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禹生,民国时期引领北京武术风气的大佬!

提起许禹生,人们就想起北平体育研究社。民国时期,许禹生任教育部专科系主事,为雪“东亚病夫”之耻,他建议在学校设置国术课,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并成立体育学校,首次将武术列入学科考试科目。

1912年11月,许禹生邀集北平武术界著名人士吴鉴泉、赵鑫洲、耿诚信、郭志云、葛罄吾、纪子修、恒寿山等创办北平体育研究社。许禹生邀请教育总长蔡元培以及名人严范荪为名誉社长(后增加张一麟、袁希涛、傅增湘等多位名人为名誉社长;聘宋书铭等名士为名誉干事);由当时北京市市长袁良担任社长;并请历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傅增湘、袁希涛、张一麟等社会名流题词,大大提升体育研究社的社会影响。

北京体育研究社“以提倡尚武精神,养成健全国民,并专事研究中国旧有武术,使成系统”为宗旨,普及武术运动、研究武术理论和拳史、培养武术人材,达到强民报国。北京各校逐渐开始向北平体育研究社聘请教员,教授武术,一时形成北平各校延聘武术教师的一种风气。武术正式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武术的体育化之路由此开始了。

许禹生善于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来创办体育研究社。体育研究社不单是一些武术家的聚集场所,还是推动武术传承发展的研究所。

1916年,许禹生随之成立了北平体育讲习所,除自任课外,还延聘吴鉴泉、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孙禄堂、刘恩绶、张忠元、佟连吉、姜登撰、纪子修、刘彩臣等任教。讲习所以培养大、中、小学校武术师资为目标,其术科以国技为主,包括徒手和器械。徒手包括太极、形意、八卦、少林等各类拳术,以及长拳短打、擒拿格斗诸术;器械包括刀、枪、剑、棍、钩、锏、戟等。

许禹生自幼习练查拳、潭腿等拳术。1898年,聘请河北沧州的著名”大枪刘”刘德宽先生至家中传艺学习六合门拳械及方天画戟,后又拜师杨健候学习杨式太极拳。

许禹生努力促进土洋体育的结合,他吸取“洋体育”的特点,也曾仿效马良的24式军体操,创编了“太极拳术单练法”“少林十二式”。他选取武术中的一些单式动作,配以口令,像洋体操一般进行教学。

1928年,许禹生获悉当时政府的“第174号令”批准备案设立“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消息后,着手准备在北平也设立国术馆。他赶赴南京专程拜访“央馆” 董事会成员、顾问李松如、于振声、张洪之,馆长张之江、副馆长李景林。以及编审处长吴志青、教务处长肖忠国、训育处长张瑞堂等人。在征得同意后,仿照“央馆”的机构设立若干处室,并发聘书礼邀李松如、童仁富、刘崇峻为“北平特别市国术馆”顾问,邀罗玉、马承智两教授(“央馆”一级教习)为高级教员。

回到北平后,许禹生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在“北平体育研究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北平特别市国术馆”,仍邀请市长为馆长,自己担任副馆长。

  “北平特别市国术馆” 一成立,就着手编写教材。由许禹生亲自挂帅,馆内教授尚云祥、许笑羽、刘彩臣等人担任责编,另邀请南京中央国术馆一级教习(正教授)童仁富、罗玉等6人为特邀教授。据罗玉的回忆和相关资料统计,从1928年12月至1936年12月,“北平特别市国术馆”共开设民众国术训练班、国术教员讲习班达746期之多,编辑印制教材有150余种,接受培训的人员约38000人。“九·一八”事变后,国术馆特意开设了数期速成“砍刀术培训班”,重点传授简单实用的临阵劈砍刀法。

1929年11月(—说为1928年底),许禹生在北平特别市要员和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支持下,创办了专门宣传推广传统武术的杂志——《体育月刊》,刊址设在西单西斜街5号, 许禹生亲自担任月刊主编。

许禹生,民国时期引领北京武术风气的大佬!


许禹生,民国时期引领北京武术风气的大佬!


许禹生,民国时期引领北京武术风气的大佬!


许禹生的《太极拳势图解》是出版最早的太极拳专著,1921 年出版后,又在分别1925、1929、1931、 1934年再版。除此外,他还著有《少林十二式》、《罗汉行功法》、《神禹剑》、《陈式五路太极拳》、《中国武术史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