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香豬,壽鄉特產

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所轄的一個自治縣,位於廣西西北部,全縣總面積1971平方公里,聚居著瑤、壯、漢等12個民族,總人口24.12萬人。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雲等市縣毗鄰。 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對於當地農民顯得萬分珍貴和珍惜。巴馬是右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腹地之一,也是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巴馬少有而宜人的自然因素令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聞名於世的“巴盤屯”小村子有515人中,百歲老人就有七人,是聯合國評定壽鄉標準的200倍,人稱這裡為“長壽聖殿”。

巴馬香豬,壽鄉特產

壽鄉巴馬

巴馬香豬,壽鄉特產

巴馬香豬

巴馬香豬性野早熟,外貌清秀,體型矮、小、短、圓;飼養粗放,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成年最大個體45KG左右。巴馬香豬舉世聞名,皮薄肉細,胴體瘦肉多,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潔白,味美甘香,營養豐富,勝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之美稱而被譽為豬類的“名門貴族”。

巴馬香豬來源於土豬,傳說它系野豬馴化而成,群眾稱之為“冬瓜豬”、“芭蕉豬”或“兩頭烏”。因其骨細皮酥,肉質細嫩,外地人食之甚感鮮香,逐傳名為“香豬”,並於1982年載入《廣西家畜家禽品種志》時正式命名為“巴馬香豬”。

巴馬香豬,壽鄉特產

巴馬香豬,外貌清秀,個體矮、小、短、圓,性野早熟。外貌顏色特徵主要表現為兩頭黑、中間白,部分個體背腰部稍帶黑斑,額頭有白線或倒三角型白斑,俗稱“兩頭烏”、“芭蕉豬”。小豬被毛稀疏細,有光澤,皮膚紅潤細膩;成年豬被毛較長,尤其是公豬,被毛和嘴粗長似野豬。巴馬香豬極耐粗飼,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性成熟為99—127天(公豬最早16天便有個別分泌性腺素並能產生精子,一般為26—50日齡),母豬性成熟體重14—21千克;成年體重35—45千克。8—10千克仔豬屠宰率為61%,後腿比28.47%,胴體瘦肉率59.36%,眼肌面積5.74cm2。經產母豬年產兩胎,平均每胎11.5頭,斷奶育成率95%以上。

皮薄肉細,胴體瘦肉多,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潔白。清香甘甜,營養豐富,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尤其獨特的是,乳豬在哺乳期任何日齡階段屠宰食用絕無奶、腥羶等異味。其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1.8%,高於普通豬31.1%—70%;脂肪低,僅佔普通豬的18.86%—28.10%,熱量也較低,是普通豬的60.85%—76.1%。鈣磷含量和比例幾乎與雞蛋完全一致;巴馬香豬肉營養全面,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含量普遍高於普通豬,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豬的226%。更為獨特的是,巴馬香豬肉中含有一種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特殊物質,它具有多種藥理性,可使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抗炎物質增多,使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素A2減少,起到預防血栓形成,有較強擴張血管的活性,對美容和保健有特殊效果,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獨特功效,非常適宜製作老年食品,完全符合人體生理需要和健康需求。所以早在宋朝便成為皇室貢品,當今作為老年食品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