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舰长拼上前途“吹哨”,换来如此下场:你们全舰搞群体免疫吧

就在这几天,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爆发新冠疫情并导致其舰长被革职的消息显然占据了各大社交媒体的头条。但似乎是嫌这件事情造成的打击还不够大,在舰长被开除当天,美军《星条旗报》居然刊登一篇专家文章,

建议“罗斯福”号上剩下的数千名美军官兵进行“群体免疫”,并称这才是“最好选择”。

航母舰长拼上前途“吹哨”,换来如此下场:你们全舰搞群体免疫吧

当地时间3月24日,美国海军代理部长托马斯·莫德利证实,正在菲律宾海执行任务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有三名水兵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到4月1日,航母上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00人。面对如此绝望的疫情,“罗斯福”号舰长克罗泽尔在3月30日向上级写了亲笔求援信,请求允许船员尽快下船隔离。

但这封亲笔信换来的,却是美军高层的断然拒绝以及4月3日的一纸革职令。

对于这种革职,美国社会从上到下显然根本不买账。但比起和民众吵架,没了舰长的数千名舰员何去何从显然才是更让美军头疼的问题。好在4800人中首批2700人已经下舰,在关岛基地接受隔离,舰长总算没有白白牺牲自己的前途。

就在此时,一位名叫简·范·托尔的专家在《星条旗报》上刊登一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用不着把这些官兵撤离,而是让他们继续留在舰上并任由他们被感染,从而最终达到所谓“群体免疫”的效果。

航母舰长拼上前途“吹哨”,换来如此下场:你们全舰搞群体免疫吧

被革职的航母舰长

其实“群体免疫”的大名早在3月13日我们就已经领教过了,当时的英国政府甚至打算让整个英国都感染病毒。仅仅数天之后,暴涨的疫情数据就让已经被民众骂成狗的英国政府收回前言。

如今这位托尔专家居然还能再提这茬,不论专业水平如何,起码勇气确实可嘉。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刊登这则报道的《星条旗报》是由美国军方创办、有近160年历史的美军“真官媒”,而写出这篇文章的简·范·托尔也不是“纸上谈兵”的象牙塔专家,而是曾在美军三艘军舰领导岗位任职,目前任然是美军官方研究机构正式研究员的“真·专家”。也就是说这番“群体免疫”理论,确实是代表着美军决策层的某种声音。

航母舰长拼上前途“吹哨”,换来如此下场:你们全舰搞群体免疫吧

文章内容截图

所谓“群体免疫”其实是没有疫苗又无力遏制传播的情况下的“唯一解”,意在通过人为控制拉平疫情曲线,以减少集中爆发和医疗资源挤兑。但此举无疑对普通民众显然刺激太大,而且必然会付出一定牺牲。所以我们确实非常好奇,美国海军高层为何宁可让自己的水兵做出这种无谓的牺牲也要维持“罗斯福”号航母的正常运转?

其实答案早已在这位专家自己的文章中。简·托尔写到,美军“罗斯福”号和“里根”号航母一旦离开南海,会给“外部势力可乘之机”,“我们不知道冲突何时会爆发,尤其是我们近日部署在西太平洋附近的军舰,他们对中美目前的紧张态势有重大意义。”

航母舰长拼上前途“吹哨”,换来如此下场:你们全舰搞群体免疫吧

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事实比简·托尔写的还要严重:“罗斯福”号航母于今年2月进入亚太地区执行训练与战区警备任务,并于3月15日与“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在南中国海海域开展了联合训练,是目前美军在南中国海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唯一具备战斗力的航母。

现在这一瘫痪,如果按照正常防疫程序走一遍,相当于美军在整个亚太地区尤其中国方向将出现至少一个月的力量真空。

所以你说美军能不急吗?

航母舰长拼上前途“吹哨”,换来如此下场:你们全舰搞群体免疫吧

“罗斯福”号航母

文章最后,简·托尔认为“舰长对保护部下有道义责任”,但“备战必须放在第一位,对于部署在西太平洋的军舰而言,应当时刻保持纪律,即使生病也要随时准备作战。

美国非要在疫情期间也要强撑着维护自己的亚太霸权,把中国视为必须时刻紧盯的防范对象,而这竟需要“罗斯福”号航母上数千官兵在病毒面前“慷慨赴死”,如此“霸权”在笔者看来,反倒是美国这个国家最大的悲哀所在。

至于航母上数千名倒霉的年轻人,笔者也只能祝他们一声好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