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一把火,烧掉了半个巴黎的历史

巴黎时间4月15日黄昏,圣母院起火。北京时间上午6点被烧的消息传到中国。

这座有着856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如今塔顶已经毁于一旦。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说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精神图腾一点也不为过,它不仅与巴黎的命运息息相关,也与这个世界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12世纪,也就是南宋那会儿,它就伫立在地球的另一端,注视着中国。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01

1163年,在法王路易七世和教皇亚历山大的主持下,巴黎圣母院开始了大型的建造工程。当时的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将这座教堂建造成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此时正是中国的南宋时期。靖康之难才刚过去不到40年。

1162年,也正是绍兴32年,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将其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

次年,辛弃疾刚开始自己的官场生涯,他还没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时刻。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辛弃疾

两位历史上知名的爱国人士,在这一瞬间交织了彼此的命运。

宋孝宗是个主战派。隆兴元年,也就是1163年,他派遣张浚为北伐主帅,展开隆兴北伐。

然而北伐没成功,朝廷只得屈辱地与金签订“隆兴和议”。宋、金两国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这位法王路易七世,也挺爱国。不过比起爱国,他更爱上帝。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路易七世的受封

他是一位虔诚的不能再虔诚的宗教徒,但是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妻子埃莉诺的各种狗血事件。

比如每次走出皇后的卧室,国王都要痛哭流涕地向上帝忏悔;比如冷落自己的皇后,以至于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时,埃莉诺和他叔叔出轨了。

这位11岁就结婚、头顶一片绿的法兰西国王,以不守妇道和不能生育男性继承人为理由,向教廷申请离婚。

埃莉诺转头嫁给了未来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不仅生下了继承人理查一世(男),还带走了大片的领土与财产。


路易七世心里懊恼不已,之后连续发动了两次战争,均以失败告终。

英法也就此结下了百年仇怨,你打我我打你,不亦乐乎。

02

历经两位主教的登场去世,在1345年,这座恢弘的建筑终于完工。

巴黎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学家John of Jandun曾在1323年,就预言巴黎圣母院会变成巴黎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他用尽溢美之词称赞这座教堂:

有着最辉煌的圣母玛利亚的最辉煌的教堂,就像群星中的太阳该有的那样,更加闪耀。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路易十四时期的圣母院

在巴黎圣母院建成之前,元朝的上都是国际大都市,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让它成为西方人眼中的神秘黄金土地。

就在圣母院建成这年,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

许多人前来巴黎淘金,巴黎一举成为国际大都市。

反观中国当时的情形仿佛人间炼狱。

至正五年,据史料记载,这一年春天,东平路与徐州路发生大饥荒,人们互食。

贫民出身的朱元璋也因家乡发生旱灾、蝗灾和瘟疫,走投无路之下,只得上了皇觉寺剃度出家。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不过7年后,郭子兴揭竿而起,成为一方霸主。朱元璋受朋友之邀,投奔郭子兴。

而后的际遇,也许就连朱元璋自己也想不到。他会一举登位,成为一个朝代的开创者。

03

1431年,也就是宣德六年,也正是著名航海家、太监郑和的第七次下西洋之行。这次出行,郑和先是到了长乐,再到了湄州屿。

他在长乐修建长乐天妃宫,树立《天妃灵应之记》碑, 并铸造铜钟一口。

铜钟上写道:

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

前六次的航行都还算顺利,郑和顺利完成了皇帝的任务。

就这第七次,郑和一去不返,他的行踪也从此成为了一个谜。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郑和下西洋


明朝迎来了洋玩意儿,圣母院就迎来了别国主。

就在郑和下西洋同一年,巴黎圣母院迎来一位英国皇帝,亨利六世

他老爸亨利五世骁勇善战,不仅打的上一任法兰西国王查理六世屁滚尿流,还迫使他签订了《特鲁瓦条约》,承认自己是法兰西王国的合法继承人。

五世死后,亨利六世继位。

他也顺利成章地在巴黎圣母院举办了加冕仪式。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亨利六世在圣母院加冕

这位拥有英法两国血统的国王,个性平和、还有点懦弱。

莎士比亚将其写入自己的戏剧《亨利六世》中,这位文学家这样讽刺亨利六世:

我看最好由红衣主教最高会议选他去当教皇,把他送到罗马,把教皇的三角冕安在他的头上;那样一个地位才是最适合他那一心向道的精神哩。

在懦弱无力的国王面前,国王的妻子,安茹的玛格丽特,与约克公爵矛盾逐渐加深。

1455年,玫瑰战争爆发,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开始了将近30年的血腥战争。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玫瑰战争



04

时间跨越到1793年,经历过数百年的平静。如今的法国正是一个革命的国度。

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人们崇尚理性,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巴黎圣母院作为天主教的象征,几乎承载了反对者的所有怒火。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理性的圣母院

他们闯入教堂,抢走其中的珍品宝物。还误以为位于西面建筑的28位代表着《圣经·旧约》中记载的以色列国王的雕像,是法国国王的肖像,砍下了这些雕像的脑袋。

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加冕仪式的路易十六被处决、还有更多的人,每日都在断头台上死去。

当时的巴黎,成为了理性与恐怖交织的城市。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后来被挖掘出来的被砍掉的头颅


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它曾企图睁开眼睛看世界。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以给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出使中国。这是清朝第一次与大英帝国的正式接触。

英方希望与清政府建立商业关系,而乾隆在回信中这样说道:

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等于坚决拒绝了英方的要求。双方不欢而散。

乾隆也许没想到,今后,英国将以坚船利炮,打开清朝的大门。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天朝上国的沉睡


05

狮子还在沉睡,巴黎迎来了拿破仑。

这位出身科西嘉岛的左撇子,一路过关斩将,登上了法兰西帝国的国王宝座。

1801年,他与教皇签订协议,在法国恢复宗教信仰,于是巴黎圣母院停摆了10年的大钟重新奏响。

拿破仑也成为革命后第一位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的皇帝。

加冕时还有一个小故事,拿破仑本该由教皇庇护七世为其戴上皇冠,然而他却迫不及待,亲手接过皇冠戴在了自己与妻子约瑟芬的头上。

这一切被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亲眼目睹,他画下了拿破仑加冕时的场景。

拿破仑就在这座教堂成为法国人的皇帝,他的铁骑,几乎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拿破仑一世加冕仪式》

拿破仑是平民的胜利,而此时的清朝,也爆发了一场波及广泛的农民起义事件——川楚白莲教起义。

嘉庆元年,刚上任的嘉庆皇帝就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挑战。

这一场起义如星星之火,反抗力量迅速壮大。战争初期,清军粮草不济,节节败退。

嘉庆四年,乾隆驾崩,嘉庆立即对和珅及其党羽采取了行动。直接将白莲教久剿不灭归罪于和珅。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白莲教起义

消灭了和珅一党,朝廷尽在嘉庆掌握中。他迅速整治了军队,重振士气,最终在嘉庆九年,起义宣告失败。

然而这一场起义并不是一个个案,在嘉庆十八年,也就是1813年,天理教起义。这一次起义甚至打到了紫禁城。

若不是因为天理教人少,此次也许就成了另一次“拿破仑”。

后来,嘉庆帝在《遇变罪己诏》回忆此事时,说,

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06

1831年,拿破仑已经死去十年。大文豪雨果在这一年出版了《巴黎圣母院》一书。

巴黎圣母院此时已经历经了将近700年的风霜侵蚀,许多地方已经残缺不全。对于雨果这位哥特建筑狂热者来说,巴黎圣母院的残缺正是他心中的痛苦。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年轻的雨果

他在小说中这样直抒胸臆:

在墙上写这个词的人,几百年以前已从尘世消逝;就是那个词,也已从主教堂墙壁上消逝,甚至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将从地面上消逝。

这个虚拟的动人故事,最后推动了巴黎近代大规模的历史文物保护运动。更是直接催生了1845年欧仁·维奥莱公爵全面修复巴黎圣母院的工程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欧仁·维奥莱公爵

这一项工程一直持续了20年,他最大限度地保留并修缮了这座历经沧桑的建筑。包括圣母院著名的尖顶、钟楼,一些雕像。

还有这扇美丽的彩色玻璃。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南面的彩色窗户

此时,中国正在遭受英法联军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蹂躏。

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烧杀抢掠,无所不作。

英法联军究竟抢了多少珍宝,无人可知,据当时的《泰晤士报》报道:

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热烈钟爱建筑的雨果,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雨果对于圆明园之难的痛斥,是对人类珍宝的痛惜,更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

在他看来,圣母院与圆明园并无分别。

07

1944年8月26日,巴黎终于获得解放。欢庆和平的钟声在巴黎圣母院响起。

但就在三天前,巴黎差一点陷入一片火海,希特勒给当时的驻法将领肖尔铁茨下令:

巴黎绝不能沦于敌人之手,万一发生,他们在那里找到的只能是一片废墟。

肖尔铁茨没有执行他的命令。巴黎侥幸保住了一命。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戴高乐成为了法国新任的领导人,他一手主导了中法在1964年的建交。

戴高乐的儿子菲利普·戴高乐在书中这样记录父亲的中国情:

我至今记忆犹新:一天晚上,用毕晚餐,我父母全神贯注地观看一本相册,里面有一幅长城的照片,一直延伸到天边。

法国,是西欧世界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在法国的带领下,西方国家纷纷效法法国,改变孤立中国立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而这位敢于在西方冷战局面下向中国伸出橄榄枝的戴高乐将军。6年后,他的葬礼就在巴黎圣母院举行。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08

雨果于1885年去世,他所热爱的圣母院,也于今日,遭受了如此灾难。

为暴行而愤怒,为灾难而悲伤。

在震撼人心的辉煌文明面前折服,在它们逝去时痛惜流泪,为身为人类的自己是受如此伟大的文明所滋养成长而骄傲。

——这些,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是无论何时何地都理应被弘扬的价值。

这场灾难是圣母院的黄昏,我们还是要将它当成黎明的曙光。

我不愿意它就这样消失。只愿它的钟声依旧回荡在巴黎的上空。


巴黎圣母院与中国,两两相望800年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