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戒掉得情绪,其实只是在隐忍,如何处理情绪来的时候?

接近夜里12点的时候,看到一位朋友刚发的朋友圈:“父母的情绪,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一定要戒掉情绪。”配上了一张写着“不生气”三字的图片。

忍不住跟她私讯了几句,向来自诩情绪控制良好的她,因为陪写功课而大发雷霆,居然差点就撕了孩子的作业本。


父母戒掉得情绪,其实只是在隐忍,如何处理情绪来的时候?


某心理学家说过:“养孩子是一场修行,修的是父母的情绪智慧。父母的好情绪,是孩子生命中莫大的福气。”可是“好情绪”绝不是靠隐忍而来的。

戒掉的情绪,其实只是在忍

很多家长都知道,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在父母好情绪下成长的孩子,情商和性格会比其它孩子高很多。

若是父母情绪不稳定,充满负能量,孩子也会在恐惧中长大,极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因此,许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会尽量克制自己,不生气、不吼孩子。可是,即便忍着性子、陪着笑脸,孩子依然是调皮捣蛋。


父母戒掉得情绪,其实只是在隐忍,如何处理情绪来的时候?


孙燕姿怀二胎时,突然遭遇过一次大儿子患重感冒。她每天拖着怀孕的身体,尽心尽力的照顾大儿子,还要为孩子的身体担忧。

当过父母的人都知,孩子生病时,脾气也会差一点。而多数父母想到孩子都病了,也会隐忍自己的担心和焦虑,尽量哄着孩子,不引发正面冲突。

那时,儿子不想吃饭,要吃巧克力。孙燕姿想着,吃巧克力会影响药效,便拒绝了儿子的要求。为此,母子两发生了争论。

而身体和心灵都十分疲惫的孙燕姿没有控制好脾气,跟儿子大吵起来。

孩子或许看到妈妈失控的情绪,便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在纸上写道:“我恨妈妈。”看到这句话,孙燕姿几天以来,情绪里的委屈隐忍,彻底崩溃。

自己明明是为了孩子好,这么多天事事顺着他,居然不但不领情,还带着恨意。愤怒和委屈交织在一起,她终于忍不住了!

同样在纸上回道:“是嘛?如果你死掉我也不会在意的。”要知道,这种情绪不好时,极端的言语,往往伤人又伤已。发泄完后,她比之前更难受,自责自己是个糟糕的妈妈。

其实,许多父母也像她一样,一边时刻警醒自己:要控制情绪,不要生气,不能吼孩子,要用积极正面的姿态,站在孩子面前。一边又时常被孩子的淘气、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繁琐而折磨得早已疲惫不堪,心力交瘁。

父母戒掉得情绪,其实只是在隐忍,如何处理情绪来的时候?

“戒掉”的情绪,其实都是在忍

要知道,我们可以忍饥挨饿,忍受苦难,唯有情绪不能“忍”。

那些积压下来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释放,就像无意间被撞伤的身体,留下的淤青,轻轻一碰就会痛。

父母戒掉得情绪,其实只是在隐忍,如何处理情绪来的时候?

父母的好情绪,宜疏不宜堵

之前的某戏剧中,童家和宋家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父母。董家是遇事一点就着,一言不合,不是打就是骂。宋家则与她完全相反,多数时候,都是一副心平气和的样子。

当宋妈看到女儿喜欢乐高玩具,她会自己研究着,和女儿一起玩。得知女儿学业也有压力,她会带孩子一起去看电影……从表面上看,她就是一个时时处处哄着孩子的母亲,行为和情绪上的隐忍,显而易见。

每次当她哄着顺着孩子时,但孩子依然坚持自我,不按她的要求行事时,她便会爆发。用“我难道压力不大吗?”、“我也很委屈”、“我这都是为你好”等语言,对孩子大发雷霆。到最后,与孩子渐行渐远!

反而是童家母子,打过闹过之后,依然是“有什么说什么的”母子,一家人之间,丝毫没有隔阂。

从育儿理论上讲,童家的随时随地爆发,宋家的先隐忍再发作,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更容易破坏亲子关系。

不同的是,童家身边有一个通情达理、善做辅导工作的丈夫。每次他们母子俩吵架,丈夫总会合情合理的在中间斡旋。既让妈妈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也让孩子的怒气得到了缓解。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人人都会有情绪,开心时想笑,委屈时想哭,这是人的本性。但是,情绪就像水一样,只有让它在畅通的水管里流通,才会活水不断。

父母学会控制情绪,不是堵住情绪的出口,把情绪戒掉。而是要找到疏解的出口,懂得分清轻重缓急。天底下,没有完美的孩子,更不苛求戒掉情绪的父母。


父母戒掉得情绪,其实只是在隐忍,如何处理情绪来的时候?


成熟的父母,都拥有情绪自由

《奇葩说》第6季中,有人提到:“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肆无忌惮的做一个讨厌鬼。”

但是,当你拥有了高情商,你看破了他人的喜怒,其实与你无关。你自己的世界可以自由运转的时候,即使被讨厌,也不会打击到你的自信。这就是情绪自由!

简单来说,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情绪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实现。

尤其是为人父母后,与孩子之间有血浓于水的关系。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孩子成绩一直垫底,怎么可能不为他的未来担忧。

人家孩子钢琴比赛、演讲比赛,拿奖拿到手软,自己的孩子却连100以内的加减法,都要用笔算,怎么可能心平气和。

即便如此,但也不是遇事就暴躁焦虑不安,每天在家里对着孩子上演“狮吼功”。

要知道,情绪并不是越发泄,越没事。现实往往是,不当的情绪发泄,慢慢就变成了控诉和指责,不利于解决问题。

聪明的父母,会懂得释放情绪之道。智者以理智控制情绪,不智者以情绪控制理智。

事实上,情绪原本不分好坏,而好与坏本就是世间共存的。但凡情绪健康的父母,都懂得重管理、轻控制、少隐忍,也就是懂得如何释放情绪。


父母戒掉得情绪,其实只是在隐忍,如何处理情绪来的时候?


《正面管教》一直强调:养育孩子,只要做到“温和而坚定”就不难。遵照“温和而坚定”的原则,她建议:

在“情绪管理”时,父母可以用“看见、暂停、表达”三步骤,来平和的将负面情绪加以释放。

■看见:是看见孩子,也是看见自己。

被孩子的行为,激起了负面或愤怒的情绪。

■暂停:也叫“积极的暂停”。

就是当你感受到“情绪”的底线被突破,想吼叫、骂人时,则要开始对自己做心理暗示:按下“暂停键”,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冷静下来之后,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表达:情绪平静之后,对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时,直接对孩子说“你这样的成绩,我很担心”。而不是说“怎么生了你这么蠢的孩子”。

当孩子知道了父母的感受和需求后,自然会设身处地的替父母着想。有可能爆发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宽容待人、温暖处事的父母,很多时候,看似佛系,放过了别人。实际上是放过了自己,也取悦了自己,更赢得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