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城市第10名珠海:堅持“生態立市”,打造現代化綠色低碳城市


綠色城市第10名珠海:堅持“生態立市”,打造現代化綠色低碳城市


近日,《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印發,著力推進“1+1+10”方面46項改革舉措,涵蓋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重大突發疫情防控、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及其餘10個方面體制機制改革,致力做好“十三五”改革收官之作和“十四五”規劃奠定之作,為推動珠海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能級量級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作為珠江西岸重要的核心城市,珠海素有“百島之市”之稱,構築起海陸並存、山水交錯、多汊流河口和密集海島群的生態特徵。

改革開放以來,珠海始終保持強大的生態定力,堅持“生態立市”的理念,把產業發展方向聚焦到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經濟,走出了一條與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發展道路,較好地守護住了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成為珠三角環境質量好、土地開發強度小、人口密度優、社會和諧的城市,成為我國第一個榮獲聯合國“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的城市。

在城市綜合能力方面,根據中國投資協會、瞭望週刊社《環球》雜誌、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和第三方綠色評級機構標準排名調研編制的《2019中國綠色城市指數TOP50報告》顯示,珠海市以86.3的綠色指數在169個城市位居榜單第10位。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珠海市發展綠色城市,得益於產業的轉型,產業生態水平逐漸提高。珠海市通過積極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佈局,探索出了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

2016年通過的《珠海市綠色低碳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珠海市將逐步建設成為產業高端、資源節約、環境優美、管理先進、人民幸福的現代化綠色低碳城市。規劃還明確了產業發展、資源利用、綠色城市、生態環境四大類31項任務指標,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

如今已進入“十三五”的關鍵時期,珠海需要加快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節能減排、綠色低碳城市化進程,在提高產業發展競爭力的同時,保護優美生態環境,打造宜居宜業城市,才能綠色低碳城市發展道路上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近年來,珠海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珠海在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裝備、交通運輸裝備、智能製造裝備等4個“重量級”主攻產業精心佈局,“海陸空+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集聚並進。

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14.74億元,同比增長8.0%。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7∶49.2∶49.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3.0%,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7%,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19.3%,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8.9%,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28.5%,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增長8.8%。

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增長4.4%,先進裝備製造業增長6.9%,新材料製造業增長1.7%,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業增長18.5%。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6%,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9.1%。

新興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全市的經濟增長,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提高了人民們的生活質量。2018年,全市納入勞動用工管理的用人單位73353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7095人,12868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2.25%,比上年末降低0.01個百分點,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5.94萬元,,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07元,比上年增長9.2%。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綠色經濟發展方式也得到了認可,人們對社會的生態建設的意識也隨之提高。

綠色城市第10名珠海:堅持“生態立市”,打造現代化綠色低碳城市

為了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在2019年珠海全面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准入清單”的編制工作,並印發了《珠海市2019年推動落後產能退出工作行動計劃》。

通過11輪次滾動排查,梳理涉“散亂汙”企業(場所)共1000家,按照“關停取締一批”“整合搬遷一批”“升級改造一批”,實施動態銷號整治。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6家企業獲批第四批綠色工廠。

生態環境提升

珠海綠色城市建設給市民生活帶來不僅僅是生活條件的改善,也極大的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優化生態空間格局,讓市民能顧更好的享受綠色生態生活。

珠海市通過不斷加大城市的綠化,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幾年來,珠海市為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以以加快公園體系建設為抓手,著力構建“森林郊野”“都市特色”“水網溼地”“社區村居”四大公園體系。

自2015年以來,珠海市相繼建成了海天驛站公園、城市客廳、金山公園等一批景觀優美、配套齊全的城市公園,並形成了“園在城中,城在園中,城園相融”的公園網絡。在2015年,珠海市被評為珠三角地區唯一的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截至2017年底,珠海市已建成公園綠地610處,其中社區公園503個,珠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9.8平方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9中國綠色城市指數TOP50報告》顯示,珠海市的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排名位於第四名。

綠色城市第10名珠海:堅持“生態立市”,打造現代化綠色低碳城市

因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成效明顯,在2017年9月21日,珠海市被國家環境保護部授予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稱號。

2018年,珠海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人。全年完成營造林1029公頃,其中人工造林55公頃、當年新封山(沙)育林403公頃、退化林修復(包括更新改造)571公頃、義務植樹完成185.86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32.2%。全市共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4.6萬公頃,更大尺度地開放城市綠色空間。

加大生態環境實力

在城市綠化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城市的發展的同時,珠海市的空氣質量也一直被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最直觀的顯現。作為綠色發展的硬指標充分之一,空氣質量彰顯著珠海生態文明建設實力。

近三年,珠海市環境質量保持平穩向好,空氣環境質量排名始終保持在全國重點城市前列。2018年,珠海市優良天數共計325天,達標率為89%,較2017年增加3天。其中,優150天,良175天,輕度汙染26天,中度汙染14天。

在生態環境部公佈的2018年1-12月全國169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來看,珠海名列榜單第11,與2017年排位持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17。

綠色城市第10名珠海:堅持“生態立市”,打造現代化綠色低碳城市

數據顯示,六項汙染物監測指標中,珠海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值為27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下降10.0%;二氧化氮(NO2)年均值為30微克/立方米,較去年下降6.3%;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均與2017年持平,年均值分別為43微克/立方米、7微克/立方米、1.0毫克/立方米,而臭氧(O3)年均值為162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上升1.3%。

與此同時,2018年珠海市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開展工地揚塵、道路揚塵、工業廢氣汙染治理,實施泥頭車全密閉運輸管理,實現公交車100%純電動化,陶瓷行業生產線“煤改氣”完成率達100%。

2019年,珠海持續抓好“散亂汙”工業企業綜合整治、開展油氣回收升級改造的專項檢查工作,持續強化揚塵、面源、移動源的汙染防控,進一步提升環境質量,舉全市之力打好大氣防汙攻堅戰。

耗能逐年下降

隨著生態文明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珠海更將生態文明自覺滲透到珠海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模式中,也意識到了節能降耗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的必由之路,是珠海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十三五”省政府下達珠海市單位GDP能耗下降17.6%,年均下降3.8%。2018年,珠海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8%,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任務。但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610.64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4.1%。全年全社會用電量175.99億千瓦時,增長8.2%。其中工業用電量104.22億千瓦時,增長7.6%。

從數據來看,珠海市雖以完成任務,當多方面能源消耗仍呈上升趨勢,這也造成了珠海市的人均能源消耗量較高,達到了9.1噸標準煤/人,在《2019中國綠色城市指數TOP50報告》也顯示珠海的人均能源消耗量高於絕大多數城市,形勢不容樂觀。

綠色城市第10名珠海:堅持“生態立市”,打造現代化綠色低碳城市

2019年,珠海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在構建綠色清潔能源體系工作上,推動陶瓷企業和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實施“煤改氣”工作,加快完成集中供熱重點項目。2019年上半年,全市工業煤炭消費總量同比下降56.82萬噸,降幅近20%。

營造安靜的生活環境

珠海市不僅擁有較高的城市綠化率和清新的空氣,還為市民營造了安靜的生活環境。2018年,珠海市的環境噪聲等級為52.5dB,噪音環境也是珠海市的有一項生態環境的展現。

綠色城市第10名珠海:堅持“生態立市”,打造現代化綠色低碳城市

2018年,珠海市功能區噪聲、區域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與2017年相比變化不大。

其中,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6.0分貝,與2017年相比上升3.5分貝。夜間評價等效聲級為49.6分貝。晝間及夜間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均為三級,評價結果均為一般。

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7.8分貝,與2017年相比上升1.7分貝。夜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8.1分貝。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強度等級為一級,評價結果為好。夜間強度等級為二級,評價結果為較好。


綠色城市第10名珠海:堅持“生態立市”,打造現代化綠色低碳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