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背弟子规你该怎么看

说实话,当我还是学生时,我没有接触过《弟子规》,只知道有这么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列述了弟子(儿子、兄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所以当余校长布置寒假作业:通读《弟子规》,论述其精华与糟粕及其施教建议之前,我从没想过,《弟子规》中还有糟粕。因此,我是带着深深的疑问走进了《弟子规》。

当我静下心来读《弟子规》时,我发现其中确有一些令我瞠目结舌的内容,比如书中讲到 “亲憎我,孝方贤。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六句意思是父亲越不喜欢你,你越应该孝顺,这是考验你孝心的时候。父亲不听你的劝谏,在他高兴时你再反复劝谏。父亲发怒了,他用棍棒打你,你只能号泣,不要怨恨。这里虽然说的是“侍父之道”,古代君父一体,事君如同侍父,所以也是说如何做臣民。很多学者专家就此对《弟子规》说不:作者不讲是非,片面强调服从,强调“君父”对于他统治下子民、臣民的绝对权力。于是对于小学生应不应该读《弟子规》争议声四起,还有人建议删减后再读。专家们言之凿凿,但是我却不认同。什么片面强调服从,什么压抑孩子个性,完全是不必要的担心。我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三个:

1、作为一名成年人,作为一个成年后才接触《弟子规》的成年人,我读完之后确实是瞠目结舌,但是我瞠目结舌的原因是:古人对父母是如此孝顺,甚至就是“愚孝”,但就是这份“愚孝”令我感动。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孩子,但是父母稍有一点不当之处就对父母“横眉冷对”,我想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从小没读《弟子规》,把传统给丢了,还自认为是对的。所以当我读到这里,对于从小没读《弟子规》倒是还生出一点点遗憾之情。

2、传统启蒙读物里面肯定会有些过时的,甚至算是糟粕的东西,但是没有必要因此给这类教材划上框框,删节或禁止孩子学习。我们要相信教师肯定会对孩子做出引导。虽然每一位教师对于哪些是“糟粕”的理解不同,但教师的看法肯定都在底线之上。另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很多,他们还会从报刊、电视、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得到道德方面的教育,即使学习到“过时内容”,他们也不会立即受到“毒害”,而是会在多方比较后作出判断,甄选。再者,一本《弟子规》如果真能“毒害”孩子,那倒是它最大的成功。

3、对于经典诵读,我们才刚刚起步,我们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可能被启蒙读物误导”,而是知道得太少,背诵得太少,试问:一个都没有吃过螃蟹的人,还有什么资格讨论:螃蟹该不该吃?

至于怎么教《弟子规》,我认为“不求甚解”是少儿读此类书籍的最好的学习方式,不需要向孩子刻意解释,而让他们“囫囵吞枣”,在接受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做“人”道理,等他长大后,知识阅历丰富了,自然会或深或浅地领悟到其中真意,并进行适当甄别,从而受用一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