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縷玉衣、蟬型玉琀中說說漢代玉器的發展

說到秦漢玉器,那還要從一個漢代大幕說起,什麼墓呢?那就是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和他妻子竇綰的墓。出土了多少文物呢?1萬多件呀!而這1萬多件文物裡就包括玉器史上著名的“金縷玉衣”。“金縷玉衣”又稱為“玉匣”,就是把玉石打磨成薄片,在玉片上打孔,然後用金線把玉片鏈接起來,形成一個人的形狀,把人包裹起來。

從金縷玉衣、蟬型玉琀中說說漢代玉器的發展

劉勝金縷玉衣

玉衣是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的,有金縷玉衣、銀縷玉衣、絲縷玉衣,死者是什麼身份,才能穿什麼樣玉衣。最近著名的海昏侯墓裡面就沒有發現玉衣,為什麼呢?就因為劉賀最後的身份是“候”,不是“王”(他點兒也夠背的,從一個昌邑王,再到漢代在位最短的皇帝,再到候,最終也沒能穿上金縷玉衣)。

滿城漢墓發現於1968年,當時還是文革時期,部隊跟那裡炸山。結果是炸出來一個洞,裡面黑漆漆的,這時候一個戰士就進去了(這戰士膽子夠大,一般人誰敢進去)。進去了就發現裡面是金光閃閃,這下可了不得了,以為挖到金子了。其實那不是金子,那就是著名的“長信宮燈”。滿城漢墓的發現國家可是高度重視,於是乎經過周總理的親自批示,有著名的學者郭沫若牽頭,對這個墓葬進行了發掘。“郭老”畢竟是“郭老”,當發現了劉勝的墓葬後,他認為像這種漢代王侯級別的墓葬一定是夫妻合葬墓。於是就命人繼續挖,果不其然,在劉勝墓的北邊60米處,發現了劉勝妻子竇綰的墓葬,而且形制和規格都大於劉勝的墓葬。在這兩座墓葬中就發現了劉勝和他妻子竇綰的兩套完整的 “金縷玉衣”。

從金縷玉衣、蟬型玉琀中說說漢代玉器的發展

竇綰金縷玉衣

劉勝的玉衣有多少片呢?2498片,竇綰的玉衣用了2160片。劉勝的玉衣用了1100克黃金,竇綰的用了700克黃金,且不說玉石耗費了多少,光黃金就用了這麼多,太奢侈了。為什麼金縷玉衣如此珍貴呢?因為只有漢代才有,漢墓又是“十室九空”,能發掘到如此完整的金縷玉衣更加難得。為什麼漢以後就沒有金縷玉衣了呢?那是因為魏文帝曹丕下令禁用玉衣了,曹丕也是繼承了他爹曹操的優良傳統,就是勤儉節約,他還說以金縷玉衣斂葬是一種很愚蠢的行為,金縷玉衣耗人耗物,關鍵是金縷玉衣並不能防止屍身腐爛,那還要它何用。(其實是他爹盜的墓太多了,發現金縷玉衣完全沒用,而且豪華的墓葬會吸引人光顧,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萬一自己用了,然後被後人盜掘,那死後也是不得安生,平時少做虧心事呀!)

這裡面要說的是漢代重要的“葬玉製度”,在漢代玉器中葬玉佔了很大的比例,這裡面要說的葬玉是專門為保存屍體而製作的陪葬玉器,不是一切埋在墓裡玉器。漢代規定,隨著墓主人的身份的提高,玉的數量也是要增加的。葬玉里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玉唅”了,玉唅是放在墓主人嘴裡的,什麼樣子呢?大家都見過知了吧,就是把玉唅做成知了,也就是蟬的模樣。

從金縷玉衣、蟬型玉琀中說說漢代玉器的發展

為什麼要做成蟬的模樣呢?這裡要說說蟬的特性,它在地底下是個蟲,鑽出土壤後爬在樹上,經過一次蛻殼後,變成了另外一個帶翅膀、更漂亮的模樣,然後喝一點露水就能“引吭高歌”。這裡面關鍵是經過了蛻殼的蛻變,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古人就認為蟬這種東西可以蛻變重生、脫胎換骨,神奇的很。而給死者嘴裡放一個蟬型的玉唅,就是希望死者也像蟬一樣蛻變重生。

這嘴裡的解決了,那身體的其他部位呢?古人對這點是很講究的。人死了不能空著手走呀,所以不光嘴裡有玉唅,手裡還有“玉握”。這玉握又是什麼樣子呢?家這個字,上邊是一個寶蓋頭,下邊就是一個“豬”,為什麼下邊是豬而不是其他什麼動物呢?就是因為豬能生呀,一窩就是7、8個,而且不挑食好養活,象徵人丁興旺。所以豬在古代是一個家庭裡的重要財產,而玉握通常情況下就做成了豬的樣子。

從金縷玉衣、蟬型玉琀中說說漢代玉器的發展

人死以後嘴裡有蟬型的玉唅,象徵重生;手裡豬型的玉握,象徵財富,所以玉豬和玉蟬就變成了葬玉中最最重要的器物。這裡面多說一點,從玉蟬和玉豬上邊,我們看到了漢代玉器的一個典型的工藝特徵,那就是“漢八刀”。這八刀可不是隻在玉身上刻八刀,而是說玉器的紋飾呈現出漢字“八”的狀態和走向。這種簡約工藝特徵,在後世的玉器中並不多見,可以說是漢代玉器的最典型的特徵。

而漢代葬玉製度從玉琀玉握髮展到了“九孔塞”,其實漢代使用葬玉,就是為了能使死者屍身不朽,而這九孔塞對應的就是人身上的九個帶孔洞的部位。把這些帶孔洞的部位用玉器塞住,防止屍身不朽和靈魂出竅。哪九個孔呢?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子兩個、嘴一個、女性生殖器和肛門各一個,所謂“九孔塞”

從金縷玉衣、蟬型玉琀中說說漢代玉器的發展

漢代除了葬玉之外還有很多觀賞器和實用器,因為漢代對馬熱衷(主要是對匈奴的戰爭中,騎兵是制勝法寶,所以對馬的喜愛和器重尤為重要),所以以各種材質製作出的馬的形象就很多,這裡當然也有玉做的馬嘍,這些漢代工藝做的馬,流傳到今天的那都是國寶級文物。

比如著名的銅奔馬也叫“馬踏飛燕”(郭老給起的名字),在甘肅武威擂臺漢墓出土,堪稱國寶級,同時也是中國旅遊的標誌。

從金縷玉衣、蟬型玉琀中說說漢代玉器的發展

我們注意,漢代的馬嘴都是張著的,露出牙齒,怒目圓睜,雙耳豎起,尾巴上揚,身材健碩,呈一種奔跑的動態形象。與之相對應的是一匹玉馬,在咸陽漢昭帝陵墓遺址出土,同樣,也是睜著眼睛、張嘴、露齒,尾巴飄逸上翹。

從金縷玉衣、蟬型玉琀中說說漢代玉器的發展

從西漢的玉馬到東漢的銅奔馬他們雖然材質不同,但是整體的形態是相同的,都表現了一種動態的美。西漢與東漢中間雖然有斷檔(中間夾了個新朝),但是玉器文化並沒有斷檔,東漢依然保留了西漢的玉器風格。

還有一個,咱們前邊提到過的玉璧,谷紋壁在漢代依然流行,但是卻發生了部分的變化。什麼變化呢?就是在玉璧外側多出了一部分,而且多出的這部分雕工更加繁複精美。這種在外側多不一部分的玉璧有個專業的名字——“出郭璧”。

從金縷玉衣、蟬型玉琀中說說漢代玉器的發展

為什麼要多出這麼一塊呢?學者們並沒有統一的答案。在我看來無非就兩點:一是漢代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並且打通了西域,這樣玉料的來源比前朝肯定要多,玉石多了,就敢這麼做嘍。你想想,在玉石少的情況下,做一個玉璧就可以了,剩下的部分還能做其他裝飾品。二是物質生活的豐富,使人們的審美有了極大的提高,光做一個玉璧顯得的單調,怎麼才能讓玉璧更加漂亮,擁有更多的附加值呢?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工匠偶然做成了這個樣子,而且在多出部分還能更加發揮工匠的雕工。結果一位工匠的偶然之作,卻被上流社會所承認,逐漸流行開來。這裡多說一下,這個跟明清的傢俱很類似,明代傢俱幹練、簡潔、大氣,表現了木材的原始之美。到了清代由於珍貴木材的增多,使得工匠們敢於在傢俱上表現自己的雕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所以清代傢俱的紋樣更加繁複,種類更多。

因為我們的偉大先賢孔子對玉石推崇,他那句“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意思就是隻要你是個君子(哪怕是偽君子),都要佩戴玉石,以顯示你道德的高潔。這種佩玉文化可以說是當時最時髦的一種裝飾了,它不但影響了整個漢代,對後世也形成了極大的影響,乃至影響到了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