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标点符号,为什么写错的人越来越多?

标点符号是我们写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相同的文字,用不同的符号,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关于标点的小故事,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讲过很多,小编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


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编辑部后,好久没有得到回信,于是便写了封信去追问。信是这样写的:“?——雨果”结果,编辑部的回信很快来了,上面写的是:“!——编辑部”。不久后,《悲惨世界》这部世界级名著便问世了。
可见,小小标点,不大起眼,却是能表意,能表情。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重文字而轻标点的情况屡见不鲜。最近,小编就发现,有几个“点”,写错的人越来越多了,编辑也是改不胜改。
中圆点
很多人可能会问,中圆点是个什么标点?
说名字不认识,打出来您就知道了:“·”,天天见不?斯嘉丽·约翰逊、汤姆·克鲁斯、阿黛尔·阿德金斯……你爱的影星和歌星名字中间那个点就是中圆点。
中圆点也叫“间隔号”,说起来,中圆点是个有故事的同学。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主张在汉译外国人名的时用顿号做间隔,如乔治、华盛顿。但这样用会出现一个问题,“乔治·华盛顿”会被误解成“乔治”和“华盛顿”两个人。
此后语言学家陈望道主张使用“?”号替代,即乔治?华盛顿,这下更奇怪了。最后,陈望道引入了日文语法中的“·”,即中圆点,终结了这个翻译难题。

之后,中圆点拓展出来一些其他的用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对间隔号做出这样的解释:

这三个标点符号,为什么写错的人越来越多?

可见,间隔号的运用场景还是很明确的,主要用于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分界。
然而,随着键盘打字的普及,加上人类的“懒癌”本质,中圆点宝宝遭遇了出生以来第一个危机……由于键盘上的中圆点标注的并不是很明显,有的人懒得去找到底要怎么打出来,就直接用“.”替代,或者干脆弃用。例如,有人会把“迪丽热巴·迪力木拉提”写作“迪丽热巴.迪力木拉提”。把《沁园春·雪》写作《沁园春雪》,这都是不符合规范的。“.”是一个半角符号,用于英文,是句号的意思,和中圆点没有半点关系。
嗯,小编之所以要说这个,是因为这个算基础编校差错,是要扣分的……
省略号
被“懒癌”人类耽误的还有另外一个符号:省略号。
由于“.”真的非常好打出来,而“……”和“·”一样,在键盘上出现的不是那么明显,于是就有人把省略号用6个半角句号“.”连用来冒充,写成“......”。这还算好的,有的随便点、任性点,想点几个点几个,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省略号的“哥哥”“弟弟”们颇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洒脱”。


但是,这种“洒脱”到了专业人士面前,可就该贻笑大方了。所以,好好用键盘,好好用标点,该打啥出来打啥出来,是一个合格投稿人的必备素养。
好了说了这么多,小编再啰嗦一下,和大家说下神秘的中圆点和省略号在键盘哪里。
首先,打字时调到全角,也就是中文格式。键盘第二行的数字“1”前面那个键看到没,按一下,“·”就出来了。或者在输入法菜单的特殊符号里找。还可以存几个正确的中圆点符号放到文档里备用。

这三个标点符号,为什么写错的人越来越多?

省略号也在这行,同样是全角格式,同时按住“Shift”和“6”,一个规范的省略号就打出来了。

这三个标点符号,为什么写错的人越来越多?

逗号
小编一再唠叨全角和半角,是因为很多标点符号差错与此有关。
全角的意思就是指一个字符占用两个标准字符位置。半角指一个字符占用一个标准的字符位置。一般情况下,用中文格式就是全角,英文格式就是半角,二者不能混用。一旦搞混,最常见的常用的逗号,也会变成写错重灾区。


现在很多中文文章,一路下来,“,”都错写成“,”。这样一来,编校这篇文章的难度可想而知,替换全部的不规范标点,对有的编辑来说,真还不如让他自己直接写一篇来得痛快……关键是,英文格式的“,”很容易在新媒体小编眼瞎的时候悄悄溜过去,导致采编绩效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