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生陶勇的透見

湖北疫情後,北京援鄂隊最後撤離。 這場戰役完勝。

眼科醫生陶勇的透見

這兩個多月,我在病房中安靜地接受著各種治療,但內心裡卻能感受到前方的驚心動魄。

中央的英明決策、醫護人員捨生忘死、建築工人的汗水、快遞小哥的付出......,讓我想起解放戰爭的軍民魚水情,和病毒作戰同樣是戰爭,同樣的無畏、同樣的團結,同樣的勝利。

書本上的理論,總是不如實際的教育意義來得大。年逾古稀的院士坐鎮疫情最嚴重的武漢,未來的年輕醫學生遇到類似情況應該怎麼辦,自然不言而喻。

這些很多人都知道,但還有很多人所不知道的細節。

我知道,在選派去前線的北京逆行者中,期間有的親人離世,他必須帶著悲痛,不下火線。

眼科醫生陶勇的透見

我知道,北京的衛生行政部門中,有領導因為思考輸入性病例如何控制而引發了心絞痛。

我知道,朝陽醫院的行政領導連續多日沒有回家,累了,就在辦公室裡打個盹。

北京是收尾的隊伍,離家時間最長,責任最重。隊伍中有很多曾經一起戰鬥過的同事,包括帶隊隊長、朝陽醫院和北大人民醫院的醫療隊,以及很多北醫的學長、校友。他們一如既往地無懼自身安危,與患者共同抗擊病魔。

17年前,非典肆虐,我在北大人民醫院白塔寺院區,一起隔離的還有一位剛剛考上碩士的研究生,和我一起的有一個剛剛考上碩士的大學生,她因為1型糖尿病,發生了嚴重的眼底病變,視力只有0.1,讀書看字非常吃力,我問她,你這種情況,為什麼還要堅持上學,她說:因為讀書的時候,我會忘了我的眼睛不好。

我想,援鄂隊伍的醫護,在逆行的時候,會忘了自身的安危,如出一轍。

17年後的我,卻不能同17年前一樣,參加前線戰鬥,是一種遺憾。

古有季扎掛劍,情真意切;今有全國援鄂,視死如歸。

華燈初上,當我們漫步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又能感受到往昔的安寧與祥和。

眼科醫生陶勇的透見

但這背後,無數管理人員、醫生、護士、各行各業勞動者在默默付出。

深夜,當我們關上手機,準備入眠的時候,還有很多人在為我們而失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