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鄂抗疫的女少將陳薇:被視為《戰狼2》人物原型

陳薇是誰?

女將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玩毒”29年,救人無數

抗擊非典的傑出科學家,“埃博拉的終結者”

被認為是《戰狼2》中的doctor chen的原型

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二,54歲的陳薇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

2天后(1月28日),由軍事醫學研究院與地方公司共同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RT-PCR熒光探針法)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書。

4天后(1月30日),緊急展開的軍事科學院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開始運行,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核酸檢測時間比現有時間大大縮短,加快了確診速度。

快。

熟悉陳薇的人都知道這是她最大的特點。

走路快、說話語速快、工作節奏快,這是她20多年來科研生涯養成的習慣,因為她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

這種快節奏甚至讓周圍的很多男性同事汗顏:“她的思維非常敏銳,能夠同時處理好多事情,總是跟不上她的節奏。”

2003年春天,“非典”爆發,學校停課,娛樂場所停業,全國陷入一片恐慌。

危急時刻,37歲的陳薇,受命研製預防“非典”病毒的疫苗,沒有周末和節假日,天天泡在實驗室。

她帶領課題組冒著生命危險,與“非典”病毒零距離接觸,進行非典病毒的體外細胞試驗,構建新的動物實驗模型。

雖然團隊擁有生物安全高等級實驗室,但相對應的防護服根本不夠用,陳薇團隊堅持依靠現有的條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

根據常規,人在負壓實驗室一次最多工作5個小時就必須出去透透氣。但是為了和疫情搶時間,她和同事們不顧實驗室裡負壓缺氧的環境帶來的劇烈頭痛,進去一待就是八九個小時。為了多待一會兒,進實驗室前,還儘量不吃飯不喝水,使用成人尿不溼,以減少出來的次數。

在實驗最關鍵的時候,陳薇和組員們在實驗室48小時沒有閤眼,終於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結果:由於干擾素的保護,細胞在“非典”病毒的攻擊下安然無恙。

2014年,西非大規模暴發埃博拉疫情並迅速向外蔓延。傳播到了歐洲和美洲,引發全球恐慌。

為了將疫情阻擋在國門之外,陳薇不顧艱險,率隊赴非,2014年,世界首個抗擊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研製成功。不久後,陳薇團隊拿到了境外臨床試驗的准入證,實現了我國自主研發疫苗境外臨床試驗的“零”突破。

2015年,陳薇團隊走進了塞拉利昂,在當地開始了二期臨床試驗,為疫區人民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展現了中國有能力為世界人民的健康貢獻智慧的大國形象。

由於在阻擊非典、抗擊埃博拉等多場硬仗中作出重要貢獻,陳薇也被視作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製“百米”賽跑中的“種子選手”。

抵達武漢的第5天,在金銀潭醫院,陳薇見到了身患漸凍症,妻子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仍堅守一線的張定宇院長。她對張院長說:你的事蹟讓我非常感動。

張院長回覆她:彼此彼此。

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藥的前提下,康復患者的血漿是臨床特異性治療最可及的資源。“由於中國傳統文化提倡大病之後重在休養,過去很多康復者不願意捐獻自己的血漿。”陳薇說。

1月31日,拿著國家科技部下發的《關於請協助採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康復者血液樣本的函》,22名康復患者表示願意讓專家檢測血液標本是否符合獻漿標準。其中有的人身體虛弱,連採血都很困難。陳薇非常感動。

“我是一個母親、一個女兒、一個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樣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

作為軍人,只有兩種狀態

一個是打仗,一個是準備打仗

我們目前在疫區,就是要打仗的

而準備打仗

就是此前我們在科研工作中的積累

也包括技術方面的儲備

我們要把養兵千日的“兵”動員起來

以最快的速度

投入到這場特殊的戰爭之中

這,是陳薇的態度。

入鄂抗疫的女少將陳薇:被視為《戰狼2》人物原型


入鄂抗疫的女少將陳薇:被視為《戰狼2》人物原型


入鄂抗疫的女少將陳薇:被視為《戰狼2》人物原型


入鄂抗疫的女少將陳薇:被視為《戰狼2》人物原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