,他的母親便斷竹篾為點畫,在桌子上擺集成文字,寄識字於娛樂,既識了字也做了遊戲。因為家境貧寒,蔣士銓靠母親的家教,讀完了《四書》、《禮記》、《周易》、《毛詩》等經,並能夠熟背如誦。蔣士銓生病時,母親也不肯放鬆教育。為了不讓孩子累著,就把唐詩用大字寫下來張貼於四壁,母親抱著蔣士銓行走其間,教他低聲吟唱以為戲。母親如此教子,豈能不得法?雖然課督甚嚴,酷暑嚴寒,未嘗少倦。但是,最大程度的將慈母愛子呈現了出來。

【原創】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


蔣士銓十歲時,父親擔心他因為家教,會影響到他的視野、胸懷,會淪為一個很平常的孩子。等到他能寫文章時,會作書生腐酸姿態。於是,蔣堅決心,攜子游歷天下。將蔣士銓縛於馬背,歷遊燕、趙、秦、魏、齊、梁、吳、楚間。然後安排他就館讀書,寄館於澤州鳳台秋木山莊之王氏樓中。鳳台王泰來,乃全國首富。家有現銀一千七百萬兩,比國庫存銀還多。知縣一年的俸銀是四十五兩,即便是正一品的官員一年也不過一百五十兩至一百八十兩俸銀。到了雍正中期,實行了養廉銀的制度,正一品的督撫最多可以領到二萬兩銀子,領得最多的知縣可以領到二千兩左右。王家樓接百棟,書連十楹,家藏圖書非常豐富,蔣士銓在這裡大開眼界,如魚得水,盡閱藏書。這一住就是五年,十五歲時,才就外傅受業於王允升先生。

【原創】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


蔣士銓十五歲學詩,初學李商隱。李商隱濃厚的浪漫主義情感,打動了少年蔣士銓。蔣士銓因迷於詩,竟在十九歲這年的秋天積情成病,病苛日沉,咳嗽不能止,日夜不能成臥。夜深人靜時,他獨坐繩床,見皎月孤冷,穿窗清寒,忽生戚然之思,覺得詩也無用,尤其是淫靡綺麗之書更是害人。於是,從屜中檢出所藏淫靡綺麗之書數十冊,盡焚於庭院中。尤覺不甘,又索出自己所作豔詩四百多首,全付之一炬。向天悔過起誓:斷除妄念。第二天,重新買回《朱子語類》的儒家書作,埋頭苦讀。三個月後,他的病居然痊癒了。

次年九月,蔣堅舉家南下,為蔣士銓聘南昌張氏女,完婚後,蔣士銓隨父歸鉛山老家。正逢金德瑛督學江西,在鉛山讀到了蔣士銓的試卷,對蔣士銓作了評語:“喧啾百鳥群,見此孤鳳凰,將來未可量也。”拔補他為弟子員。蔣士銓從學於金師,當起了金德瑛半弟子半秘書的角色。金德瑛所到之處,也必有蔣士銓的身影。一年中,他隨金師遊歷了撫州、建昌、吉安、贛州、南安、瑞州等地,廣結江西名士,學識也遂大長,詩名漸著於江西。

【原創】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


蔣士銓二十二歲中舉,仍困於屋場。二十六歲的正月初一,家中存米僅止五斗,如何維持生計?成了蔣家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正在茫然中,年初二日,有客來訪,原來是南昌知縣顧錫鬯欲尋蔣士銓,不知信投何處,故請鄱陽縣知縣黃荻村幫忙,黃荻村遣人持信到蔣家,請蔣士銓擔任《南昌縣誌》的總纂。轉機出現了,他立即應邀到了南昌。歷時二年,《南昌縣誌》成書。蔣士銓用他修書所得,在南昌東街水口巷買了一所住宅,名之為“藏園”。當年,他即移家於此。是年,蔣士銓二十八歲。

蔣士銓從二十二歲中舉,二十三歲開始北上求仕,先後三次進京赴考,都是名落孫山,直到乾隆二十二年,他三十三歲時,才得中進士。入庶常館為庶吉士,三年散館,欽取第一,授翰林院編修。他只做了四年翰林院編修,就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毅然辭官南歸了。他辭官的原因是他的同鄉裘曰修,時為工部侍郎,推薦他去“為內伶填詞”。目的是讓蔣士銓有機會被皇帝發現入才,從而改變自己。恰逢蔣士銓因為秉性剛直,磊落嶔崎,當面斥責了達官一事,令蔣士銓長期不能升遷,使他覺得官場汙濁,兩事撞一起,他憤而求去。

【原創】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


蔣士銓辭歸後,轉投袁枚,住在了金陵。蔣士銓與袁枚神交二十年,竟無緣見面,直到蔣士銓致仕,歸寓金陵,他們才見面訂交。

蔣士銓在南京待了不久,浙江巡撫熊廉村聘請他主紹興蕺山書院講習。六年後,又應揚州運使鄭大進之聘,主持揚州安定書院。

乾隆四十二年,乾隆下江南,賜詩給彭元瑞,稱彭與蔣士銓為“江右兩名士”,並多次問及蔣士銓近況。消息傳到蔣士銓時,蔣士銓感激涕零,於是,起官充國史館纂修官,記名以御史補用。是年,蔣士銓五十七歲。中國舊知識分子長期受儒家思想浸淫,士為知己者用,得乾隆一聲誇讚,就如同打了一針雞血。蔣士銓身體已是不佳,只用兩年時間,就修好了十四卷的《開國方略》。五十九歲,得風痺之疾,半體偏廢,以病辭歸。乾隆五十年(1785年)二月二十四日,病逝於南昌藏園,終年六十一歲。

【原創】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


蔣士銓與趙翼、袁枚合稱“乾隆三大家”。著有《忠雅堂集》43卷,包括文集12卷、詩集27卷及補遺2卷,詞集2卷、還附有南北曲。蔣士銓是位重要的戲曲作家,他寫成雜劇、傳奇戲曲16種,被稱為“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梁啟超稱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

蔣士銓文名太盛,書名被其掩。蔣士銓書法用筆精妙,古樸秀逸,筆筆不苟,不入俗套,頗有書卷氣。書學鍾繇、黃庭堅、米芾諸家,散淡雋逸,無霸悍氣。晚年中風,用左手寫字,橫斜入古。得李北海遺風,更顯渾厚有致,人書俱老。

【原創】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


蔣士銓(1725年12月1日—1785年4月3日),字心餘、苕生,蕖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晚號定甫。江西鉛山人,祖籍浙江長興。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原創】他是“中國詞曲界之最豪者”。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的殿軍!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